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食物生产» 如何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

如何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05-07-04 | 
【 字体:    

何英华 王春海 刘纯洁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农业局

农产品是人们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副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与温饱时期是不一样的,更看重它的营养和安全,所以食品安全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进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对于农产品的化肥和农药的残留危害逐渐认识。

1、化学农药的危害

据1994年上半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对北京市蔬菜批发市场蔬菜产品上的农药残留成分的检测,结果表明超标蔬菜占50%,超标成分中氧化乐果21%,马拉硫磷占11%,3911占9.9%。其中叶菜类超标更为严重,如韭菜超标10%,小白菜超标达80%。造成化学农药残留严重主要有以下原因:

过去残留的高毒、剧毒难分解农药在一些地区仍十分严重;农民对农药使用限制缺乏认识和使用不当,用量过大、残留过多;老菜区由于连茬连作和多种指数过高造成病虫害严重,为取得高产和高利润不得不使用高毒农药;国家和地方的检测和管理系统不健全;现阶段生产分散,现代化水平低、差异大,统一管理和规范困难;由于国内的环保意识薄弱,管理混乱,外国农药厂家把中国看成农药倾销的最佳市场。

2、化肥的危害:

使用不当使蔬菜品质下降!氮肥造成的危害的主要表现:在嫌气条件下,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破坏大气层的臭氧层,在保护地中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对土壤的有机结构的破坏,土壤板结,使土壤保温、保肥能力下降,从而影响蔬菜生产;对农产品的污染;其分解过程中产生的销酸盐、亚销酸盐等致病、致癌物质在蔬菜产品中的积累,这种量的积累无害植物本身,却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销酸盐在人体内还原成亚硝酸盐后,如果累积过多,可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可与人体内的胺类物质反应,形成强力致癌物质,诱发消化系统癌变。人体摄取的硝酸盐82.1%来自蔬菜,我国居民消费较大的几种主要蔬菜(叶菜、根菜)的硝酸盐均已严重超标,高者超标9倍以上。

3、还有更严历的危害

使人体畸形癌变!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对人体和敏感蔬菜作物产生不同危害;大城市边缘的蔬菜地区由于工业和生产三废进入农田,使重金属在田地中过分积累,如镉、铬、铅等在人体内积累引起致畸、致癌作用和对蔬菜的生长产生影响。

另外我国加入WTO以后,给蔬菜产业带来新的挑战。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我国蔬菜的生产、流通、仍处在粗放型的发展阶段,蔬菜生产未能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002年年初以来,中国出口到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因农药、兽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而停止出口,中国绿色食品的进口额约3亿美元,仅占全部农产品出口的2%,世界上每天吃的、喝的、用的都是绿色消费,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目前各国之间把农产品的竞争放在绿色食品开发上,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并且我国蔬菜的加工、包装和冷藏技术与美国相比差距比较大,发展蔬菜产品的精深加工、促进包装、保鲜、冷藏和加工技术都有等提高。

产生以上几种危害的主要原因:农产品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产地环境污染,致使一些“菜蓝子”产品的药物残留及有害物质超标;由于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农产品的不科学收获,工厂“三度”和城市垃圾的不合理拜谢、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建立以及市场监督管理不严等,导致农产品的污染比较严重,因食用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引发的人畜中毒事件,以及出口农产品及加工品因农(兽)药残留超标被拒收、扣留、退货、索赔、终止合同、停止贸易交往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农产品包装、储藏、运输等设施落后和管理不善,造成有的农产品“污染”一些地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对市场监管不力,市场秩序混乱;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和质量不能适应多样化、优质化的消费需求;流通基础设施薄弱、市场交易和运行方式原始,检验检测手段落后。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断,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农产品生产面临新情况和新任务、要突出抓好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到了非抓不可,必须下大力气治理的时候了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的需要;是加入WTO,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需要。

一、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管理概述

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成败和广大农民的收入,关系到农产品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不断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品质,保证向社会提供品质优良的无公害农产品,即能满足居民生活和社会生产的需要,又能增加农民收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者和经消费者应把提高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切实实施无公害农产品全面质量管理。

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农业生产者应按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前试验、引种和农用生产资料等质量管理,抓好生产中生产和加工等质量管理,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农产品,以实现无公害农产品的价值。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保证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础上,以保护城乡消费者权益,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强有力的监督控制,努力实现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和消费。

“十五”期间,要通过政策,法规和技术等措施,努力使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基本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农用化学物质对农产品生产环境的污染状况得到初步控制,建设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结合示范区,主要农产品实现按标准组织生产,安全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农产品,大中城市的农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

近两、三年,要把解决“菜蓝子”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作为主要矛盾。蔬菜产品主权解决高毒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的问题;菜叶主要解决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问题,水果主要解决农药残留和生长激素滥用问题;畜禽产品主要解决兽药残留和动物疫病问题;特别是生猪饲养过程中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等违禁药物问题,水产品主要解决药物残留和贝类产品的污染问题。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四个环节

为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强有力的监控、必须对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的管理,大力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过程和市场准入四个环节的管理。

(一)加大“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力理,从源头口保证产品安全卫生。

1、加强农业生产环境监测与保护

与环保等部门一起,严格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管理,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重点解决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采取坚决措施,严格禁止向农产品的产地排放重金属废液、放射性废水、未经处理的含病原体的污水,有害气体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倾倒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要制定水源保护规划,加强农产品供水水质管理,合理施用肥料、农药、严格控制面源污染。要抓紧制定相关农产品的产地环境标准,全面开展农产品重点生产基地环境监测,采取切实有效的农业生态环境净化措施,保证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符合要求,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2、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

要严格种子、种畜、禽、农药、兽药、鱼药、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市场和经营准入条件,健全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许可和登记。对农产品安全构成威胁的农药、兽药、鱼药、应尽快予以淘汰,严格执行已公布的停产、禁用和限用的品种目录和范围。有关执法部门对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农业投入品的行为,要依法严格查处。加强农业投入品的标准制订工作,加紧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来历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尽快建立农业投入品的禁用、限用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禁区用、限用的投入品品种。搞好技术培训,使农民掌握并遵循安全生产技术规程,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兽药、鱼药、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提倡科学地交替、轮换使用农药、兽药。

3、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管。

指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有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和灌溉养殖用水。要加快推广先进的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高效低残毒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品种、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和有机肥、复混专用肥。健全动物防疫和植物保护体系,加强动植物病虫害的检疫、防疫和防治工作。加快动物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加大对动植物疫性的监督管理。

4、在市场准入中建立检测检验机构。

目前很多地区蔬菜销售以地头批发和自由市场出售为主,无需验证是否标准化基地生产、也没有人检测是否含有有害物质。无论是否得到安全食品生产认证,均可进入市场。消费者无法用肉眼看出蔬菜的内在质量,以致造成对人体危害。

所以在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要逐步建立农产品自检制度。产品自检合格,方可投放市场或进入无公害农产品专营区销售。无论是生产基地,还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都要自觉接受和配合政府指定的检测机构的检测检验,接受执法单位对不合格产品依法作出的处理。

四、加快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议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强有力的监控,必须下大力气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检验、认证认可体系。质量追溯体系。

1、抓紧制定与农产品相关的质量卫生安全标准

有关部门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参照国际标准,尽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的强制性标准,相应地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产品加工包装标准、产品运输储藏(保鲜)标准、动植物检疫标准、检验检测方法标准以及相关的技术规范,使农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的各个环节都有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抓紧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标准的制度。

2、加大农产品检疫检测工作力度

要切实加强部级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业生态环境质检中心建设,充实仪器设备、完善检测手段、尽快提高检测能力,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争取国际多边或双边认证。要加强

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建设,逐步健全省级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业生态环境检测检验站(所),尽快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检测工作。同时要指导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逐步配备快速检测仪器设备,培训技术人员,开展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检测。

3、建立与农产品有关的认证认可和产品标识制度

规范“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无公害农产品”等认证认可和认证标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和标识,以及农业转基因生物、转基因食品的监管。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要加强对与农产品有关的认证认可工作的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加强对相关认证认可机构的监督检查。

4、建立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追溯制度

从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保鲜)到市场销售的各个环节,都应有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的检验检测指标及合格证明,发现不符合卫生安全标准或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要及时、有效地追溯发生问题的环节和责任。

五、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质量卫生安全管理,促进出口

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努力扩大优质、特色和符合质量卫生安全标准的农产品出口,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要严格按有关进口国标准和技术规范生产经营;同时,做好对农产品出口生产经营企业和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的认证工作,并对出口产品实施有效检验检疫。严格检验检疫工作,严防境外动植物病虫害侵入,确保我国生物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六、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引进和推广

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种质遗传资源,加速、优质、专用、抗逆、高产农作物和畜禽(水产)等新品种选育及良种扩繁。鼓励开发、推广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及高效施药、施肥新机械。积极推动高效疫苗、疫病诊断技术、安全饲料添加剂、新型兽药的研究和开发,加强饲料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养殖场疾病综合防治及环境卫生控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加快开发果蔬、肉类、奶类等农产品加工、包装、运输和储藏(保鲜)技术设备,发展专储专运技术、防止“二次污染”。加强简便、准确、经济的检验、检测、检疫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检验检测技术水平。

七、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配合

农业部门是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主管部门,要严格监管农药、兽药、鱼药、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加强对动植物农产品的检验检疫,会同经贸部门牵头协调农产品发展的政策措施。经贸部门加强对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的待业指导和管理,加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技术改造,对重要农产品供求进行宏观调控。卫生部门要完善农产品卫生标准,牵头制定有关农产品卫生监管的法律法规,审核发放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对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卫生安全抽查和执法。质检部门要参照国际标准、组织与农产品有关的国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中质量卫生安全的抽查、监管和对进出口产品检验检疫,进一步规范与农产品认证认可有关的监管工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市场交易秩序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查处假冒伪劣农产品、无证、无照、加工和经营农产品等违法行为。环保部门会同农业部门负责制定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环境安全标准和监管办法,对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环境及污染源进行监督管理。水利部门要加强水源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农产品供水源的检测与监督管理,保证农产品生产的供水质量。计划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流通、检验检测、产品信息等基础设施的扶持。

经过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使农产品能够实现由比较注重数量向更注重质量、保证卫生和安全转变,让城乡居民真正吃“放心菜”、“放心肉”逐步实现由阶段性供求平衡向建立长期稳定供给机制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