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食物安全»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05-05-31 |
【 字体:
大 中 小 】
赵明华 山东省泰安市农业局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要求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我们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把依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步骤,切实抓紧抓好。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发展的命根子 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必须站在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命根子,充分认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这是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的迫切需要。食品安全事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城乡居民头等的大事和消费最基本的要求。我国农产品数量供求矛盾基本解决后,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显,因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超标,被禁止上市或禁止出口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甚至造成死亡。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2、这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根本要求。市场的竞争,既是价格的竞争,更是质量安全优势的竞争。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效益不高,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其中农产品的安全、优质问题更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同时,许多国家对农产品进口的质量安全指标控制日益严格。如果不能及时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抢占国内市场、打入国际市场势必越来越难。 3、这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过程就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的过程,通过技术规范的实施落实,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变为农民易于接受、掌握的生产模式,把市场对农产品的具体需求量化为农民可以操作的生产标准,能够直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市场化、产业化水平,有效地防止盲目拚投入、拚资源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泰安实际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四个薄弱环节”: 一是农业投入品安全合理使用管理薄弱。农药、肥料的品种结构不尽合理,相当一部分农民并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和肥料。2003年,我市农药使用量7443吨,有机磷杀虫剂所占比重较高;施用氮肥折纯73289吨,磷钾肥45984吨,氮肥施用量过大,肥料当季利用率只有30%,与发达国家相差1倍以上,既造成浪费又污染环境。 二是标准化产、加、销产业链条脆弱。重认证、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许多企业对品种、规格、加工、包装等标准要求低,市场准入制度从总体上还没有建立起来,仍存在着优质不优价的问题。如何把产、加、销有机衔接起来,形成紧密的标准化产业链条,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较低。近两年,我市农产品质量监测室和速测点共投入资金780余万元,市质检中心已开始运行。但由于资金制约等因素,只有三分之一的县市区能够开展部分质量检测业务,检测机构数量、设备档次和网络体系,都与实际要求差距很大。 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执法监督泛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等多环节,在管理中又涉及标准、检测、检疫、认证等。目前我们的管理体制是农业、技术监督、工商、检疫等部门多头分散,职责不清,既存在管理重叠问题,也存在管理缺位问题,致使一些国家明令禁止的违禁农药、兽药使用得不到及时应有的查处。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具体措施
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下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就从四个方面入手: 1、强化生产环节监管。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必须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综合整治,形成一个管理的产业链条,特别是把生产环节监管作为重中之重。第一,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坚持从源头上抓起,实行国家、省、市、县、乡“五级联创、全程监管”,集中力量抓出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示范基地。第二,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健全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许可和登记,推广应用高效低毒品种。第三,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实施力度,指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提高农产品分级、包装、保鲜、贮藏和加工标准化水平。我市层层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落实了包保责任制,主要目的就是加强生产环节的监管,组织实施好食品安全“3532”计划,即到2007年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300万亩,标准化畜产品50万吨,绿色食品30万亩,有机蔬菜20万亩,效果比较明显。 2、加快推行市场准入制。规范农产品市场流通,是防止农产品二次污染,保障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一是建立检测制度。引导、鼓励和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以及专卖店等农产品经营销售场所,加快建立检测点,推广速测技术,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把好产品准入关,并让消费者及时监督。二是创建专销网点。 积极推进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连锁经营和集中配送,省级以上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连锁超市,积极推进安全优质认证农产品的专销区、专卖柜,在生产基地相对集中区域发展农资专供网点。三是实施标识管理。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点,积极推行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和产地标识制度,对包装上市的农产品,标明产地和生产者、经营者。四是推行追溯和承诺制度。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和承诺制度,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 3、积极创新管理机制。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培植依托载体,创新发展机制。 一是靠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一头与农户紧密相联,一头与市场和龙头企业有机衔接,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获得整合联动优势,能够有效地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我市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多形式鼓励发展标准化生产经营管理合作经济组织374家,入社社员2.8万户,带动各类标准化生产基地14.5万亩。肥城市仪阳乡刘台村,组建起肥桃产销合作社,在生产和销售上,实行灌溉、技术指导、购买和使用生产资料、质量标准、价格、销售“六统一”,全村肥桃年人均收入3000多元。
二是靠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坚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同步推进,引导龙头企业按农业标准化组织生产销售,使农民一家一户的生产变成龙头企业的订单生产车间,从良种供应、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到加工、包装、贮藏、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均在龙头企业的严密监控之下。目前,我市从事农业标准化生产经营管理的龙头企业达到156家,带动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4万亩,农户27.6万户,户均增收1580元。泰山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下联3万多农户,对5万亩有机蔬菜全部实行“一订、三改、五统一”的管理模式,即公司直接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投资帮助农户改良土壤、改造基础设施、改进种植品种,统一安排种植品种、统一提供种子肥料、统一栽培、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产品,亩均纯收入3500元以上。
三是靠培育专营、专卖拉动。坚持把管理的触角向市场开拓和销售延伸,引导鼓励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专卖、直销、市场专营和配送中心、连锁经营,并实行质量安全跟踪监督管理。目前,我市已建立无公害蔬菜专营市场2处,市场专营区3处,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专卖店、专营柜发展到62处。肥城市王庄镇建立起无公害土豆批发市场,规模连片的7万亩无公害土豆供不应求,平均价格高0.4元。
四是靠加强社区服务组织推动。乡镇事业单位和村级组织,是农业技术推广的直接组织者和参与者,也是政府职能向基层农民的延伸。我市及时引导他们参与负责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质量安全的宏观管理,在生产基地落实了标准化生产、规范化检测、品牌化认证、准入化上市、系列化服务“五化”措施,坚持做到“三统、三禁、一档、一书”,即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施用生物农药、统一田间管理措施,禁止施用劣质化肥、禁止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污水浇灌,逐户建立管理档案,实行生产质量保证书。
五是靠发挥农村能人作用牵动。农村能人最具有说服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能量也很大。岱岳区农业局干部孔涛,组建了“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吸引农村能人在良庄、房村、汶口、范镇成立了四个分社,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和全程质量监管,目前已与600多户社员4000多亩基地签订了生产、销售合同,每天向银座、良友等8家超市供应无公害蔬菜2万多斤。目前,我市农村能人和工商企业参与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的640户,经营绿色或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12.2万亩。 4、健全完善保障体系。完善保障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制高点,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靠保证。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尽管地市级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标准,但目前制定实施的19000余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标准化生产管理需要,必须按照产前、产中、产后标准相配套的原则,把标准范围和内容延伸到农业各个领域和环节,重点加快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并完善配套,加快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动植物疫病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 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检验体系。检测是监管的重要手段,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向基层倾斜力度,加快完善市、县两级检验检测机构,在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批发市场、超市建立速测点,尽快形成布局合理的检测网络体系。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围绕建立和形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进一步规范完善认证机构和认证程序,强化“统”的因素,市县两级重点搞好认证初审和推荐,上下密切配合加强对认证基地和产品的跟踪监督管理。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农作物种子、兽药、饲料的质量认证,推行GAP、HACCP体系认证。
四是农产品生产技术推广体系。积极研究、引进和推广高抗新品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和专用肥,降低有毒有害物质对农产品的污染。创新技术推广方式,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切实让广大农民掌握操作规程,严格按操作规程组织生产,加快推动实施农业名牌战略。
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体系。积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制定颁布,推动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法规和制度,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经营行为纳入法制管理轨道。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涉及种植、养殖、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实际,组织卫生、质检、工商、农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及法律赋予的职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不定期执法监督,对违规者要予以严厉处罚,严重者要绳之以法。
六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信息体系。健全农业信息网络,及时向社会和生产经营者提供市场需求和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情况、优质农产品品牌认定情况等,加快建立公开、透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引导生产经营者的安全行为,引导消费者的正确消费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