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食物安全» 从粮食安全角度审视加强我国耕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从粮食安全角度审视加强我国耕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05-09-07 | 
【 字体:    

张士功1,王建湘2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2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127)

摘  要:在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保障粮食安全问题是实现我国国家安全的基础和保证。本文在分析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未来趋势及其解决途径的基础上,指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核心是保护耕地资源安全,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提高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粮食有效供给。
关键词:粮食安全;耕地资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耕地资源保护

200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作为2005年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其目的在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耕地资源作为农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和农民最直接的劳动对象,是构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最基本要素之一,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从粮食安全角度重新审视我国耕地资源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问题的提出
粮食安全历来是事关国家政治、经济全局的重大问题,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都必须建立在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在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保障粮食安全问题是实现我国国家安全的基础和保证。我们在为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而自豪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我们用了超过世界总人口10%的农业劳动力、30%的化肥和25%的灌溉水的事实。
面对我国未来粮食供求关系的“四个不会变”的总趋势(人口增长的趋势不会变,耕地数量特别是人均耕地面积缩减的趋势不会变,粮食需求总量不断增加的趋势不会变,立足国内为主解决粮食问题的原则不会变)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四个难”问题(种粮农民难致富,土地零散难规模,强占耕地难补偿,优质品种和技术难推广),粮食和粮食安全问题越发显得重要,如何实现粮食安全成为我国必须解决的难题。
为此,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及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都把加强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核心内容之一。
2  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态势
目前,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态势可以简单地用“四低”来概括,即人均粮食占有量低、总产与单产增长幅度低、粮食种植比较收益低、粮食总体质量偏低。
第一,人均粮食占有量低。人均粮食占有量是反映国家或区域粮食生产水平和评价粮食安全最直接的指标。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即使是在1998年422kg的历史最高水平,也仅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2,美国水平的1/3左右。近7年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有减无增,2003年更是降低到20年多来的最低水平。与之相反,建国以来粮食消费水平呈稳定的刚性增长趋势。因此,目前我国的粮食保障水平还相当低,处于基本解决温饱的低保障能力水平。
第二,粮食总产量与单产增长率低。1949~195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6.39%,1958~1978年为2.15%,1978~1984年为4.96%。我国粮食总产量1984年突破4亿t,1996年突破5亿t,其间年均增长率为1.80%,1996年以后我国粮食总产量基本上徘徊走低,2003年粮食总产量更是降到近20年来的最低点,年均增长率为-1.97%。粮食单产的变化趋势类似于粮食总产量,2000年单产降到近10年来的最低点,2001年和 2002年略有回升,2003年又有所下降,事实上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凸现正是这一时期,这反映出粮食生产的技术保障能力还有待加强。
第三,粮食种植的比较收益低。与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相比,近年来粮食种植比较收益普遍偏低,农民种粮纯收入持续走低,甚至出现“负债种粮”的尴尬局面。种粮效益低下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扩大再生产的动力不足,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也因此从1997年的73.33%下降到2003年65.22%。
第四,粮食的总体质量偏低、竞争力差。由于国内粮食市场难以真正做到“优质优价”,加之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养殖业与国际市场的粮食需求脱节,相当多的粮食品种山现“好的不多、多的不好”的尴尬局面,难以和国际的优质粮食竞争,如优质小麦和专用小麦少、特用和饲用玉米少、杂交稻和早籼稻多、大豆出油率不高等问题。此外,由于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的不合理使用、污水灌溉、工业三废污染等原因,也严重影响我国粮食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  未来粮食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
国务院1996年颁布的《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指出,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粮食需求量按400kg计算,203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将超过6.4亿t。而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仅为4.3亿t。面对日益减少的耕地数量和日趋降低的耕地质量,如何在未来 25年实现粮食总产量达到6.4亿t/年,对中国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正如2004年3月10日莱斯特?布朗在《中国缩减的粮食产量一不断增长的粮食进口将如何影响世界粮食价格》一文中指出的那样,中国目前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粮食问题。虽然布朗的说法有失偏颇,但其警告的事实不能不引起我国政府和学者的足够重视。

4  从“粮――土”汉字关系解析粮食安全与耕地
资源的关系

关于耕地与粮食的关系问题,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土”和“粮”两个汉字,就可以了解前人对土地与粮食关系的深刻理解。“土”字,它一竖、两横,分别代表了土壤剖面的表土层、心土层和底土层等3层与粮食生长的关系;“粮”(繁体为)字,其左侧的“米”字表示粮食作物,右侧上部的“日”字代表阳光及其他气候条件,下部分别表示地面的田块和土壤,充分显示了粮食作物生长与阳光、气候和土地的全面关系。

5  从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途径看耕地资源保
护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有3个。第一是降低或减少粮食消费量。而降低或减少粮食消费量,一靠降低(或控制)人口数量,二靠维持较低人均粮食消费水平,面对刚性增长的人口数量、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膳食结构的形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通过维持较低人均粮食消费水平来降低或减少粮食消费量在我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第二是扩大粮食进口。由于世界粮食贸易量有限,加上粮食与政治、安定的密切关系,扩大粮食进口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第三是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粮食有效供给,这是我国未来相当长时间内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治本之道。此外,诸如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完善粮食储备制度等虽然能在一定时期内缓解粮食安全的危机,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非治本之道。
不难看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只有一条,即提高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粮食有效供给。而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一靠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二靠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前者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数量为基础,后者则必须有较好的耕地质量为保障,同时还必须注意耕地资源利用的生态安全问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耕地资源安全问题是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和保障。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核心之一是如何保证耕地资源安全,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粮食有效供给。
正如温家宝2003年10月23日在国务院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那样:“耕地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耕地资源安全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只有切实保护好耕地,才能保护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供给的持续稳定增长”。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各级政府应严格执行1999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要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来贯彻,以实现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的要求,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 保护耕地问题调研组.我国耕地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政策性  建议.中国土地科学,1997,11(1):1-11.
[2] 李乐.布朗再次警告中国面临粮食短缺问题.全球科技经济  嘹望,2004,7:45-46.
[3] 鲁奇.中国耕地资源开发、保护与粮食安全保障问题.资源  科学,1999, 21(6):5-8.
[4] 唐少琛.粮食安全与耕地的关系.生态环境,2004,13(1):
 149-150.
[5] 余振国,胡小平.我国粮食安全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的关  系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3):45-49.
[6]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  收若干政策的意见》.
[7]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  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