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食物生产» 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研究与思考

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研究与思考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05-07-04 | 
【 字体:    

 周玲娣

邳州市农林局 

摘要:分析了邳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立足优势,针对问题,就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确立发展无公害农业,加大软硬件投入,加快机制创新,搞好市场对接,规范投入品市场,科学规划生产布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等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思考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应对入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何尽快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已成为新时期我市农业生产所面临的新课题。

一、基本情况和有利条件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市涌现出一大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名优产品,为全面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创造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1、产地生态环境较为优越,为发展无公害农业提供了环境条件保证。我市是农业生产大市(县),地处黄淮南端,夏热冬寒,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同时雨涝、冰雹、台风等自然灾害较少,温、光、水、土等资源对农业生产较为有利,工业污染较轻,环境质量优良,1999年通过江苏省验收,被命名为省级生态示范区;2002年3月通过国家环保总局验收,被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在此基础上,我市以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和发展环保工业为重点,全面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农业生态建设两大战略,狠抓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总量。并把城河污水的治理作为重点工程,突出抓好了城河等少数河道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我市大气质量达到无公害农业环境标准,绝大多数农田土壤环境质量也达到无公害种植要求。

2、农产品生产基地化程度较高,为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我市已建成了一大批规模大,区域优,品种不断更新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其中优质专用小麦30万亩,优质水稻50万亩,大蒜50万亩,苔干10万亩,设施蔬菜10万亩,银杏20万亩,优质干鲜果10万亩,水产养殖10万亩,稻田养殖5万亩。为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3、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和推广,为无害农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近年来,我市已绿续制订和实施了一部分农业标准,大蒜、苔干、辣椒、水稻、西瓜、甜瓜、架梅、土豆、甘薯、青毛豆、豆角、白菜、苔韭等18项,我市还制订并实施了籼优63水稻亩产550公斤、掖单13号玉米500公斤、玉米病菌虫草害综合防治、棉田立体间作套种等10多个技术操作规程,对指导农业生产、提高产量和品质,发挥了巨大作用,建设了国家级大蒜标准化示范区,省级苔干标准化示范区。所申报的国家级优质无公害水稻、优质无公害强筋小麦标准化示范区有望被列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

4、新品种新技术储备丰富,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开发提供了品种技术保证。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品种、技术、知识三项更新工程,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园、举办农业新产品新技术展示会、与各级各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攀亲结对合作、开展现代农民教育工程等,引进、示范和推广了一大批新品种,如烟农19、烟幅188、淮麦20等中强筋小麦新品种;水稻上引进推广了丰优香占、Ⅱ优084、汕优084等杂交稻品种和以连粳3号、连粳6号、早丰九号优质粳稻品种;玉米上重点推广苏玉9号、豫玉22、农大108、郑单958等新品种。适用新技术的推广上以设施栽培、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群体质量栽培、高效立体种植和节本轻型栽培五类技术为主。稻、麦、蒜等大宗作物积极推广群体质量栽培,配方施肥技术、少免耕技术,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设施菜栽培上尽量选用新型材料,地膜选用生物降解膜,降低环境污染,棚室的架材上选用钢结构架料,减少棚室内支柱的数量,降低遮光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工效,棚室上部选用无滴膜覆盖,选用烟雾剂和粉尘剂防治病虫害,减少因使用水剂造成湿度大增加病虫害发病机率。

二、存在问题和不利因素

尽管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人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对发展无公害农业认识不清、目标不明、信心不足,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业的思想认识基础比较薄弱。部分干部群众特别是作为生产者的农户和企业,对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其标准是什么,入世之后我国和我市农产品出口面临怎样的严峻形势等,尚无正确的理解和判断,对加快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重要性缺乏理性的认识;特别是有些镇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无公害双认证工作主要由政府推动”存在认识不足或畏难情绪;城乡消费者中,“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等落后的、不科学的消费观仍然存在。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多,存在营养不高、口感外形不佳,管理跟不上,仍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三是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滞后,远远不能满足支持无公害农业发展的需要。虽然我市已经制订和实施了一些农业标准,但大部分是技术操作规程,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目前只有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属质检所和富民农业科技开发公司二家,装备了台检测设备―气相色谱仪,但由于资金不足和技术人员缺乏问题等这样那的问题,并未真正发挥作用。至于农产品交易市场药残速测,只是局限于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公每月的例行检测,距离“市场准入”还有很大的差距。四是农业投入品质量参差不齐,农民施肥用药习惯不科学。(1)国家明令禁止使用也是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地方标准规定禁止使用的农药,如有机氯杀虫剂、有机磷杀菌剂等,在市场上仍有销售,农民仍在使用。这些高毒、高残留农药极易导致人体中毒甚至致畸,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2)农药、化肥市场经营秩序乱,进货渠道多,假冒伪劣产品大量存在,很难保证使用效果,极易造成土壤、水质和农产品污染。(3)农民施肥用药中存在认识误区,偏爱高效高毒农药,偏爱肥效快的氮肥。

    三、思考和建议

如发展无公害农业,尽快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已经成为我市农业的必然选择。

1、坚持发展无公害农业的观念。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业将面临三大严峻挑战。一是根据我国政府开放市场的承诺,优质农产品势必大量进口,在大举冲击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进而必将影响我国的农业政策和农产品的生产。二是入世后,我国农产品也获得平等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但是由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偏低,在出口过程中必然受到外国“绿色壁垒”的阻碍。要扩大农产品出口,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提高标准,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我市农业的发展战略应定位在发展无公害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农业从“增量”到“提质”的转变。要切实加强对农民和企业的宣传教育,宣传发展无公业生产的意义,普及标准化知识,教育和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生产习惯和经营策略,自觉参与从事无公害农业生产。

2、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发展无公害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众多部门的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一要建立领导机构。自2002年以来,市政府相继成立了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管理办公室、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镇、各有关部门也应成立工作班子,抽调工作人员,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二要明确部门分工。要落实部门责任制,明确农林、多管、质监、工商、环保等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任务和要求,分工协作,共同搞好制订规划、制标贯标、质量认证、市场准入、投入品整治、环境监测等工作。三要确立工作重点。市委市政府相继把五十万亩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百万亩放心粮菜建设工程,作为2003年、2004年要为民办的二十件实事之一。无公害双认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要切实加大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开发认证工作。四要加强考核。近两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被纳入对各镇各部门的年度工作考核内容,要加强调度,年终进行检查考核,根据工作实绩,严格兑现奖惩,促进全市无公害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3、科学规划生产布局。无公害农产品基有着严格的环境要求,即公路两侧3公里内、污染性工厂周围3公里内不能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如果无序地、无选择地发展工业,走“先污染后治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发展路子,无公害农业将失去生存和发展空间。已建或准备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镇、村,在上工业项目时,应合理规划生产布局,尽量远离农产品基地,为发展无公害农业和以后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预留空间。

4、规范投入品市场。农业投入品的质量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要大力整顿市场秩序。根据国家、省、徐州市有关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对我市农业投入品进行清理分类,尽快制订和发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禁用和限用农业投入品目录,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继续加大市场稽查和行政执法力度,坚决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远期目标是要建立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对农药、化肥、饲料经营单位和个人重新进行资质审查,确保市场上经营和农民使用的农业投入品达到规定的质量安全要求。二要推荐和引导使用无公害投入品。有关部门应根据我市农作物生产需要,向农民推荐使用绿色、无公害的肥料,合理施用肥料,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三要加快研究开发无公害投入品。充分发挥邳州的资源优势,加快开发利用银杏外种皮提取生物农药工作的开发和推广工作,积极引进、示范和推广生物农药、生物肥料。

5、加大软硬件投入。完善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标准化是发展无公害农业的必经之路。没有标准化,就没有无公害农产品。发展无公害农业,必须制订和严格执行产地环境、生产技术和产品安全等方面的标准,一方面,应加快完善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严格执行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江苏省、徐州市地方标准。没有标准的,围绕做大做强我市特色农产品的目标,根据基地建设和品牌包装的需要,依据现有的技术规程,抓紧制订有关标准,并向省和徐州市申请上升为地方标准。另一方面,应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相关部门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购置必要的检测设备尤其是快速检测仪器,培训技术人员,为尽快开展农药和重金属残留检测工作。

6、加快机制创新。由于我市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几乎全部是一家一户的承包农户,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即使达到统一生产经营环节的标准也必将会出现很高的生产成本,降低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克服以上弱点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基于我市实际,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产业化经营的最佳组织形式应是“公司+基地”模式,其运行机制是公司基地一体化、农民工人化,基地的生产和管理由公司进行决策,农民一方面作为土地承包权拥有者和使用权出租者收取租金,另一方面作为农业工人,受雇于基地,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徐往年“公司+农户”模式中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基地的形式,可以是龙头企业的生产车间,也可以是企业化经营的农场、实行规模经营的农户,农场或农户完全按照公司的订单和所规定的标准进行生产。具体措施:一要扩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试点。通过试点,搞好示范区产地环境整治和生产环节技术规范的统一,提高示范区农产品质量水平,积累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向全市推广,指导和带动全市老基地提高管理水平。二要积极引导和推进“三资”投资开发农业。把“三资”引入农业,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业投入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引进全新的生产机制、管理模式和经营管理人才,创新农业发展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阻碍农业发展的机制问题。从而加速培育新型、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主体,为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注册和品牌认证创造条件。

7、搞好市场对接。其目的是提升无公害农产品牌对基地的带动作用。一方面,要努力与国际接轨,在生产、包装、销售等方面,学习国内先进经验,打造农产品品牌,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另一方面,要实行基地与市场的对接,建立有利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利益诱导机制,引导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具体做好三项工作。一要加快商标注册。对我市具有特色农产品,具备较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优势产品,动员指导基地镇和有关企业进行商标注册;二要搞好“三品”认定认证。目前,我市29无公害农产品和4个绿色食品通过省部级认证认定,04年又有10个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申报待批,我市已认证的100多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未开发和认定的空间仍很大,组织各镇和有关农产品加工企业,搞好“三品”认证和开发,为获得认证认定农产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提供政策、信息、渠道、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三要实行市场准入。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试点。只有通过省部级“三品”认证认定和经检测合格农产品才能进入实行准入的市场销售。建立无公农产品专营区、专营柜,配备农产品速测仪器,实行优质优价,拉开无公害农产品与一般农产品的价格差距,让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获得比一般农产品生产经营者高得多的经济效益,以经济手段引导和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