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食物安全»
生态环境、食品安全与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探讨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05-07-04 |
【 字体:
大 中 小 】
安志伟 鞠松柏 柴俊海 李秀颖
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
摘要:本文分析了生态环境、食品安全与新时期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提出:建立健全渔业质量检测体系,加强水产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的监管;积极开展生态渔业新技术的科研与推广,规范健康养殖技术;科学规划渔业产业布局;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新时期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
关键词: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可持续发展
1. 生态文明已成为渔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科技水平的提升为我们奠定了物质文明的基础。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我国水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供应已达到欠年满足,丰年有余的水平。水产品消费呈现出由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转变趋势。集约化方式养殖的产品不再具备市场竞争力,“安全”、“绿色”、“天然”等生态概念引入了水产品的生产、销售。
目前正是传统渔业向生态渔业转变阶段,除了新品种、基因工程外,环境控制技术、可持续发展技术等都引入了生态概念。过去片面追求高产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也正在恢复中,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循环利用、健康养殖、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成为实现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资源养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生态文明成为渔业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渔业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参与世界资源开发和市场竞争、维护国家渔业权益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部渔业局局长杨坚同志在2000年末召开的第三届世界渔业大会上讲话和我国渔业“十五”期间发展总体目标的核心内容是: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加大对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对种苗、饲料、鱼药引进、生产和使用监督管理;推广健康养殖模式;调整和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保障食品安全,为社会提供丰富、优质水产品,改善人民膳食结构;遵守WTO规则,推进水产品贸易自由化,加强国际间的渔业交流与合作”。新世纪我国渔业产业发展政策和“十、五”渔业发展规划确立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保障水产品食品安全,全面实现渔业现代化为最终目标的战略思想。
同样,现代化渔业产业很大部分属于生态范畴,生态概念已进入生产和消费领域。生态投入成为各种投入的一部分,同时也体现在价格体系中,生态养殖方式、甚至产品产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都能塑造产品品牌,并且极大地提升了产品价格和利润空间,如我省的月亮泡水库和鸭绿江流域,依靠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养殖技术,生产的黄颡、德国镜鲤和彭泽鲫等不仅摆脱了萎靡的国内市场束缚,而且突破了国际市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韩国市场的热销产品,价格是同类产品的2-3倍,生态养殖的查干湖鳙作为国内名牌打入南方许多省市,价格至少是同类产品的2倍以上,同样也大幅度提升了利润空间,给企业带来活力和丰厚回报,为我省国有渔业企业和农(渔)民指明了渔业发展方向。
2. 生态要素已经成为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渔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消除贫困,保证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的水产品产量和人均占有量连续十几年居世界第一。渔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繁荣、丰富城乡人民菜篮子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去渔业的高速发展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以及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2.1不合理的养殖状况造成了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据2003年统计,我省水资源量347.1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1248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值的一半,其中地表水290.32亿立方米,较上年降低了16%。全省缺水城市达45个,严重缺水的问题威胁到工农业生产,限制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省仅池塘养殖面积就达30万亩,年用水量5-7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量的1.5-2%,生产每公斤鱼大约用水4-5立方米,养殖用水的回收再循环利用几乎没有,水资源浪费现象极为严重。
由于连续多年过量开采地下水资源,我省的长春、四平、松原、白城地区已形成大面积水位下降漏斗。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直接导致了白城、松原、长春地区的江河水量减少、甚至断流、湖泊泡沼干涸、土著鱼类资源衰竭、气候干旱、农田沙化、盐碱化的不良局面,给农(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负面影响。表面上看渔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就业机会、给养殖者带来了一定利润、满足了市场需求,而实际上养鱼经济效益远远不能弥补水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
2.2 养殖废水的污染,直接威胁到水产品食品安全。
我省近二十年来池塘集约化养殖投入的上千万吨的饵、肥料和大量药物,每年近3亿立方米养殖废水的排放,加剧了江河湖库的富营养化和污染程度。据浙江大学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研究所刘鹰等人的研究结果,养殖1公斤鲤鱼,每天要耗尽500公斤水中的溶解氧,排出300mg氨以及7000mg的BOD5,产生100公斤含有大量氮肥的污水(《淡水渔业》1999年第29卷第10期:22―24页)。多年的重复污染,不仅造成了自然水域的水质恶化,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带来巨大损失,而且由于水质恶化造成了鱼病交叉感染、泛滥成灾,多年大量用药又使鱼病病原体抗药性增强,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了水产养殖成本逐年上扬和经济效益回落,增产不增收,高投入、低产出,养殖效益徘徊不前。违禁药品和添加剂的使用得不到有效监控,直接威胁到广大消费者的水产品食品安全。
综上所诉,生态要素已成为新时期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3. 生态环境、食品安全与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过去,由于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破坏性、掠夺性生产造成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恶劣的生态环境使养殖者陷入高投入、低产出,风险远远大于效益的恶性循环中。产业后劲不足,经济效益下滑,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渔业经济的发展。近几年生产实践表明,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开展健康养殖成为一种朝阳产业,不仅有效地保障了食品安全,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而且通过产品品牌效应,极大地提高了产业经济效益。因此,生态环境、食品安全与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相互关系。
4. 对策
4.1 加强渔业质量检测实验室建设,提高社会监管和服务力度。
我国通过CMA/CAL(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认证的实验室有20000多个,通过CNAL(国家实验室认可)认可的有1234个,这些实验室在工农业产品质量监督、自然生态环境监管、为社会提供公正服务、推进贸易国际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就吉林省而言,农口通过CNAL认证的实验室仅有4个,省渔业质量检测中心尚处在CMA认证前准备和试运行阶段,渔业环境和水产品食品安全的监督、监管以及水产品贸易的国际间互认等大量工作亟待解决,加强渔业质量检测实验室建设,不仅可以最大程度满足从农田(水域)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理,而且在渔业生态环境监管、为社会提供公正服务、突破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水产品贸易国际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4.2 全面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建立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示范、推广基地,开创生态、环保、效益型渔业产业。
首先,结合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以及我国现在正运作农产品的产地标识工作,把发展安全、环保、效益型渔业经济和创建品牌渔业作为实现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措施,落实吉林省水利厅《关于开展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工作的通知》,做好涵盖我省7个地区,包扩池塘、水库、湖泊等不同性质水面的38个养殖单位,数百万亩水面的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抽样检验工作,为开展无公害养殖、保障水产品食品安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并把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抽样检验、确认工作范围逐年扩大,为开展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打好基础。
其次,发挥省市水产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科技能力,设立专项课题,研发节水养殖、生态养殖技术,实现养殖废水的循环利用,杜绝或减轻养殖废水对自然水域的二次污染,保护渔业生态环境。
第三,以我省“十、五”渔业发展规划和“十一、五” 渔业发展远景要求为核心,发挥省、地、县三级水产技术推广站技术指导网络的作用,贯彻落实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发的《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计划》要求,加强违禁水产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的监管,保障水产品食品安全。规范健康养殖技术,创建和发展健康养殖、生态养殖示范园区,逐步实现“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的,适合全省或区域性的健康养殖模式,开创生态、环保、效益型渔业产业,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繁荣市场、食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4.3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在总结、调研基础上,对渔业资源、渔业产业结构、技术资源及国内外市场供求评估分析,形成省、地(市)县各级渔业发展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淘汰落后养殖方式和养殖品种,形成以生态、健康养殖为基础,开创名牌、品牌为先导的生态、环保、效益型渔业产业新格局。
5. 小结
经过二十多年高速发展,我国渔业进入“由量到质”的转型期。修复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渔业产业,在提高渔业经济,保障人民食品安全,推进水产品贸易自由化,实现渔业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而实现这一转化的支撑条件是:
5.1建立健全渔业质量检测体系,加强水产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的监管,为保障食品安全以及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推进水产品贸易自由化提供监管保障。
5.2 积极开展节水渔业和生态渔业方面的科研与新技术推广工作,规范健康养殖技术,创建生态养殖示范园区,“以点带面”,开创生态、环保、效益型渔业产业,为农(渔)民增收、企业增效、繁荣市场提供技术保障。
5.3 合理规划渔业产业布局,根据自然资源条件制定区域性渔业发展规划,有组织、有目的的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