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映雪
江西省农业厅粮油局
在我国,一方面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业“三废”的排放,有毒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产品污染日趋严重;另一方面,由于产品、生产技术的标准化、检验检测体系、执法监督体系和市场机制等不完善,致使质量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质量成为市场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所以,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不好,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还关系到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创汇。为此,笔者就如何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以标准化为切入点,把好质量安全源头关
农业标准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守护航,通过农业标准贯穿于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全面控制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提高农业效益和产业的升级。
1、制定农业标准发展规划。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确定农业标准制定和发展原则和依据,合理规划农产品质量标准数量,减少重复或交叉性制订,逐步实现我国农业标准和管理体系与国际接轨。
2、加大农业标准技术的研究。加强国家和地方标准技术的研究,要保持标准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一方面因地制宜制订好地方标准,防止标准的互相参考而引起标准的趋同和滞后,另一方面国家标准要适应农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与国内国际标准相对接。同时还要对现有技术规范或规程深入进行研究,提高技术储备和开发力度,以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的关键技术为重点,加大开发和研究力度。
3、加快制订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一是大宗作物与小宗作物标准的制订与完善并重,大宗作物突出区域优势作物,小宗作物突出地方特色作物;二是产前、产中、产后农业标准的制订与完善并重,不仅要从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方面制订并完善质量标准,做到各环节有标可依。防止由于政府部门的条块分割,职能的分工,各环节难以统一实现标准化,某一环节上的非标准化生产,最终造成产品的不优质,浪费优质资源的现象发生,而且还要注意技术标准、加工标准和产品标准的统一,防止按技术标准生产却得不到加工标准所需的“符合标准”原材料的现象发生;三是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的制订与完善并重。我国幅员辽阔,技术标准要注重于地方,避免地方标准的良莠不齐,而产品标准应以国家标准为主,并尽量与国际标准接轨;四是农业标准的制订与农业标准化的宣贯并重。
4、加大标准宣贯力度,做到四个结合
(1)标准宣贯要与强化质量标准意识相结合。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对农业质量标准的宣传工作,提高全民的质量标准意识。
(2)标准宣贯要与技术推广相结合
一是技术推广为标准化宣贯铺平道路。大力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品种和技术的更换率,加强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技术推广,着眼于国内、国外农业科技发展前沿,积极引进世界上最新农业技术成果、先进技术和先进装备,为农业标准化的全面实施铺平道路。二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标准宣贯加足油门。一方面目前标准主要存在基层农技人员标准化知识尚未普及,或者在实施过程中因标准技术难度较大,标准化实用性不强,导致了标准的准确宣贯;新标准宣贯不及时或缺乏文本;农药、有害物质残留的控制难以与标准中的量化得到统一等问题。另一方面针对目前农技推广体系存在人散、网破、经费不足等现象。所以标准的宣贯,必须要理顺农技体系网络,加大投入,加强农技队伍建设,提高农技人员素质,建立成一个多层次、高质量的推广网络体系。
(3)、标准宣贯与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相结合。基地和示范区是标准宣贯的主要“载体”,做好标准宣贯必须要建设好农产品基地和示范区。首先是扩大优质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与示范区。目前我国农产品基地建设才刚刚起步,还处于经验积累阶段,所以扩大基地与示范区显得尤为逼切。其次是基地或示范区要推行标准化生产管理。引导生产基地按标生产,按规操作。作为农产品的源头生产,要统一技术规程,从产地环境质量 、农业投入 、生产过程 、产品包装标识来控制产品质量,重点解决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此外,基地建设要按照产业化经营方式经营,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形式,从企业、基地、农户三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即要加大基地与企业粘着度,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又要促进龙头企业和发展农民的专业经济组织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的作用,引导和指导农民发展标准生产,还要切实加强加工企业自身的质量管理,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4)、标准宣贯与产品论证和品牌打造相结合。 通过产品或产地的论证加速标准宣贯。推行农产品原产地或产品论证制度,加快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实行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认证,建立健全农产品名牌论证体系,统一标识,鼓励和支持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开展ISO14000、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和HACCP、GMP、绿色食品等多种形式的等级标识制度;二是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名牌农产品是农业生产技术全程标准化的产物,通过规范管理、政策扶持等手段,帮助生产、加工企业和各级各类经济组织在品牌建设上下功夫,加大生产规模,优化生产结构,抓好品牌生产,要加快农产品品牌的注册工作,鼓励创建名牌农产品、名优农业生产企业,保护其权益,重点加强产品的深加工,把原产品加工后精心包装,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名牌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通过市场把品牌打响。
二、以体系完善为着力点,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控制
1、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一是实现重点控制。要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推进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建设,着重点于农产品或农资的专项检测。二是实现普遍控制。在各市、镇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以及一些个体小食品店等各级市场建立检测点,推广速测技术,对上市的食用农产品进行检测。目前我国在这方面仍未起步,这也是质量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症结之所在。三是加大投入。质量安全问题涉及到每个人的安全,所以检验检测体系应作为公益事业来发展,要加大国家财政支持,完善仪器设备,加大检测技术手段的研究力度,提高检测能力。四是严格检测机构的资质认证和计量认证,加强检验检测人员培训,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2、完善执法体系。农产品质量的管理要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完善法规体系,依法进行监管。一要加快法律法规建设。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工作,尽快出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和法规,通过立法等措施,全面淘汰和停止剧毒、高残留农药的生产,鼓励研制、使用高效、低残留的环保型农药,使有毒农产品彻底远离人们的餐桌。二要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教育生产者和经营者知法、守法,严格按法律法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三要加大行政执法监管力度。加强农资打假与农资质量监管;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产地环境监管;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按照国家对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肥料和激素等农业投入品的禁用和限用规定,加强市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行为,应用行政手段,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标农药、激素、化肥、添加剂等。对安全事故负责实行主要领导“一票否决”制。
三、以市场为载体,实现农产品安全和优质优价
目前硬件市场发育比较完善,已经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零售经营部和超市为基础,较为统一的开放式的竞争市场,而软件市场相对滞后,大多数农产品交易市场的管理制度体制不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还未全面有效展开,农药残留等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更重要的是优质农产品购销体系的尚未完善,使优质农产品优质不优价,市场主体素质和市场信用有待提高等。
(1)完善市场管理体制
农业、工商、卫生、质监等各执法部门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检验检疫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强化安全农产品的行政执法,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进行严格的检查。各部门要形成合力,加强市场的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安全食用农产品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加强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
(2)开启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要把好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关口,全面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即要在农产品产加销的各个环节特别是产销环节,建立起一套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农产品市场准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在制度上保障合格农产品能够顺畅入市,同时又能将不合格农产品拒之"市"外,做到有“标”上市。一是有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标志的农产品可上市;二是有国家或地方农产品质量认证标志的可上市;三是有符合质量安全标准或有品牌标识的农产品可上市;四是经省、市、县或市场四级检测合格的标志的农产品可上市;五是凡能提供产品质量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以及供货方资质证明、正式发票或其它专用销售凭证,以此证明产品质量合格、进货渠道合法的可上市;六是对已经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标志的农产品,经检测合格可上市;七是对产地已经实行售前检测、取得安全合格证明的农产品可上市。
(3)完善优质农产品市场购销体系
积极扶持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流通协会等组织,通过公司加农户、协会加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方式,提高农产品生产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中介组织来沟通信息、协调产销、搞好直供直销和配送服务。加快农产品流通的市场信息、收购和销售网络建设,力争尽快构建布局优化合理、功能配套完善、管理科学规范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实现优质优价。
(4)提高市场主体素质,强化质量安全消费意识。有关媒体要加强宣传,提高生产者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加强市民对农产品农药残留危害性的认识,自觉拒绝购买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农产品、提高市民对无公害农产品的认知度,增强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也应对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质量检测情况适时地进行报道及舆论监督,动员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对影响市场声誉的农产品、企业或个人进行舆论监督和曝光,促使生产企业和个人严格自律,自觉生产无公害农产品。
(5)建立完善信用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质量安全是市场诚信的重要体现。信用市场长期以来都没有被引起重视,“信用危机”日益显现,市场信用度低已经成为制约市场经济发展一个重要因素,诚信的建立和维系也成为市场经济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市场信用体制的完善不仅信赖于健全的法制,而且更信赖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广泛的社会舆论,要不断强化信用意识,加强信用法制建设,严厉打击市场欺诈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