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单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
调查主题:食品安全。
调查时间:5月23日~6月20日。
调查范围:共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13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占69%,女性占31%;受访者的平均年龄为30岁,19~35岁读者占78%;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78%;月收入1000元以下者占62%。
“食品卫生”曾经是一个为公众所熟悉的术语,现在,它似乎正在被“食品安全”所替代。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新近完成的一项有关食品安全的调查显示,近期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82%的受访者表示,这些事件“肯定会”引发自己对周围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心。
在这次调查中,对于具体的食品安全问题,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达不到国家卫生标准的食品”最令他们感到担心。其次是“假冒知名品牌的食品”,选择这一项的人达到了21%。另外,还有16%的人最担心“过了保质期还在销售的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没有明确标示的转基因食品”似乎还没有进入大多数受访者的关注视野,仅有4%的人认为这一问题最令人担心。但也有一位来自安徽淮南的读者对某些生产企业的产品所含的转基因成分“既不标示也不承认”的情况表示质疑,认为这是一种严重的不诚信行为。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被近9成半的人认为是选购食品时通常会关注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关注“相关检验合格证明”的,不足半数;而关注“食品的色泽和包装等外观因素”的,则略高于半数,为52%。
对于“您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多选问题,大多数人选择了“不法食品生产企业和个人利欲熏心”,该选项的获选率达到87%。同时,相当多的受访公众认为“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惩戒力度不够”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有68%的人选择了这一项。
政府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失位”同样引起公众强烈关注。认为“各监管部门责任不明晰,互相推托”的,达到了72%;“各执法部门之间缺乏配合,信息不沟通”以及“对相关执法部门人员不作为的惩戒力度不够”,分别被64%和65%的受访公众认为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