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2022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发布

《2022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发布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22-09-22 | 
【 字体:    

9月1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京举办“2022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创新发展论坛”,发布《2022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张合成出席会议并致辞。

随着我国实现全面小康,人民群众对食物、营养、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升。中国农业科学院聚焦国之大者,加快推进“四中心一智库”建设,围绕“三农”发展、农业科技发展重大问题开展战略研究,此次发布的《2022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就是高水平智库成果之一,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更好发挥“三农”创新思想库、政府决策智囊团、公众认知引导者作用的积极举措,具有重要意义。

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发布了《2022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报告以大食物观为指导,通过梳理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食物与营养变化趋势,研判发展过程中食物与营养领域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建议,旨在为全面准确把握和践行大食物观提供参考。

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物生产供给显著增长,总体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数量足:其中,粮食产量达到6.8亿吨,其他食物产量稳步增长,人均粮食供给量达到600千克,食物供给充足,种类丰富。二是能量够:在营养供给方面,能量、蛋白质及脂肪供给量持续增长,特别是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的营养供给呈快速增长趋势。居民人均每日能量供给量达到3400千卡,能够满足居民营养健康需求。三是结构尚不合理:在生产供给方面,粮食、蔬菜、水果、肉类基本自给;大豆、植物油、奶类和饲料粮进口量大幅上升。在食物消费方面,精加工谷物消费量趋于稳定,全谷物消费偏低,杂粮消费减少;肉类、蛋类、水产品消费不断增加,奶类消费仍然偏少;蔬菜、水果消费持续快速增长,为居民营养改善作出了贡献,但食用油和食糖的快速增长则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同时,报告提出,踏上新征程,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要以大食物观为指导,按照“转导向、调结构、树理念、强支撑”的总体思路,为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健康中国做出新贡献。一是加快推动营养导向型农业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营养导向为理念,以资源禀赋为出发点,加快食物系统转型,推进营养导向型生产体系、加工体系和消费体系建设,发展营养导向型农业。二是打造第三口粮。通过加大全谷物食品开发力度,优化杂粮区域布局,推动杂粮产业提质增效,引导增加全谷物和杂粮消费,打造第三口粮,提升主食多样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三是实施白肉增长计划。制定促进禽肉和水产品发展的政策,加强家禽、水产品的新品种创制和养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发展。多措并举,推动白肉消费和健康低碳饮食。四是积极推动食物全产业链减损节约。在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中多管齐下,努力减少食物损耗浪费。五是从娃娃和掌勺人开始狠抓健康饮食教育。把握好食育进校园、进家庭两个关键环节。强化主流媒体和权威机构的食育主导地位,加大主流科普团队培养。六是大力加强食物与营养科技创新。开展食物资源普查,尽快摸清家底。统筹各方力量,构建食物监测评价体系,加大食物营养品质和人体营养需求数据库建设力度。加强食物资源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精准挖掘不同食物资源的独特作用,充分发挥其营养健康价值。(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舒)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