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军 崔太昌 刘开昌 王翠萍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处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生产源头管理、龙头企业的典型带动、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学习发达国家经验、加快立法进程和严把质量监管六个方面提出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对策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到千千万万人的健康幸福,关系到社会安定与繁荣。长期以来农药、兽药、饲料及添加剂、肥料、动植物激素等农资的使用和近年来的不断增加,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造成环境污染和产品中的残留问题。因食用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引发的人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已经严重威胁到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我国加入WTO以后,取消了关税壁垒,发达国家凭借技术领先、设备先进等优势,实施以检测标准为基础的贸易技术性屏障,对农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因农(兽)药残留超标、出口农产品质量不达标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到几百亿元,给生产企业和广大农民造成巨大损失,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声誉和国际形象。为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起步晚、工作基础差,加之影响农产品质量因素多、涉及面广等原因,目前我国农产品安全总体水平依然不高,已经不能满足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2003年卫生部共收到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379起,12876人中毒,323人死亡,比上年分别增加了196.1%、80.7%、134.1%,这表明我国的农产品安全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由于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农产品的不科学收获,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的不合理排放,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建立以及市场监督管理不严等,导致农产品污染比较严重。目前我国农产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药、兽药、重金属超标;农产品掺假;农产品生产中添加国家明令禁止的化工原料;农产品储运销售过程中微生物感染;人畜共患病;加工过程中滋生有害物质等,如蔬菜产品高毒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问题,茶叶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问题,水果农药残留和生长激素滥用问题;畜禽产品兽药残留和动物疫病问题,特别是生猪饲养过程中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等违禁药物问题;水产品药物残留和贝类产品的污染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尚未形成规范化运作,缺失足够的质量标准,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整体上推进速度?缓;二是我国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还不完善,目前全国已获得授权许可的农产品质检部门不但数量不多,且都分布在大中城市,在人口众多的偏远县乡缺乏应有的质量检测设备;同时我国农产品质量检测手段有限,一些在国内检测合格的出口产品却达不到国外标准,检测水平有待提高;三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权限分离,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管理权限与所承担的责任大多不对称、不匹配,难以形成协调配合、运转高效的机制,加之相关法制不健全,导致执法主体缺失,监管效率低下;四是农产品的最初来源地―――我国广大农村大都实行分散经营,作坊式生产形式普遍,导致产品种类繁多,品种杂乱,不利于推行标准化技术和统一产品质量,大大制约了农产品安全水平的提升;五是一些农产品生产企业、不法商贩和部分农村从业者急功近利、唯利是图,为谋取暴利置人民的生命健康于不顾,缺乏起码的道德标准。
三、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攻坚阶段,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尽快扭转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不高的局面。需要从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和市场监管三个方面来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
1.严格执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要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需与环保部门积极配合,严格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管理,重点解决污水、污泥、有害有毒废气、废弃物的排放和化肥、农药、饲料、兽药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产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按照高标准农产品的产地环境标准,科学规划农产品基地布局,全面开展农产品重点生产基地环境监测,采取切实有效的农业生态环境净化措施,保证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符合要求,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引导农业投入品的结构调整与优化,淘汰高残毒农业投入品品种,发展高效低残毒品种,严格遵照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建立农业投入品的禁用、限用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禁用、限用的农业投入品品种。
2.建立典型的龙头企业,发挥其示范带动辐射作用。要把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与发展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把农业标准化渗透到农业产业化的全过程中去,引导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科技含量、管理水平和产出效益。首先制定优惠的产业政策和合理的利益驱动机制支持实施标准化生产的龙头企业,鼓励支持刺激其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以一种或一类优势农副产品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组织为依托,在一定区域内对农副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实行标准化管理,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打造优势品牌,推动建立产销一体化的农产品流通机制,实现农产品生产基地与消费市场直接挂钩,发展多种形式的直供、配送、连锁服务,缩短农产品流通时间,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既能保证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又可增加经济效益。让农业生产者能够亲眼看到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好处,从而增强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自觉性。
3.加强科学研究,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要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加快开发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快速、准确检测仪器设备和方法,研制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降解技术和产品。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和灌溉、养殖用水。要加快推广先进的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高效低残毒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品种,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和有机肥、复混专用肥。研制出先进的农药和肥料, 以适应先进的质量标准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4.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建立一套即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就需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快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进程,利于我国冲破国外的技术壁垒,扩大出口。欧美和日本农业高度发达,都是以高度标准化为基础的。农产品生产从播种到收获、加工、包装上市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由于标准化水平高,日本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极强,价格很高,一般相当于我国同类产品价格的10倍左右。在制定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时,也应该以国外先进的质量标准为参考,分析对农产品有可能造成危害的潜在因素,确定控制的关键点、限值,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如水稻播种到收割,整个生产过程在使用农药种类、数量、时间等方面就要求有标准限制。在建立质量标准体系的同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对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 保证措施监控到位。生产者必须建立并在产品出售时提交翔实的产品生产技术档案,包括品种名称,生育期,成熟度和施肥打药的时间、种类、用量及方法等,均须作详细记录,没有这些记录的产品不能作为商品销售。各流通企业在收购、加工、贮藏、经营农产品时,必须抽样封存检验,按产品批次编码入库存档,品质出了问题,保证能够直接找到生产者。
5.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进程,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走向法治化轨道。现今虽然有了《农产品卫生法》、《质量安全法》等法规,但在一些细节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体系,加强执法监督,严格执法人员准入资格;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因工作不力导致重大急性中毒事件和突发事件,要追究领导责任。试行追溯和承诺制度。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猪、牛、羊耳标管理,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在蔬菜、猪肉等"菜蓝子"产品上推行了"产地与销地"、"市场与基地"、"屠宰厂与养殖场"的对接与互认。
6.加强监督管理、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建立一个由部、省、县三级组成的、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优先考虑种子及农药化肥、饲料等主要生产资料和粮、棉、油等农产品检验的需要;地方检验、检测机构要结合各地农业生产需要,以贴近农业、贴近农业生产单位,贴近用户为主要原则,进行完善和补充。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配送中心、加工企业是大中城市农产品经营(加工)的主渠道,其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消费安全。应配置相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施,配备专门的检测人员,建立完善的检测技术规范、检测记录档案和检测过程质量控制制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自律性和进货把关检测。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严格查处违禁农药,对流通环节的污染及保鲜加工中违法注水、添加防腐剂等欺民害民行为,必须进行严惩,警戒效尤者。
农产品质量决定其市场竞争力,更事关消费者权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受多种因素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都决定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因此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长抓不懈,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卢良恕,新时期的农业与食品安全,《加入世贸组织与提升农业竞争力》,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刘延英 朱中亮,台湾食品安全管理,《加入世贸组织与提升农业竞争力》,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张玉香,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入世贸组织与提升农业竞争力》,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马爱国,发展绿色食品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加入世贸组织与提升农业竞争力》,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5.胡小平,美国农业发展的启示,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