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卢良恕主任在“中国粮食与食物安全学术研讨会暨国家食物与营养咨…
卢良恕主任在“中国粮食与食物安全学术研讨会暨国家食物与营养咨…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05-01-17 |
【 字体:
大 中 小 】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 卢良恕 院士 2005年1月14日
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今天,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和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的40多位领导、专家和工作人员齐聚一堂,围绕农业与农村、粮食与食物、营养与健康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发展大计,举办“中国粮食与食物安全学术研讨会暨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2005年年会”,共同分析形势、预测趋势、探讨对策,为我国新时期的粮食与食物安全献计献策,并同时对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2004年的工作进行回顾交流和总结,对2005年的工作做出安排。应该说,这是一次层次高、时间紧、意义重大的会议。首先,我代表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对国务院有关部门领导同志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对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工作人员一年来的辛勤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致谢!
2004年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呈现多年来少有的好势头,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取得重要进展,农业投入大幅增加,农业在宏观调控中得到显著加强。粮食产量的恢复性增长,避免了因粮食供求紧张可能引发的物价大幅上涨;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拉动了国内市场需求。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今年的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都带有恢复性质,基础还不牢固。粮食供需仍有缺口,品种和区域平衡的矛盾仍很突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农业投入不足的状况依然存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有待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而且今年的气候条件和市场条件还有很多不确定性,还可能碰到不可预知的困难。今年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难度不小,继续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任务十分艰巨。
最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讨论稿)》,并全面部署2005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随后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了2005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稳定增产持续增收”的工作目标。我们要认真贯彻两个会议的精神,开创我国粮食与食物安全工作的新局面。
下面,我简要围绕粮食和食物安全的形势、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的工作等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粮食和食物安全
1、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得到协调发展。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口大国,“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直受到特别关注和重视,去年“1号文件”,抓准了“农民增收”这个破解当前“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贯彻了党和国家“一号文件”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和措施,使粮食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增长,扭转了前几年连续下滑的势头,同时,农民在种粮中得到了实惠。据有关资料获悉,2004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将超过年初提出的4.55亿吨的目标,可能达到或超过4.65亿吨,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将在6%左右。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除了党的各项支农政策的落实以外,还归功于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有2.4亿左右的农民走出土地,或在乡镇企业就业,或外出务工。因此看来,无论从粮食的供给水平还是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看,我国的粮食安全水平有了显著改善。
2、粮食安全工作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力度。粮食是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物资,特别是对于拥有13亿人口、8亿多农民的中国来说,粮食安全的地位更加突出。2003年全世界粮食的消费量超过生产量0.93亿吨,世界粮食储备也降低到30年来的最低水平。世界粮食贸易额年均约2亿吨左右,而世界上仍有大约8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就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而言,尽管2004年的整体形势明显好转,能够达到粮食总产量4.65亿吨的水平,仍然存在0.25-0.35亿吨的消费缺口。到2030年,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将要达到高峰期,预计达到16亿人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奶和水产品的消费不断增加,粮食作为饲料的比重将越来越大,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工农协调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支撑能力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加强,并重点给予关注。
3、要从食物安全的高度来审视粮食安全问题。建国以后的50多年来,很长一个时期我国一直在为解决人民温饱问题而不懈努力,粮食是食物的主体和代表,在食物严重短缺的历史背景下,粮食安全代替食物安全,这是客观必然;即使目前,我国粮食供给仍然不能满足消费,现阶段粮食安全仍然是食物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从20世纪末,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随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粮食以外的食物得到快速发展,2002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365公斤,而肉蛋奶糖油水产品等非粮食食物人均产量达到225公斤,如果再加上蔬菜(人均300多公斤)、果品(人均60多公斤),食物的结构更加丰富,粮食在食物结构中的比重不断降低。如果从食物营养的角度考虑,各类食物的营养功能都相当重要。同时,从食物安全的高度关注人类的温饱与营养健康,更有利于缓解资源与环境压力、有利于食物多样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4、食物营养与人类健康被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2002年8月-12月进行的全国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第四次全国营养调查),其结果于2004年10月公布。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营养状况有所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失衡的双重挑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但我国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不断上升,而膳食结构不协调与多数慢性病的患病率密切相关。在农村地区,儿童营养不良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还有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钙摄入量还存在较大的不足,等等。人类消费食物,在满足温饱的基本需求后,主要是满足身体对营养成分的合理需求,但我们在食物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由于营养知识匮乏(全国估计只有3000名营养师)和不科学的饮食习惯,不能合理消费食物。因此,食物营养与人类健康应作为今后食物安全的重点工作之一,从政策支持、市场指导和宣传教育等多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5、加快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满足人民对加工食品的消费需求。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食物消费需求正在向营养、多样、便捷、安全转变,加工食品的消费量迅速上升,发达国家居民消费的加工食品一般占70%以上,而我国目前还不到30%的水平,到2030年预计我国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工业化食品在食物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也将提高到70%左右,发展食品加工业是我国新时期保障食物安全的必然选择。2003年,世界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2.9亿美元,美国约6000亿美元,欧盟约4000亿美元,日本约3000亿美元,而中国只有1600亿美元左右(约1.3万亿人民币)。由于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食物消费结构的改善等原因,我国食品工业有了较快发展。2003年,我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到1939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2913.54亿元。目前,我国食品工业的生产规模、科技含量、工艺设备、包装贮运、标准规范尤其是加工食品的卫生安全状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6、科学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证食物生产的可持续性。食物资源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为食物的生产提供“基础载体”的资源,比如耕地资源、水域资源、草地资源、森林资源等。我国人均土地只有1.43亩,而且约2/3是中低产田,水土流失年平均50亿吨以上,与1994年相比,土地荒漠化每年扩大1.04万平方公里;农村年缺水300多亿立方米,水灾、旱害影响仍然严重;全国70%的河流湖泊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有3亿人的饮水存在安全隐患,1.9亿人的饮用水中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森林覆盖率我国只有16.55%,而世界森林覆盖率平均达到30%。总的来讲,应对我国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现状有足够和清醒的认识,落实好国家实施的“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另一类是为食物提供多样性的物种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物种十分丰富的国家之一,约有种子植物3万种、脊椎动物4千种、无脊椎动物20多万种、昆虫15万种,还有成千上万种苔藓、蕨类和微生物物种等。依托先进科学技术,面向整个国土资源,挖掘和拓展食物物种资源优势,丰富食物结构。
二、关于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的工作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成立10多年来,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扎实有效地做了大量关系国计民生的工作:起草、拟订了两个《纲要》,提出了一系列食物发展、食物安全与营养改善的重大政策建议,组织实施了大豆行动计划等多个专项活动,多次举办全国性高层论坛,主办《中国食物与营养》杂志,等等,得到了政府部门和社会的认可。2004年委员会以贯彻落实《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为主线,召开了省级有关部门《纲要》座谈会;制定了推动省级食物与营养咨询指导委员会工作的计划并积极开展推动工作;继续规范国家“大豆行动计划”,开始了标志商标许可使用工作;组织编写了“营养知识小百科”丛书,推进营养知识的普及推广;开展了食物安全的监测与预警、食物安全信息管理体系等科研工作,为开展重大政策咨询工作奠定基础,等等,总的来讲,有计划地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这里,我主要想就今后工作谈几点意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农业是食物的主要来源,因此,农业发展、食物安全与营养改善是一项永恒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我国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1000美元,标志着迎来了开展食物与营养工作的战略转折期。我国对于食物与营养的管理,部门多、机构多,还有待于进一步协调和安排。而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美国已于1998年成立了总统食品安全委员会,日本于2003年成立了内阁食品安全委员会,并颁布了《食品安全基本法》。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在新时期如何发挥优势、履行职责,推动我国食物与营养事业的不断发展,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正确认识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的自身特点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是一个根据国务院文件要求成立的、横跨多部门、多行业的重大议事咨询机构。委员会近40位专家、顾问和秘书长等,分别工作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粮食局、轻工业联合会等部门,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发酵工业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食品工业协会、绿色食品协会、中国营养学会等单位和机构,涉及到农业、卫生、计划、教育、扶贫、粮食、食品、营养等多个行业,既有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又有行业协会、学术团体等。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要由高层次专家和有关领导组成:院士1名,副部级以上领导、专家9名,相关领域国内著名专家30多人,委员会的秘书长、副秘书长均为国务院相关部委、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司局级或处级负责同志。
委员会已经建立起基本的工作体系:办公室、科技发展中心、大豆行动计划推广中心、编辑部,已成立天津市、山西省2个省级委员会,黑龙江、江苏、江西等省份正在积极筹备之中。已经形成了明确的重点工作内容:组织高层研讨会、提出重大决策咨询、开展重大项目研究、组织实施国家“大豆行动计划”、加强食物与营养知识的宣传普及、主办《中国食物与营养》杂志、委员会《简报》等。
2、对2005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几点意见
第一,明确和坚定工作主线。充分发挥委员会的自身优势,依托“政策”和“科技”两个主要平台,以调研和筹划制定《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为基本目标,按照国务院文件规定的职责和任务,充分发挥委员会各位专家的作用,在重大政策咨询、政策解读、项目调研、知识普及、专项行动实施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要围绕已经发布的两个《纲要》等文件精神,密切结合当前新的发展形势,既要工作主线明确,又要与时俱进。
第二,加强联系和合作,开拓工作新局面。要始终明确相关部委(包括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等)、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典型企业“三条线”,进一步调动和发挥秘书长、副秘书长的作用,在部门联络、信息搜集、政策解读等方面做好工作;通过《中国食物与营养》、《简报》和网站宣传、对口联系、现场推动等,以推进省级委员会成立为切入点,创造条件发挥已成立的省级委员会的作用,积极促进《纲要》的贯彻落实;加强与相关典型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在做好技术研发、政策解读、市场导向等工作的同时,联合有关企业积极推动我国食物与营养事业的发展。
第三,进一步理顺委员会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逐步形成规范的委员会的主任办公会议制度、委员信息沟通制度、秘书长工作联系制度,形成更加规范、高效的办公室、科技发展中心、大豆行动计划推广中心、编辑部等各部门工作程序,便于提高工作效率。
同志们,按照会议安排,今天上午,我们主要围绕“中国粮食与食物安全”开展研讨,今天下午要对委员会2004年工作进行交流总结、对2005年工作进行讨论部署。希望大家会议期间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加快我国食物与营养事业的发展。
2005年新年刚过,还有20多天一年一度的春节到来了,我祝愿大家新春愉快、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