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杨晓光副主任、孔灵芝副秘书长做客新华网谈营养与健康
杨晓光副主任、孔灵芝副秘书长做客新华网谈营养与健康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04-10-14 |
【 字体:
大 中 小 】
10月14日,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博导杨晓光,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非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处处长孔灵芝及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所教授、博导武阳丰做客新华网,就营养与健康等话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以下是在线交流内容:
1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现在日子越过越好的老百姓们也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了。12日卫生部发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在网上也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关注和热烈讨论。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卫生部的领导和专家们,我先介绍一下,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非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处处长孔灵芝、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博导杨晓光、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所教授、博导武阳丰,欢迎三位。 (2004.10.14 14:35)
2
[主持人] 网友“枉评天下”问:三位嘉宾都参与了调查和起草《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请问当前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怎样的? (2004.10.14 14:38)
[孔灵芝] 总的来讲,膳食质量比十年以前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膳食中出现的问题也比较明显。问题是两个方面:第一,在贫困地区还存在着营养不良。但是作为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更主要问题是由于营养失衡或者过渡营养造成的一些相关慢病升高。 (2004.10.14 14:39)
[杨晓光] 大家在城市里感觉比较多的是营养失衡,营养失衡表现是肥胖、超重、心血管病等。一个是发病率上升,还有一个就是趋向年轻化。农村营养缺乏主要是微量元素缺乏,而不是过去的吃不饱。现在是吃饱了,但是从微量元素缺乏来说是隐性饥饿,感觉吃饱了,但是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还不能达到身体的需要。 (2004.10.14 14:41)
[武阳丰] 从心脑血管病来说,无论是从世界上的研究和我们国家自己的研究,越来越清楚的揭示出来这个病的根源在于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饮食方式。方式并不简单是说你如何吃,更重要的是食物的营养组成是什么样的,它的结构和比例,包括是不是过量,是不是缺乏。在心血管病方面,同样在营养方面存在一些营养素可能是过量的,如果吃的多导致心血管病。比如说盐吃的很多,这是食物里必须有的一个成分,但是如果过量,血压就会升高。再比如说油脂类,如果我们不吃油脂显然不行,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营养成分,必须有,但是如果吃的太多,血脂就会升高。但是一日三餐,人人都离开不了,如果形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就会影响一个人的终身。一个很小的影响,如果持续几十年,在人的身体里就会形成积累,这些积累就会形成动脉硬化,最后导致人进入中年或者老年的时候,就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就会出现。这次调查的意义就是很清楚的教育大众,要科学的饮食,从你每天一日三餐入手,只有一个健康的饮食,心脑血管这些慢性病预防才能收到效果。 (2004.10.14 14:49)
3
[主持人] 怎么理解营养失衡? (2004.10.14 14:51)
[杨晓光] 从营养学角度,各种营养素有一定的需要量,但这个说法太学术了,比如说钙多少毫克,维生素多少毫克。每个国家都有一个膳食指南,比如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膳食指南,还有一个食物宝塔,你按照这种类别,比如分谷物、奶类、油脂、动性食品,你基本按照这个量来说就能符合我们所说的营养素需要量的概念和品种的概念。作为居民不需要了解营养素是什么,但是应该了解健康指南,了解“膳食宝塔”,每一类食品推荐你吃多少,按照这个量,这个比例,这样吃就会比较平衡的膳食。从功能来讲,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有一定适宜的比例,我们强调脂肪不能超过30%,合理的是20%到30%,太低也不好,但是高更危险。碳水化合物过低也不好,一般是55%到60%,这次调查结果,大城市已经是36%,已经超过合理范围。碳水化合物降到47%,远远低于低限。所以平衡膳食有不同的概念,但总的来说,各个国家都有一定的膳食指南,他推荐指南和宝塔,跟这个结构相比,符合这个结构就是合理。 (2004.10.14 14:54)
[孔灵芝] 如果说成营养素,大家会觉得比较抽象。通常我们说的食物多样化的原则,应该吃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每个食物要掌握适度的量。哪些东西是属于多吃的,哪些东西是属于少吃的,这个量掌握的好就会达到营养均衡的标准。关于营养不良的问题,有几种,一种是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通常来讲就是我们吃不饱,如果短期内吃不饱会是消瘦,如果长期吃不饱就会生长迟缓。另外营养不良就是指微量营养素、矿物质、营养素的缺乏。这次调查就发现,我们国家钙、铁和维生素A还是处于摄入不足的状态。 (2004.10.14 14:56)
4
[主持人] 缺乏钙、铁和维生素A,这说明哪些食物吃的不够? (2004.10.14 14:56)
[杨晓光] 钙,含量最高的就是奶、乳制品或者是豆制品。调查显示,豆制品和奶制品的摄入还是比较低的。以奶为例,城里人喝奶比以前多多了,但是总的摄入量还是比较低。北京是全国最高城市,每年平均也就是70公斤,世界平均是100公斤。铁的摄入量不是特别低,但是吸收率比较低。所谓红肉,就是猪肉、牛肉、羊肉血红素铁,红肉的吸收比较好。再就是动物的肝脏,也是含铁比较高的食品。我们的贫血主要发生在儿童和孕龄妇女和老年人,对于他们的饮食应该多注意补充红肉或者是瘦肉或者是动物的肝脏,对改善铁缺乏是有好处的。维生素A,除了动物性的维生素A以外,很多深色蔬菜都含有维生素A,在体内可以转换成维生素A,比如含量非常丰富的红萝卜,吃这些要有一定的油脂相伴。比如红萝卜、青椒等都是深色蔬菜。 (2004.10.14 15:00)
5
[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牛奶里含钙比较多。现在父母给孩子们喝牛奶比较多,那应该把握什么样的原则? (2004.10.14 15:07)
[杨晓光] 有很多人说亚洲人乳糖不耐受,你可以少量多次,或者喝牛奶的时候多伴一些谷物。现在有加乳糖的奶,而且酸奶相对乳糖含量比较低,通过酸奶发酵,把奶中的乳糖已经消耗掉了。作为牛奶来讲,酸奶和牛奶对儿童都是适用的,但要观察自己的孩子是否乳糖不耐受,每次少喝一点,多喝几次也能达到目的。 (2004.10.14 15:09)
6
[主持人] 现在市场上就是牛奶和酸奶,哪个营养更好?有没有区别? (2004.10.14 15:10)
[杨晓光] 主要还是根据个人需要来讲,正常人来讲,如果酸奶和牛奶都能够用,作为牛奶来讲主要补充的营养素是优质蛋白和矿物质,对于牛奶和酸奶来说,差别不大。如果有乳糖不耐受的情况下,酸奶更适合。 (2004.10.14 15:12)
7
[主持人] 中国的父母都特别爱孩子,总是怕孩子的营养不够,总给孩子喝这样、那样的营养素,这种做法是否正确? (2004.10.14 15:12)
[杨晓光] 我们强调还是以膳食为主,不能指望所有的人都靠吃补充剂。从营养补充的角度来说有三个途径:第一,通过食物多样化,通过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素,达到营养的需要量,这应该是最高境界,但这需要什么呢?需要你有足够的营养知识,有可供选择的食物,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这种政策,通过食物多样化来达到营养的需要。对于某些矿物质或者微量元素在普遍的膳食中达不到,比如说钙的问题,按照现在的膳食模式,奶的摄入量达不到那么高,可以采取食物强化的政策,发达国家在面粉中强化钙和维生素,这样你在吃主食的时候,就把这些补充进去了。还有就是营养补充剂,对特定人群在特定时期是有用的,比如说孕妇,在她怀孕的最后三个月,对铁的需要量非常大,一般膳食很难满足她的需要,这个时候她适当的补充一些营养补充剂,对她是有用的。再就是老年人,吸收消化能力都不好,吃不了那么多食物,有些营养补充剂对他比较适合。对于儿童来讲,尽量还是以选择多种食物来满足他的营养需要量。 (2004.10.14 15:15)
8
[主持人] 您刚才说到心血管疾病很多都是因为吃引起来的,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从小就应该注意这个问题,您对孩子膳食方面有没有一些建议? (2004.10.14 15:15)
[武阳丰] 从心血管角度来说,预防无疑是从儿童,甚至现在有些专家的观点是从孕妇开始。他在胎盘的生长中间,母亲作为孕妇来说,她的饮食就会影响到这个孩子将来长大以后会不会得心血管病。主要强调一点,膳食营养对心脑血管病是密切联系的,能不能够有一个合理的、健康的饮食,对于一个人的长期健康,包括他的寿命长短,是高质量的、健健康康的活着,还是病歪歪的,这是有很大区别的。饮食还是需要形成习惯,也就是说必需相应的知识。吃饭人人都会,但是如果没有知识,饮食不能吃得科学,只是每个人以自己的喜好,爱吃肉就猛吃一通,我爱吃虾就猛吃一通,形成这样的习惯,表面不觉得,这样把饮食简单的看作一种文化或者个人的爱好,实际上对心脑血管这样的慢性病来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2004.10.14 15:19)
[武阳丰] 一个家庭里边,特别是负责家庭饮食的家庭主妇,饮食知识非常重要。不是哪些人得了病了,你应该注意饮食,而是整个人群都应该这样,只有这样,有一个健康合理的饮食,孩子从小就在一个很好的营养环境中长大,这样将来就能有效避免得这些疾病。从儿童的角度来说,这个时期形成的这些习惯会带到成年,会带到他将来。我们现在也都是成年人了,自己也有孩子,就会慢慢的感觉到,很多东西在小的时候,当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可能一个不太大的毛病,你觉得算了,不要管他,到大了就会发现很难管了,因为已经形成了,这个东西会影响他一生的。在疾病上也是这种情况。所以父母亲的饮食行为健康不健康,不仅仅关系到自己,还关系到你自己的孩子。你吃什么样的饭,他就照猫画虎,也照着吃,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都会传给下一代。所以每个老百姓都应该关注自己的饮食,这对健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004.10.14 15:21)
9
[主持人] 在怀孕时应该不吃什么或者多吃什么,才能防止孩子将来心血管病的发生? (2004.10.14 15:21)
[武阳丰] 孕妇的营养,首先是保证幼儿生长发育的问题。从心血管的方面来说,在保证足量营养的情况下,避免营养过剩。因为现在都是一个孩子,特别担心孩子营养不好,从怀孕那天开始就特别注意,有的时候不是孕妇本身想吃,而是婆婆那一代就买很多高营养的东西,甚至吃不下也要强逼着她吃下去。所以造成现在巨大儿很多。巨大儿本身就容易产生各种问题,造成出生过胖,从生下来就是大胖子。另外一个极端就是由于各种影响因素,也包括营养的因素,虽然比例不是太大,但也有部分是瘦小儿,低体重。这跟他在宫内的营养有很大的关系。这样的孩子出生,长大以后要有一个很快追赶的现象,这样的孩子都是将来糖尿病、心血管病高发的群体。所以孕妇的营养很重要,既避免孩子体重过大,又不能让他体重过低。老百姓理解吃的好,把最贵的东西买回来吃进去,孩子就一定能长的个大体长,其实不是,往往是花了很多钱,结果生出来的是低体重婴儿。 (2004.10.14 15:24)
[杨晓光] 孕妇的营养,总的营养学理念跟过去中庸思想差不多,过多也不行,少了也不行。作为整体人群来讲,蛋白质热量在我们国家不是缺乏的问题。一般来说,人对热能和蛋白质有一种本能,你吃不够会再去想吃,只要你不是故意减肥不吃东西,基本都能满足你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微量营养素的补充,比如说钙、维生素A、铁,这是容易缺乏的东西。在这方面应该多注意一些。 (2004.10.14 15:26)
[孔灵芝] 我们在吃东西的时候不要过多注重营养素,或者说哪种食物很好就多吃这些东西。实际上还要注意膳食结构,最终影响身体状况的不是某一种营养素,是个结构的问题,只有结构合理才可以。 (2004.10.14 15:30)
10
[主持人] 现在是不是需要传达一个观念,就是所有的东西都要吃一点。 (2004.10.14 16:29)
[孔灵芝] 对,都要吃,而且要适量。 (2004.10.14 16:30)
11
[主持人] 网友“板凳长扁担宽”提到:请问小孩子吃肥肉有好处吗?小孩子平时怎么吃才好? (2004.10.14 16:33)
[杨晓光] 肥肉也是可以吃的。 (2004.10.14 16:34)
[孔灵芝] 小孩子不能缺油。过去贫困专家特别穷,比如你在吃稀粥的时候里面点一点香油,如果完全没有脂肪,很多营养素也不能吸收。小孩子绝对不能缺油,但还是要适量。 (2004.10.14 16:39)
12
[主持人] 孩子们平时都喜欢吃洋快餐,你们对这种行为有什么看法? (2004.10.14 16:40)
[杨晓光] 我们讲“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膳食。”每种食物都可以提供一种营养物质,关键是吃什么东西不要产生偏好,偶尔吃一次,我认为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不能说我非常喜欢,就天天吃这个东西,这样危险就比较大。相对来讲,洋快餐热能比较高,而其他膳食纤维和其他植物性食物比较少,现在我们发现了很多食物营养素,但有很多东西我们还不知道。所以不能单靠营养素,而要靠食物。作为中国人来讲,为什么说洋快餐不适合我们,人进化是比较慢的,基因几百万年才变一次,但是生活模式和生活方式变得太快,肯定就不适应了。为什么在同样的膳食条件下,亚洲人比西方人更容易得糖尿病,也就说明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你已经适应某种膳食模式了。作为洋快餐来讲,偶尔吃一次没有问题,但不应该产生偏好。 (2004.10.14 16:42)
13
[主持人] 网友“十九年的解牛刀”:母婴保健少年儿童的饮食平衡,尤其是偏远山区和农村,应该如何来保证? (2004.10.14 16:43)
[孔灵芝] 最大保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但并不一定说等到经济好转了才能。主要是教育老百姓怎么样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过去我们都做过这样的项目,就是在农村地区,让他们进行家庭种植或者家庭养殖,比如你在菜园子里种一些有营养的蔬菜,弄一点豆腐房或者养鱼塘来解决这些问题。另外教给老百姓一些知识,我们知道这样的例子,在贵州比较贫困,那地方枣树非常多,如果你能多吃一点枣,就能解决贫血的问题。所以教给老百姓知识,在目前来讲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2004.10.14 16:49)
[武阳丰] 在营养膳食的平衡上,知识远远比钱重要。一定要让老百姓知道,不是越贵的东西越有营养。这种东西贵的原因可能是稀少,或者是工艺复杂或者是它的生产过程复杂,从营养学角度来说,它未必就比大白菜对人体的健康更好。所以吃饭不能以价钱来衡量。 (2004.10.14 16:50)
[孔灵芝] 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农民把鸡蛋卖掉,然后买巧克力和麦乳精,实际上鸡蛋的营养也是非常高的。这种事情不是天方夜谭,在我们国家还是很常见。现在什么东西时髦了,农民一旦有点钱了,他就去买这个东西。 (2004.10.14 16:52)
14
[主持人] 谈到农村的观念问题,有一位叫做“碣石山”的网友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他说:我不奢求什麽营养健康,只求填饱肚皮,没有走上富裕康庄大道的农民是没有营养健康这个想法的。因为他们想攒几块钱,建房,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全都用在这里了。根本没有营养健康的观念,因为没有多少钱。达不到小康生活水平。就这个问题,几位专家怎么看? (2004.10.14 16:58)
[武阳丰] 实际上营养健康好坏跟钱没有绝对的关系。一方面有一些不太负责任的媒体,受企业或者说商业利益的驱动,提供给老百姓一些片面的引导,不是一个正确的引导,所以造成老百姓把有限的钱去买保健品,我为了补充营养而花钱。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如果有足够的营养健康知识,你就地取材,即使是农民,收入很低,但可以在你的身边周围发现日常有很多东西可以起到作用。 (2004.10.14 17:01)
[孔灵芝] 我们这次调查,即便是最穷的地区,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农民的膳食结构比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功能比上,脂肪比和城里人相比更合理。但农民的脂肪比已经达到28,实际上农民在经济逐渐好转的时候,也要防止营养过剩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注意防止,十年以后可能会出现跟城市同样的问题。 (2004.10.14 17:04)
15
[清水萝卜] 营养与健康作为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却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老百姓的营养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电视广告。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和青少年儿童。而广告中的营养知识都是为了宣传产品,有的夸大其词。让老百姓不知该如何正确消费。请问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象,让老百姓掌握正确的营养知识?谢谢! (2004.10.14 14:44)
[孔灵芝] 这次调查传递大量的信息,也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下一步根据调查结果从三个层面上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开发相应的政策,在政策上对营养和健康给予支持。包括我们正在看能不能通过一些法律法规的方式,来保障居民的营养。比如日本,在战后很困难的情况下就制定了《营养法》,对于改善他们国民的营养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第二,希望用这样的结果能够科学的指导市场、引导市场,不论是从农业种植、养殖还是从食品加工、商品流通,更科学的有利于老百姓的健康。刚才杨教授谈到大量发展奶、豆的问题,因为豆类对人营养非常好。下一步我们对生产流通领域加以引导。第三,对公众加强引导。根据这次的调查结果,出版一系列的科普读物,针对各个人群的。希望把科学的、可信的、可操作的信息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大家。 (2004.10.14 17:09)
[武阳丰] 现在很多老百姓脑中的“吃好”的概念并不是一个健康的概念,比如说大鱼大肉,一说改善营养就是要吃那个,其实不是这样的。老百姓过去这种所谓吃好的概念不能及时改变的话,潜在的危机很快就会到来。在这个问题上,如果说国际一些发达国家走过弯路的话,实际上中国的大陆已经走过弯路了,我们应该吸取教训。从农民来说,我现在没钱就不需要关心我的健康和营养,那随着社会的发展,你会慢慢有钱,但是你不及时掌握知识,可以说今天的城市就是明天的农村,很快就会在农民里产生跟营养膳食有关的疾病,到那个时候农民就会想起来原来我们把钱白花了,而且是花钱买了疾病。 (2004.10.14 17:12)
16
[主持人] 网友“枉评天下”:据统计,中国已经有2亿人或多或少超重,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的标准体重怎么计算?怎么才能达到标准体重? (2004.10.14 17:14)
[武阳丰] 两三年前,在孔处长的领导支持下,中国以陈春明教授组织了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专门收集了我们国家24万人的健康资料,经过两年的工作,最后出台了中国人自己的肥胖的标准,我们叫体重指数来衡量。体重指数也是全世界通用的指数。体重指数的定义就是一个人的体重以公斤为单位作为分子,以身高的平方(平方米为单位)作为分母,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这样算出来的指数。作为成年人,不论身高多少都以这个来衡量。在这个指数大于等于24,体重属于超重。如果大于等于28,体重属于肥胖。到了28以后,就会发现28以上的人,几乎90%都会有高血压,要么糖尿病,要么血脂异常,一定需要很有效的干预来减肥或者治疗身上的相应疾病,到这个时候,专家认为肥胖本身已经是一个病了,必须去治了。超重只是说危险有所增加,实际上就是发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几率在增加了。正常指数是18.5―24之间,18.5以下属于营养不良或者是消瘦。现在有些小女孩的指数已经是16了,但还要减肥,这也是存在的很大的问题。从健康角度,也是需要社会关注,就是不要一味的瘦。对于中老年来说,更多的是超重和肥胖的问题。 (2004.10.14 17:19)
17
[主持人] 一位网友问:减肥是个大话题,现在减肥药品及相关营养品琳琅满目,是否有副作用,你们建议百姓用这样的产品吗? (2004.10.14 17:20)
[孔灵芝] 其实任何药品都有副作用,这是肯定的。现在减肥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超重或者是肥胖以后,因为健康问题确实要减体重。为什么会胖?他的摄入和消耗是不成比例的,往往是摄入过多、消耗过少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肥胖。我们强调减肥不是不吃,饿着或者用很多的药品去减肥,我们更提倡积极的运动和锻炼,而且是一种比较合适的锻炼方法消耗掉你吃进去的多余热量。这样保证你不会过胖,而且是健康的状态。如果用药物减肥,任何药品都会有副作用,特别是我们还不敢保证市场上卖的那些药品都是正规的药品,它里边是不是都是可吃的成分,这个我们都还不是特别清楚,我个人认为有一定的风险。 (2004.10.14 17:22)
[杨晓光] 总的来说在世界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适当控制饮食和增加锻炼。 (2004.10.14 17:23)
[武阳丰] 全世界公认的减肥方法就是两个手段结合起来,一个是管住嘴,一个是动起腿。发生肥胖的根本原因就是能量不平衡,就是摄入和消耗不平衡。运动确实很重要,但同时你的嘴管不住,运动是补充不过来的。只有把嘴管住的基础上,你去动才有效。很简单的例子,包括我们这次调查里边的数据都能说明问题,有的说我经常锻炼身体,这样的人在中国本来就不太多,大概有30%。在报告锻炼的人里面,他每天消耗的热量不到100大卡。100大卡,吃一个馒头就补回来了。因为锻炼能消耗掉100个大卡的人是10%多。看电视时大家要吃东西,比如说吃花生瓜子,一两瓜子就可以直接摄入500―600大卡。但是让他出去跑步锻炼,需要5天才能消耗。好多人说我什么都没吃,我也运动,但是不管用,我喝水都长肉,他也采取措施了,但是措施不得法也不会有效果。有一小部分肥胖的人由于遗传或者代谢的原因,通过这些办法难以控制。如果你自己想尽各种招了,还是控制不住,我们建议这样的朋友到医院去,找专科医生来看。肥胖是一个病,不是简单的问题。该找医生的时候还要找医生,有一些药经过科学研究证实的药,在医生的指导下来吃。而不是广告一打,马上买回去喝。 (2004.10.14 17:26)
18
[盛世微言] 请问武教授:中国人有哪些最不好的与世界不同的饮食习惯?这些习惯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世界其它民族没有形成这样的习惯?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待?谢谢! (2004.10.14 14:47)
[杨晓光] 在世界来讲,咱们国家的饮食习惯是比较好的,相对来说是比较平衡的。过去有菜有饭,有素的,有荤的,应该说还是不错的。过去经常是和饥饿做斗争,那时候认为最好的菜是大鱼大肉,现在不能把过去满汉全席作为代表,真正老百姓吃的东西在世界上来讲,我们国家是比较好的。关键是现在有时候把以前好的慢慢都不要了。 (2004.10.14 17:29)
[孔灵芝] 膳食结构分三种:一种是三高膳食结构,高质量、高糖、高蛋白。这是典型的西方饮食特点为主。还有一种结构是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实际上中国过去就是这样的。第三种就是比较欠缺的,那些很贫困的国家,他们基本上能量、脂肪、蛋白都摄入不足。最推荐的还是以植物性食物结构为主的。我们国家十年以前或者是在农村地区,在优质蛋白稍微有一点欠缺,但还是要鼓励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这是一个好的东西,应该发扬下去。 (2004.10.14 17:31)
[杨晓光] 谈到中国的饮食现象,分餐制应该提倡。特别是现在浪费比较多,无论是在集体就餐的餐桌上或者自己买的盒饭,实际上有很多食物都没有吃掉,而是扔掉了。如果这些食物能种出来,最后能放到餐桌上,需要很多人努力。所以在餐桌浪费是不好的。在西方国家,餐桌的菜点的不是很多,剩下的都打包走了,但人家基本上是分餐制。我们过去比较穷,认为少了不够吃是不够热情、不够诚意,但是这种情况应该转变,你给人家吃那么多是健康负担。 (2004.10.14 17:32)
[孔灵芝] 在发达国家是穷人胖,在发展中国家是富人胖。在发达国家,经济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不为饥饿发愁的时候,更讲究营养质量。我们国家处在经济转型时期,是处在非常关键的时段,特别是农民,地没有了,成为股东了,这是最危险的时段,在这个时候应该加以注意。 (2004.10.14 17:33)
[武阳丰] 我们做过另外一个调查,这几年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们把城市的男的女的,农村的男的女的分开来看,看家庭的经济状况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1998年,在农村的男性里边,他的家庭经济越好,收入越高,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越多。但女性就不太规律,没有很明显的波动。城市的男性也是乱七八糟的波动,跟农村女性差不多。但看城市的女性,越有钱的,高血压越少,肥胖的、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也越少。就是经济发展到温饱解决以后,健康状况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知识。 (2004.10.14 17:35)
[武阳丰] 你去看农村,钱多了给他带来的是什么?如果你没有知识,因为城市跟农村,社会上普遍关注的是他们在经济上有很大的差别,实际上更大的差别是在知识上,尤其是在健康知识上,关于人如何吃、如何生活才健康,这个知识,一些农民几乎没有。尤其是在中国文化里,男性对身体健康的关注远远不如女同志,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所以在城市里看到,城市的女性首先出现了钱多了以后,反而更健康,因为她们本来就很关注健康。在城市又有机会获得真正的科学的健康知识。她多了的钱花在如何减肥上。农村的男性是有钱,但是整天大鱼大肉。这里面看到知识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2004.10.14 17:36)
19
[主持人] 对于农村卫生知识贫乏,卫生部有没有什么措施? (2004.10.14 17:36)
[孔灵芝] 卫生部有一个“亿万农民健康教育行”。 (2004.10.14 17:37)
20
[主持人] 一位网友问:中国人喜欢吃补药进补,你们认为有道理吗?你们吃补药吗? (2004.10.14 17:41)
[杨晓光] 从中国传统文化来讲,这种想法我觉得还是和长期的饥饿、贫困做斗争的过程有很大关系,我们有一种文化叫药食同源。就是既是药,又是食品,特别是在南方,煲汤等,有养生观念是好的,但是现在环境跟以前是不一样了,我们并不是吃不饱,并不是缺少动物蛋白,所以过分强调一些补的东西不一定适用于现在的人群。中医药膳有自己的独到,但不是简单的宣传,它有一些搭配和辩证实施,首先是肯定这个人的状态。 (2004.10.14 17:42)
[孔灵芝] 吃补药不是对还是错,关键是需不需要,如果你肌体里确实缺乏,那该补的还是应该补的。 (2004.10.14 17:43)
[武阳丰] 坦率的说,我们不吃补药。中医的补跟我们刚才说的平常膳食,比如说“食物添加”这个概念,我认为完全是一个概念。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不同的缺乏的问题,如果你确实缺乏那就得补,需要补充一些相应的东西。但是中医的补药又远远不像食物添加这么简单,它更多的是从一种疾病治疗或者是健身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如果把一个针对病人的方子或者补充的东西当成商品在市场上随便卖,什么人都适合,这可能不是补充,而是过量。你是一个健康人,你本来的膳食是平衡的,杨教授给膳食不平衡的人开了一个方子,一个健康的人一看说杨教授开的方子好,我就照这个吃,那实际上是把平衡的膳食吃成不平衡了。所以不能简单的说所有人都应该去吃补药或者所有人都不应该去吃补药。 (2004.10.14 17:44)
21
[主持人] 那么食品添加剂和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没有危害? (2004.10.14 17:45)
[杨晓光] 应该说食品工业发展脱离了食品添加剂是办不成的,比如说防腐剂,离开他就不能保证食物不腐败变质。过去有很多人中毒,如果使用了食品添加剂,比如说亚硝酸盐,加了这个之后可以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所以不能说食品添加剂都是坏的,我们国家有严格的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在目前的科学知识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这些食品添加剂对健康是不会产生危害的。作为转基因食品来讲,现在争论比较多。应该说我们国家对这方面也出了一些相应的管理规定。作为全世界的研究来讲,没有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对健康产生危害。由于它是一种新的食品,大家还不熟悉,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目前美国的转基因食品上市十几年了,没有发生任何损害健康的问题。我们国家有一定的法规,比如说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主要是考虑消费者的知情权。目前来讲没有科学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造成损害。 (2004.10.14 17:48)
22
[主持人] 网友“DNW”问:为什么目前各种媒体上,尤其是广播上的医药保健品广告这么多,而且效果令人怀疑,卫生部门为何坐视不管? (2004.10.14 17:49)
[孔灵芝] 首先医药由国家医药管理局统一管理,而不是卫生部。这个广告首先符合《广告法》,比如说它有没有夸大宣传,本来没有这个疗效,你说有这个疗效,主要是管这些问题。一般的医药品和保健品,当时审批时都做过疗效试验和功能试验,是通过层层审批的。但是审批以后的问题,或者在实践中有些问题,我不是特别清楚。 (2004.10.14 17:50)
[武阳丰] 应该说广告有一定的问题,但不能光靠政府,这么大的市场,由一个政府来管,累死也管不过来。最主要的还是消费者,发现问题应该及时通过恰当的渠道反映、呼吁,监管部门才有更大的力度,做到及时管理。当然前提是依法办事。 (2004.10.14 17:50)
23
[主持人] 还有一位网友提出:卫生部作为国家的卫生管理部门,在提高全民营养、增进全民健康方面,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 (2004.10.14 17:51)
[孔灵芝] 卫生部应该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但不是全部的作用。卫生部作为营养和健康主管部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营养和健康状况的提高,实际上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从这次调查结果也充分揭示,包括一些政策问题,包括一些市场问题,也包括老百姓自我保健意识问题。卫生部更多的应该在促进营养和健康政策方面,协同其他部门出台一些政策,卫生部应该加强同其他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使相关部门都能够在改善健康方面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卫生部也有责任把这些健康的知识通过一些渠道,当然包括和媒体的配合,教给老百姓,让老百姓采取一些很好的自我保健意识。 (2004.10.14 17:53)
[杨晓光] 卫生部应该组织一些重要专家制定各种指南,把权威的信息制定出来,不能说今天说这个,明天说那个,让老百姓无所适从。 (2004.10.14 17:53)
24
[主持人] 最后请三位给网友说一些健康忠告,应该在营养方面注意什么东西? (2004.10.14 17:54)
[杨晓光] 健康对每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个最好的投资,你越早投入,你的回报越大。 (2004.10.14 17:54)
[孔灵芝] 从表面上看,好象只要你有钱了或者社会经济发展了,你就一定要得疾病似的。其实很多慢病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后果,而是因为我们没有知识。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样一个原则:其实健康就在自己手中。 (2004.10.14 17:56)
[武阳丰] 如果关注你的健康,首先从关注你的饮食开始。有一个科学的饮食,并不需要花很多的钱,但需要正确的知识。多学一点营养健康的知识,对人的一生会有巨大的帮助。 (2004.10.14 17:57)
25
[主持人] 非常感谢三位嘉宾的忠告,也非常感谢三位专家今天的到来。对于今天的访谈,我想说最后的话就是祝三位嘉宾健康,也祝各位网友健康。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004.10.14 17:5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