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食物生产» 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  迎接WTO挑战

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  迎接WTO挑战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05-06-02 | 
【 字体:    

王多加
深圳市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农业标准化是指运用“统一、简化、选优”的原则,通过制订标准和实施标准,使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标准化主要包括5个方面:一是等级标准;二是种子种苗的品种标准及农用生产资料质量标准;三是农艺技术标准;四是农产品的加工、包装、贮藏、保鲜、运输、标识标准;五是检测标准、农业环境标准等。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普遍展开,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将参与国际竞争,广泛深入地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一、农业标准化的作用和意义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呈现二个转变,一是大宗农产品生产率高,农副产品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供求基本本衡,有的出现区域性、阶段性过剩,二是农业生产由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农业生产目标从产量化向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并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因此,只有建立严格、科学有效的整套标准,并实行标准化管理和监测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才能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批量化、规范化和集约化,最终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标准化的作用就是将农业科技成果及时地转化为简单扼要,便于农民实际操作的标准文本和标准图表,由此将农业科技带到农民的田间地头。引导农民积极运用农业标准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国内竞争力,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二、加入WTO,农产品面临的挑战

加入WTO,我国农产品面临二大挑战,一方面,由于我国对国际标准情报收集工作尚不完善,对大多数国外农产品还没建立起适合国情的技术标准,在既无关税壁垒又无技术壁垒的情况下,大量国外农产品轻而易举走进国门,对国内农产品造成巨大冲击。另一方面,中国的水果、蔬菜、花卉、畜牧品、水产品和特产大量出口,迎接市场机遇和严峻考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标准较低,生产规模化程度低,品牌经营意识较淡薄,严重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三、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现状

早在建国初期,我国即开始标准制订工作。但由于重视和宣贯不够,很多标准还停留在下发文件的开段,而且标准的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产品的发展。因此,我国的零售业大多还停留在“看样定货”和“挑挑拣拣”的水平,农产品合格率只有65%。截至1999年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累计完成农业方面国家标准1056项,国务院农口各部门制订行业标准累计1600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订农业地方标准累计6179项。为促进标准实施,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从1995年开始,国家质监局在农产品的部分重点产区部署了189个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尽管我国在农业标准化工作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初步统计标准尚有很大缺口。农业部、财政部决定从2000年开始,用5年或稍长一点时间完成2500项左右农业行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新的标准体系将按照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既符合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达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都以技术标准为依据,真正做到用标准组织农产品生产,规范农产品生产,评价农产品质量,指导农产品消费,保障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和引导优新农产品开发研究。第一批确定制订、修订356项标准,并结合实施农业标准,创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四、与国际农业标准化的差距

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是以高度的标准化为基础生产的,农产品从新品种选育的区域试验和特性试验,到播种、收获、加工整理都有一套健全规范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比如种西瓜用什么品种,何时下种,何时施肥,何时采摘;比如上市出售的黄瓜,长短、粗细及弯曲程度都有量化指标;比如葡萄每平方米只允许结4串,每串400克,每颗葡萄重12克,所有产品如克隆一般。而中国优质苹果,新鲜度、口感都比进口的好,但价格却是进口的十分之一,标准带来的产品附加值令人不敢想象。

五、目前我国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标准化知识尚未普及,实施农业标准化还不能成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农民的自觉行动。二是缺乏统一规划,制订和实施标准还处于自发和分散状态,针对性不强,重点不突出,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三是制订的标准中,产中技术规范多,产后标准和系列标准少。标准与市场流通结合不紧,同时,标准考虑国内因素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少。四是标准的制订与实施推广严重脱节,存在着重制订标准轻实施的现象。五是标准的运用缺乏必要的监督,作用尚未很好的发挥。六是农业监测手段落后。许多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以及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质量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督,农业监测多数还停留在感官评定阶段。

六、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策略

第一,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科技兴农战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出发点,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立足我国国情和本地实际,加快与大中城市和国际接轨的步伐,制订和实施农业标准,必须以质量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生产为基础,为推进农村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增加农民收入发挥基础保障作用。

第二,建立“三个体系”,农业标准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农业标准、农业监测和农产品评价三者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一是要建立农业标准体系,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纳入标准管理轨道,逐步形成与国际、国家和行业相配套的标准体系。二是要建立农业监测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和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监测网络。三是要建立农产品评价体系,通过制订和完善质量认证标准和产品评价标准,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扶持和培育优质农产品,创造出一批品质好,规模大,效益高的名牌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第三,必须做到“五个创新”,一是种子质量标准要创新,种子既是农业生产的“源头”,也是农业标准化的第一站,农产品质量的竞争就是良种的竞争,通过实施种子质量标准,在种子精选、加工、包装等诸环节规范操作,推进种子种苗工程建设。二是操作规程要创新。目前操作规程大多注重技术的一面,忽视了操作环境、安全过程控制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开始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和我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农产品的安全、卫生问题倍受关注,这将成为严重制约农产品市场流通的瓶颈。因此各地在制订操作规程中,既要注重操作规程的技术含量,更要注重操作环境和安全控制。三是产品标准要创新,不少地方的绝大多数农产品至今还没有产品标准,这不仅给实施品牌农业带来困难,而且也难以实行优质优价,因此创新农产品的质量等级标准,是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的重要基础。四是农产品的加工和包装要创新,加工和包装是实施农产品多次增值的有效途径,没有加工标准,加工出口的农产品质次价廉,或加工质量不稳定,包装不仅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需要,也是激发购买欲的有效做法。很多知名农产品由于缺乏精美的包装而难以进入超市。五是实施标准要创新,制订标准和实施标准的严重脱节,是农业标准化工作进展缓慢的重要障碍,必须创新农业标准的实施工作,标准的实施必须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相结合,同农村推广计划相结合,尤其要与各级农业、丰收计划相结合。从而使农民真正学习标准,掌握标准,实施标准。使广大农民在实施品牌农业中增效增值,尝到甜头,从而使实施农业标准化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