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为此除了加强有效监管,同时也应该有新的思路,包括促进规范的食品市场建设,使食品生产布局趋于科学,从食品成本发生的各个环节入手解决“价格比较”问题等。
别让群众老为食品安全担心
前不久深圳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议案、提案中多次提到食品安全问题,其中又以肉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反响最为强烈。事实上,由非法生猪屠宰而引发的肉食品安全隐患,其存在已非一日,称得上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实践证明,解决老大难问题,通常需要更新思路,寻找破解难题的新办法。
解决食品安全包括肉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人们最直接的反应、最易想到的办法就是加强监管。加强监管,对于确保食品安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泛泛之论,往往并无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近年来,深圳市有关部门查处私宰行为可谓不遗余力,但那些私宰点往往是今天关了明天又开。执法人员除了将私宰肉和私宰设备收缴干净,对涉案人员却无法处置。在此情形下,若泛泛地提加强监管一类建议,等于什么也没说。换言之,监管如何“加强”,又以“加强”到什么程度为宜,都要细化深化,更要有“加强”的法律依据。所谓加强监管,并不是监管部门想怎么加强就怎么加强,想什么时候加强就什么时候加强;如若这样,就不能算是依法行政。因此,制订有效打击乃至根治私宰的法规条例,或许是确保肉食品安全的新思路之一。
但整顿打击并不是万能的。事实上,整顿打击的专项行动一过,一些地方食品领域里的安全问题又死灰复燃,有力的打击甚至遭遇“有力”的反弹。个中因由就在于,食品安全问题之果,并非整顿打击不力一因所造成。肉食品安全发生问题,恐怕就与正规屠宰场有效供给不足有关。人总是免不了要吃肉的,也就是说,市场总需求量大致是稳定的。既然正规屠宰场供应不足,非法屠宰点就趁虚而入。从这个角度来说,确保肉食品安全,要做到一手抓整顿打击,一手抓规范建设。监管部门既要打击私宰,又要扶助正规屠宰场成长,促进肉食品市场建设,以增加“放心肉”在市场的投放量。非如此,私宰行为恐将是打而不死、打而不绝的。这或许也算是一条新思路。
新思路还有一条。据了解,私宰点由于生产成本极低,与正规屠宰场相比有价格上的“比较优势”。这是一个事实,但正规屠宰场是不是就没有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空间?如果政策松动,少缴一点费用,成本就可以下来一点。另外,正规屠宰点的布局是否合理,也是影响生产经营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布点怎样才能更科学、更符合实际,专业人士最有发言权。人口密度自然是须考虑的要素,便是消费偏好、交通状况、气候条件等因素,也不能不加以重视。总之,尽可能地从成本发生的各个环节下功夫,使群众乐于接受正规屠宰点肉食品的价格,方能消除消费者鉴于价格的“比较优势”到私宰点购买肉食品的“侥幸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