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食物安全» 食源性疾患的防制?

食源性疾患的防制?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04-10-13 | 
【 字体:    

    食品从种植、养殖、加工、运输、贮存到销售要经过许多环节,涉及政府许多部门的管理, 因此必须全社会来重视这项工作,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和与食品有关的法律法规才 能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患的发生和流行。?
  一、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
    《食品卫生法》是我国在公共卫生领域内第一部法律规范,是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患的总的 纲领。重点是要把法律对食品卫生的要求真正变为食品生产经营上的自觉行动,强化自身管 理,执行食品企业卫生规范,做好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和卫生知识培训,养成良好的个人卫 生习惯,从而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生物性、化学性污染。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食品卫生监 督力度,增加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频次,在食源性疾患的好发季节,对重点地区,重 点行业和重点食品加强监督。发现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患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发病,查明 原因,依法追究责任。同时,要大力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民的卫生意识。要反复的利用各 种传播媒体,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公众宣传《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卫生知识,使他们充分 认识食源  性疾患对健康的危害,掌握一些预防的方法,提高自我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 生习惯,减少家庭传播食源性疾病的机会。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食品安全制备10条原则,能 有效地预防控制食源性疾患,可作为宣传的重点内容。10条原则是:?
  1、选择经过安全处理的食品;?
  2、烹调食品要彻底加热;?
  3、做好的熟食品要立即食用;?
  4、注重熟食品的贮存;?
  5、经贮存的熟食品,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6、防止生食品污染熟食品;?
  7、反复洗手;?
  8、注意保持厨房用具表面清洁;?
  9、防止昆虫、鼠类和其他动物污染食品;?
  10、使用洁净水。?
  二、防止化学性食品污染的措施?
    (一)防止工业“三废”对食品的污染。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量化学物质被使用,工业废水 、废气、废渣被排放在自然界造成环境污染,通过土壤、水体的污染,污染了食品的原料― 天然动植物。这些有毒有害的无机和有机化不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最终进入人体引 起急性式或慢性的食源性疾患。如汞、铝、镉等重金属的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水,汽车尾气排 放等造成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污染主要来自石油提炼及其相关产品加工业。因此必须认 真贯彻《环境保护法》,加强环境治理,严格执行工业三废的排放标准,汽车改用无铅汽油 ,并加强监督监测,继续做好防止“三废”污染食品危害人体健康。?
    (二)防止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污染。卫生部在1986年就颁发了《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将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列为强制性审批的内容《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 是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准则。然而由于滥用食品添加剂引起食源性疾患的事故每年都有发生。 防止因滥用食品添加剂引起的食源性疾患,必需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严格依法管 理,采用新品种食品添加剂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安全性评价经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评审报卫生部批准。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需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的品种、最大 使用量,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使用。卫生行政部门对违法生产经营和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应依据《食品卫生法》第四十四条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防止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以及洗涤剂、消毒剂(以下称食品用产品)对品的化学污染。越来越多的化工产品用于食品用产品,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与食品长期 接触过程中会迁移到食品中造成化学性污染。甚至有的把盛装过有毒化学品的容器未经彻底 处理就用于盛装食品以至造成急性化学性食物中毒。?
  《食品卫生法》第二十条规定利用新的原材料生产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 备的新品种在投产前必须报请审批,卫生部颁发的《消毒管理办法》对食品用消毒剂也规定 了颁发卫生许可证制度。坚持对食品用产品的强制性审批制度,按卫生标准开展经常性的监 督抽样是防止食品用产品造成食品化学性污染的有效措施。?
    (四)防止农药、兽药对食品的污染。农药残留是食品化学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种植业选 用了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积极推广使用无害的生物制剂农药是消除农药残留的 根本出路。要严格执行未经登记的农药不得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规定,要按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合理使用农药,严格按规定使用农药品种,施药期,施药量,使用作物的品种,严格掌握安 全间隔期。?
    滥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98年在香港报导猪肉中查出“瘦肉精 ”,上海地区从23件猪付产品中查出9件“瘦肉精”,并发生:次食用猪肝引起的食物中毒 事故,是滥用饲料添加剂造成的危害。卫生行政部门与兽医卫生监督机关等有关部门要加强 协作,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和《兽药管理条例》,共同把好肉品卫生关。?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一)防止食品的细菌污染。认真贯彻《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和各类食品企业相应的卫生 规范。按《食品卫生法》第八条规定,落实各项食品卫生要求,是防止食品原料处理、生产 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各个环节细菌污染的重要措施。?
    (二)控制细菌的繁殖。食品的生产经营并不是无菌操作,食品受细菌污染十分普遍,由于食 品富有营养,微生物在食品中大量繁殖,使食品腐败变质,造成食物中毒。细菌的繁殖需要 一定的条件。如水份、温度、PH等。控制细菌的繁殖可有脱水、盐渍等。最常见的方法是低 温保芷,虽不能杀灭细菌,但能抑制细菌的繁殖,可按各类食品的特点设置一定的温度可在 一定的时间内达到控制细菌繁殖的目的。?
    (三)杀灭病源菌。彻底加热杀灭病原菌是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良好措施。灭菌的效果与食 品的污染程度、致病菌的种类和压力都有关系,所以在食品加上过程应保持清洁的环境,不 同的食品采用是约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彻底加热,制作的食品应在短时间内食用,注意第二次 污染,如冷菜、改刀菜应采用熟食专间严格按熟食卫生要求进行操作,严格防止直接入品食 品与未经处理的食品的交叉污染。隔夜隔餐要回锅都是防止第二次污染的重要措施。彻底加 热不仅能杀灭病原菌,而对一些细菌产生的毒素也能被破坏,如肉类菌产生的各型毒素在加 热100℃维持10~20min或80℃ 30min,即可完全被破坏。但在食品中的葡萄球菌肠毒素一般 烹调温度不能破坏,要200~250℃油中经30min才能破坏。?
  四、其他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防治法》第二章专门规定了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预防食源性传染病的法律依据。?
    (一)食源性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食源性传染病的流行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 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加强对饮食业、集体食堂、幼托机构等重点人群和集体单位的管理,对 高发地区和重点职业人群亦可应用疫苗免疫预防,如采用伤寒多糖疫苗,提高人群的抗体水 平,降低人群的易感性。?
  1、依法切实做好菌毒种的管理和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管理,做好疫点的消毒,病家的终 未消毒,控制传染源。?
  2、被污染的污水,污物需经消毒处理后排放。被污染的食物要就地封存、消毒处理或销毁 ,粪便消毒处理达到无害化,被污染的物品必须经严格消毒或者焚烧处理。痢疾是最常见的 食源性传染病,也被称为“葬手病”,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对食品从业人员尤为重要。?
  3、依法做好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通过肛拭检查及时发现病原携带者及时调离接触直接 入口食品的岗位,进行治疗,与病人密切接触的人群应进行医学观察。
    (二)人畜共患病的预防措施?
  《动物防疫法》和《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预防经食物传播的人畜共患病应从落实家畜家禽 的防疫措施开始,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与畜牧兽医部门密切配合,按各自的职责做好人畜共患 病的防治工作。?
  1、畜牧兽医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强对畜禽疫病的检疫出具检疫证明,并对畜禽及其制品运输 加强管理,防止疫区畜禽肉流入市场,扩散疫情。?
  2、取缔无证屠宰点,实行集中屠宰。?
  3、加强对屠宰的兽医卫生监督,依据“四部规程”的规定,培训肉检队伍,落实肉品检验 规程,提高肉检质量,防止病、死、及死因不明的肉品流入市场,并对病、死、及死不明的 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
  4、加强对副食品市场的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违反《食品卫生法》的违法行为。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