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的病毒污染以肝炎病毒的污染最为严重,有显著的流行病学意义。其中甲型肝炎、戊型肝炎被认为是通过肠道传播,即粪―口途径,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通过被污染的食品而 感染。其他病毒污染食品造成食源性疾病的报道较为少见。? (一)甲型肝炎? 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无持续性感染,一 般不会转变为慢性。甲肝病毒是一种约为27nm的20面对称体颗粒,病毒基因为单股RNA。HAV 抵抗力较其他肠道病毒为强,具有耐温、耐寒、耐酸的特性,据报道,在自然条件下,HAV 在毛蚶消化腺内可存活3-4个月之久。? 食源性传播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处于无症状的感染或潜伏期,污染食品造成传播;另一种是通过污染了的水产品,如哈类、毛蚶、牡蛎、泥螺、蟹等引起甲肝爆发 流行,特别是水生贝类是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 (二)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又称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是由戊肝病毒(HEV)引起,经粪―口途径传播, 用免疫电镜可检测到27-34nm的圆球形、无外壳和表面呈锯齿病毒样颗粒,该病毒不稳定, 容易被破坏。?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物,但大流行以水型流行为主,我国曾有因共同进餐造成食源性戊肝流行的报道。? (三)其他? 成人轮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也可造成食品的污染。有报道俄罗斯蜱带染的混合病毒、春夏脑炎病毒污染山(绵)羊的生奶引起春―夏脑炎,贝氏立克次体病毒污染奶引起Q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