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食物安全»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05-06-13 | 
【 字体:    

汤天明

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总站

摘要:本文阐述了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意义和重要性,介绍了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现状和主要做法,提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方向和思路。
关键词: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提高;安全

“民以食为天”,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保护环境和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21世纪将是一个“绿色”的世纪,世界各国都在为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与资源问题而积极运用科学地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和食品工业将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领域,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是其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迫在眉睫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年均9.4%的高速增长,随着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也随之逐步增长。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工业废弃物(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加之农业生产上大量、不合理使用化肥、化学农药等化学物质致使对整个生态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同时也造成了大量农产品的污染,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的下降,严重威胁和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危及到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安徽省为例, 90年全省化肥使用量为144.5万吨,农药为3.1 万吨,到98年全省化肥使用量为253.8 万吨,农药为 8万吨,分别增长75.6%和154%,同期全省粮食总产量仅增长2.8%。这种不合理的增长比例既浪费了资源,也造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削弱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据不完全统计,1992-1996年,由于农药不规范使用,全国26个省市共发生农药中毒247349例,死亡24612人。案例1、1995年浙江省某大学食堂,由于食用有毒小白菜,导致59人集体中毒事件;案例2、1996年龙游县有29人由于食用毒菜中毒,送医院抢救;案例3、1998年在绍兴某医院抢救了17位急性中毒者,经检查为食用了含有高毒农药的蔬菜。案例4、2001年6月13日发生在广东省中山市的78人因食用含有大量有机磷农药残留的空心菜引起事物中毒。由此可以看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已迫在眉睫。

二、我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现状

我省无公害农产品起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开创性地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写入地方性法规。《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的监督管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范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并对无公害农产品进行审定,颁发证书和标志。这标志着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步入法制轨道。为了认真履行《条例》赋予农业部门的职责,省农业部门起草了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和《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此外,为了维护生产者、消费者以及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合法权益,省农业生态环境总站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了“安徽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证明商标。并制定了《安徽无公害农产品申请认证程序》。

自2001年起,省农业生态环境总站作为省无公害农产品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受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截止2003年12月,全省共有蔬菜、水果、茶叶、水产、畜禽、油料、粮食、植物油等类385个农产品通过认证,认证的农产品年总产量近100万吨,产地总面积13万公顷,其中无公害茶园认证面积占全省茶园总面积超过20%。2003年在受“非典”影响,部分时间不便进行现场检查和实地采样的情况下,仍然认证了190个“安徽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的无公害认证使一大批安徽优势农产品以优质、安全的新面貌进入省内外市场,提高了安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重要基础。为认真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工作,省无公害农产品办公室根据农业部12号令起草了我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申请程序》。《申请程序》规定:粮油等大宗农产品300公顷以上的;果、蔬、茶等100公顷的;畜产品年出栏:猪1万头,牛2000头,羊1万只以上,禽10万只以上;水产品:围网及放养水面300公顷,人工精养水面40公顷以上的生产规模可以申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截止2003年底,省无公害农产品领导小组共批准认定了67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总面积8.08万公顷。其中,当年认定53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3.79万公顷。

根据农业部关于无公害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认证、统一标志、统一监督、统一管理”五统一原则以及地方认证向全国统一认证转换的部署,我省作为2004年首批试点省参加了认证转换工作。在各生产单位和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共有368个产品首批被批准转换为全国统一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转换率为95.8%,通过认真转换的产品总量近100万吨/年。

为了确保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名副其实,在认证、管理中,我们一直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1、严格把关,规范管理。

为了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管理,确保认证的“安徽无公害农产品”符合标准要求,省无公害农产品办公室在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中,努力做到严把质量安全关,针对涉及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的每个环节进行认真细致地检查,对在现场检查中发现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申请一律不予受理,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对在环境和产品检测后发现超标的一律不予以认证或认定。在严把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关的同时,办公室一方面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管理,认真听取专家组的建议,根据农业部12号令的要求,在申请认证中增加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计划、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措施、保证执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范和标准的声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田间档案等一些质量安全管理的内容,为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为强化我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办公室狠抓内部制度建设,制定了《办公室内部管理规则》、《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职责》;根据检查实际确定申报基地农业生态环境及产品的布点和经费预算工作,负责编写监测结果的评价报告;对已认证的生产单位建立了无公害农产品的技术管理档案。

我们在认证中采用了国家标准、农业部行业标准和省地方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其中,产品质量以行业标准为主,为使产地环境质量更具说服力,环境标准以省地方标准为主(标准的内容较行业标准多)。在评价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即产品质量检测报告中有任何一项超标,就判定为不符合要求,不予以认证,且一年内不再受理同样申请。

2、加强队伍建设,确保认证质量。

为确保“安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工作质量,我们把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2002年和2003年分别举办了两期全省“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培训班”,共有200多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了有关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专业知识的考试,对合格的,颁发“安徽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证书”,持证上岗,初步建立起一支覆盖全省各市县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人员队伍。为了使我省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与管理与农业部相衔接,在检查员培训中,我们把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各地举办的有关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培训班上,我们也把《管理办法》作为培训内容,不断地进行宣传和扩大影响。对于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需有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编写并签名的“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报告”,省无公害农产品办公室方予以受理起申请。对大部分产品,省里还组织进行实地核查。为减少地方保护主义,确保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的行为公正、公平,2003年,省无公害农产品办公室还在部分市开展了检查员异地检查的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开展产品抽检工作。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仅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如何确保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更显重要,关系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信誉和政府形象。因此,我们把对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的抽检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今年10月――11月,省无公害农产品办公室组织对认证满一年的“安徽无公害农产品”进行了产品质量安全的抽检工作。随机抽检了42个产品,产品抽检合格率为100%,由此看出,我省认证的“安徽无公害农产品”可以满足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取得成绩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对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并给予了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水平,在农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后,对一个农业大省尤为重要,是振兴安徽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因此,这些年来,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通过出台奖励措施、进行大规模培训、举办展示展销会等多种形式不断地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扶持推广和宣传力度,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深入人心,和县、金寨、东至、砀山等四县已连续2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先进县;二是一大批生产单位在通过认证后大多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认识到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生产,对诚信生产、诚信经营,提高企业信誉,增加经济效益,增强企业争竞实力都有积极地影响。

在2003年农业部组织的全国37个城市蔬菜农药残留抽检中,合肥市列第10名。从抽检的情况看,本地产品农残低于外地产品,基地产品低于一般农田产品,农贸市场产品低于超市产品。

三、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任重道远

近几年,各级农业部门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地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一个农业大省角度看,目前所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无论是从总量上或是覆盖面上均微乎其微。目前制约我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主要因素有:农业生产者的认识不强、消费者的认知度低、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等方面。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是一项为了解决我国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国民消费基本安全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1、制定扶持政策措施,合理规划,大力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无公害农产品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多系统、多部门,需要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因此,需要制定一系列有利于鼓励和扶持安全农产品生产的法规、政策:首先要制定保护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法规,以规范和保护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二是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项目立项、资金投入、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三是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都要为无公害农产品开发企业和生产基地做好协调服务工作,解决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四是有关部门要确保无公害农产品者的合法权益,对假冒无公害农产品的侵权行为以严厉打击,以保护无公害农产品的声誉;五是重点支持有特色、质量优、产品知名度高和市场占有率大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龙头企业。

2、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是改善农业投资环境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过多注重于在投资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进行广泛地宣传,以吸引投资方,在进行环境宣传方面也大多以定性宣传为主。而投资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易随国家总体政策的改变而改变,农业生态环境作为农产品生产的基础,如果去除人为污染和破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在环境相对良好的区域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给产地环境加贴“合格证”将会极大地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行农产品开发、生产、加工,对振兴地方经济具有极大的益处。这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政府的财政支持。各级政府可以通过由政府出资、项目支持等不同形式对当地适合食用农产品生产区域进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摸清家底。产品认证可由生产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专业生产协会自行申请。

3、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将有助于提高我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许多食用农产品位居全国前列,但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使我省过去传统的农产品审查逐步畏缩。随着农产品市场准入制的逐步推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已成为进入许多大中城市的入场券和敲门砖,尤其是上海、北京等中心市场。我省农业生态环境总体优良,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环境发展基础,因此,必须解放思想,认清形势,要采取有效措施变被动为主动,以质量为先导,农业标准化为支撑,提高我省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达到无污染或少污染,高我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增加我省农副产品的出口,

4、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生产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途径之一。面对目前出现的农产品低水平、结构性和地区性“过剩”的情况,各级政府要从战略的高度,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转变观念,抓住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不以产量、面积定“乾坤”,要在“优质”上做文章,在进行结构调整时,要从市场对农产品优良品种和食用安全性的需要入手,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把发展优势农产品生产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结合起来,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与发展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无公害农副产品结合起来,加大科技投入,运用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指导农业生产,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主要产业和产品优势。增强抓市场流通的意识,变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自1997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出现了少有的买方市场,农民卖粮难,农产品价格偏低,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经常发生,政府为了实行保护价收购粮食而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但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低水平消费的相对过剩。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品种、品质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其中也包括我国农产品食用安全性的问题。当前,要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契机,通过改变过去陈旧的生产方式,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在整理工业污染源的同时,合理施用化肥、化学农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控制饲料中有害物质残留,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安全农产品的生产,这样既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又可使农副产品达到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目的,提高农产品食用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创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名牌农产品,增加安全农产品的附加值;鼓励和扶持安全农副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从而真正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加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提高全省农村经济运行质量,使农业生产者无后顾之忧,增加农民收入。

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原则

我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原则是: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立足本省实际,充分发挥安徽的资源环境优势,以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质量效益为目标,以生态省建设为契机,面向国内外市场,与时俱进,大力发展安徽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力度,启动市场营销,增强竞争能力,促进我省无公害农产品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做出贡献。

五、今后工作的重点

省农委把“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生产,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作为了今后全省农业工作的重点来抓,将发展安全农产品提到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并将工作分解到相关部门。今后我们的工作重点是:

1,继续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管理。按照农业部的“五统一”要求开展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作好本职工作,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程序和产品认证程序,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履行职责。省级承办机构在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基础上,做好对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前置性检查和审查,市、县农业部门要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前期现场检查,包括产地环境和生产技术规程的检查,确保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科学、公正、公平。

2、加强以全省农业工作的重点为核心,把发展生态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念融入到农业生产中,通过大力推广生态农业,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的目的;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等相关农产品质量认证和试验、示范,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尽快使我省农产品生产步入标准化轨道。

3,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近年来,农业部在推进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过程中制定了大量的针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监督管理制度和规范,各级农业部门要坚决、认真贯彻执行,在实行专人专职专管的同时,把监管工作纳入到议事日程并融入到日常工作之中

4,抓管理体系建设,培训一批管理技术人员。过去,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来说是一项空白,没有管理机构,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技术人员。为适应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结合目前的机构改革,我们将在全省市地级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监督管理体系,并根据无公害农产品不同的类别分别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争取尽快培训出一批既懂管理又懂业务技术的管理技术人员。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