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食物生产» 松原市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开发与管理

松原市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开发与管理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05-07-04 | 
【 字体:    

唐秀艳

松原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不断进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农产品市场消费的安全化、健康化需求日益增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已成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战略性举措。近几年来,我市农产品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对蔬菜等农产品的营养和安全越来越关注。为了尽快提高松原市农业产业的整体水平,满足市场需求,确保城乡居民吃上安全无污染、优质有营养的无公害农产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结合松原实际,笔者撰写了《松原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开发与管理》一文。

一、无公害农产品的来源

农业的高速发展,除了依靠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耕地和灌溉面积的扩大以外,化肥与农药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以及机械动力与矿物能源的大量投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由此而引起的农业水土流失、土壤生产力下降、农产品与农业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无公害农业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无公害产品是在发展绿色食品过程中引发出来的广延性概念。我国经国家绿色发展中心认定的AA级绿色食品是最高级别的绿色食品,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施用具有污染性的化学肥料,禁止使用有机合成的化学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从我市目前农产品生产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看,还无法达到大面积生产AA级绿色食品的要求,采用低于AA级绿色食品标准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既适应目前农产品生产的环境状况和生产力状况,又可以确保人们食用安全,具有普遍性意义。

发展无公害农业的核心就是立足我市市情,把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建立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控制农业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所谓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最终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规范,并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农产品。具体说就是指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采用安全的生产技术,经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面向大众消费的安全、营养的农产品及其初级加工品。其主要内涵是农产品中没有农药的污染,没有化肥的污染,农产品供人食用时是无害的、营养好的,促进人体健康的。

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包括农产品的生产、流通、监控和保障四大体系建设,其中生产体系建设是基础和源头,是工作重点;质量监控体系是管理主体,是生产和流通的关键。

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旨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减少和合理使用化学品,提供安全食品,即主要解决农产品的急性污染和农药残留的源头。

当前我国无公害农产品开发主要是以蔬菜、瓜果和茶等大宗鲜食农产品和出口创汇农产品为开发重点。

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开发范围包括:蔬菜、瓜果、粮食、畜禽、水产品5大类,玉米、水稻、大豆、西瓜、甜瓜、黄瓜、西红柿等28种产品。

二、我市目前蔬菜生产状况及食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松原市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应以蔬菜产品为突破口,近期内集中投入主要技术、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好无公害蔬菜生产开发工作;利用1―2年的时间,无公害蔬菜产业形成规模后,扩展至我市玉米、水稻、大豆等各种主要农产品和出口创汇农产品。

一般来说,蔬菜生产、消费量的增长与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加成正比例关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蔬菜生产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品种越来越丰富。目前,全市蔬菜面积已有63万亩,其中保护地面积10万亩。蔬菜产量达120万吨/年。一些过去本地没有生产过的细菜、特菜经引进推广,已经大面积生产,老百姓的菜篮子越来越丰富。除冬季需从山东等省外调剂一部分菜(约15万吨/年)外,本市蔬菜生产已自给有余。

蔬菜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产品,其生产受生态环境影响很大。有些蔬菜品种不经加工即可直接食用,蔬菜产品的安全性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一方面促使人口聚集,生活水平提高,蔬菜的商品量大、消费者对质量要求高。另一方面,也使城市郊区菜田遭受污染,给蔬菜食用安全问题带来隐患,一是工业“三废”进入农田菜地,致使菜田土壤重金属和有害物质污染。二是过量施用化肥。蔬菜生长喜肥喜水,过量施肥引发硝酸盐对蔬菜和地下水的污染,硝酸盐在还原条件下转化为亚硝酸盐,会引起人体缺氧中毒。亚硝酸盐与人体肠胃中的胺类物质合成致癌物质―亚硝胺,常引发人类的胃癌、食道癌病变,三是滥施滥用农药。一些菜农为了达到快速防治病虫害的目的,超剂量、多次数使用剧毒、残留期长的农药,农药残留期未过,即采摘蔬菜上市,这类“毒菜”上市,会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导致食物中毒的严重后果。近期,我们对全市主要蔬菜生产集中地和上市蔬菜产品进行了抽检。共抽查两次,第一次抽56个样23个样农药残留标超标,第二次抽68个样农残超标27个,并且全市每个蔬菜品种、每一批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有害物质超标现象,有些蔬菜产品有机磷超标极为严重。

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开发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农产品总量供求矛盾的基本解决,农产品需求出现了多样化、专用化、优质化、健康化的发展趋势。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已成为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成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这既是提高我市农产品国际、国内竞争力,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挑战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成为农产品准入的最低标准,成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扩大农产品出口、增加农民收入、树立农业强市新形象的必要条件。面对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的供求趋势,建立基地、组织生产、监测销售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开发与建设已是迫在眉睫。

(一)开发无公害农产品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消费群体对食物质量更高要求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对我市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保障社会上农产品消费供给,而且要面对市场,适应市场,寻求农业自身的发展。同时,我市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人民生活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加快向小康水平过度,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对加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拒绝接受滥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抗氧化剂、人工合成色素的食品;三是对卫生要求越来越高,关注食品是否有农药残留污染、重金属污染、细菌超标等;四是对包装要求越来越高,在购买食品时,不仅考虑包装的新颖,美感,而且还考虑包装的材质,以及是否会对食品产生污染等。回归大自然、消费无公害食品,已成为新时期的消费潮流和市场走向。但是环境污染对农产品的卫生质量造成了很大威胁,食物中毒事件不断见诸报道,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对消费无公害食品的意识大大增强,迫切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不仅可以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而且可以树立农产品的品牌,有利于扩大影响,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二)开发无公害农产品是适应农产品国际、国内贸易的需要

目前在国际贸易中,环境管制措施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以环境标志为代表的无公害贸易这一非关税壁垒正在构筑,并且对我市农产品的出口带来重大影响;在国内农产品市场上,随着对无公害认识程度的深化,常规农产品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小,按照标准化生产的无公害农产品将占据市场的主流,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相继通过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对上市农产品进行严格检测,不合格不允许上市销售。这使我市常规农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占有份额不断萎缩。正如我国《关于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所指出的:“国际市场上出现了绿色食品,这是一个信号,那些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危害环境的产品将日益受到抵制。”据外经贸有关方面的信息,我国出口农产品和食品品种档次低、质量差、安全优质性能较为缺乏,常常因为有害物质残留超标而出现贸易纠纷、索赔等问题。因此,我市加快开发无公害农产品,有利于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档次,有利于冲破国际市场中正在构建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有利于达到国内各地市场准入要求,有利于提高我市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开发无公害农产品是保护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需要

我市是一座新兴的石油化工城,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与农用化学物资的大量施用,导致农田受污染的情况十分严峻,农产品质量受到影响,部分地区的农产品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因食用受污染食物引起中毒的事件屡见报端。开发无公害农产品,首先要求产地环境必须符合“无公害”质量要求,一旦产地受到污染,就失去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基本条件。因此要创建和保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就必须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我市耕地面积达80万公顷,各地部分耕地因各种原因长年不施用或很少施用化肥和农药且远离工业污染源,这部分耕地的产地环境极其适合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其次,就是要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合理使用农用化学物质,树立环境保护观念,形成无公害农业产业体系。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的同时,必须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力度,从而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我市被省确定为生态建设市,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农业的总体要求,这为我们大力开发无公害农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几年来,全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资源开发上采取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对策措施,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既是松原农业的长远目标,也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四)开发无公害农产品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国内外市场表明,无公害食品比一般食品价格高5%―20%以上,而且市场需求旺盛。显而易见,开发无公害食品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具有较强的市场发展前景。目前我市正在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我市自然资源优势与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无公害农产品,形成规模,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既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又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开发无公害农产品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双赢”事业。

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开发与管理的措施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面临很多矛盾和困难:一是生产地域分散,经营场所点多面广,生产与销售环节难管理。二是过去没有成熟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技术与管理方面还有需要攻克的难点。三是标准化知识尚未普及,实施标准化还不能成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农民的自觉行动。四是缺乏统一规划,制订和实施标准还处于自发和分散状态,针对性不强,重点不突出,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五是标准的运用缺乏必要的监督,作用尚未很好的发挥。六是农业监测手段落后。许多农产品的农药残留以及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质量问题缺乏有效的监测,农业监测多数还停留在感官评定阶段。

基本思路

基本思路是:近期内以开发蔬菜产业为突破口,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为目的,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规程标准为依据,以政策法规为保证,以质量监控为手段,以建设生产基地、控制生产源头,强化基地、市场监管为重点,创新运行机制,努力打造名牌,坚持示范引导,实施分批推进、稳步扩展,紧紧围绕质量和发展两大主题,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有效形式,统筹规划,按照区域特色,科学布局,加快发展,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逐步形成无公害支柱产业,带动我市农业和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步伐。

(一)治理重点污染源,加强农资市场管理

我们要把住生产源头,加强动植物疫病、产地环境和农业投入品监控与管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和“统筹规划、综合建设”的原则,搞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和重大疫情封锁控制等植物检疫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工作,切实加大对动植物保护工程的实施力度。

积极会同环保部门,突出加强城市近郊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的安全管理,有效防止废水、废气和固定废弃物中有毒有害物以及病源微生物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背景值普查和定点监测制度,尽快开展基本农田质量普查监测计划,摸清现状,有针对性地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的整治和净化工作。

针对部分农产品中农药、亚硝酸盐、重金属及激素类物质残留超标等突出问题,切实加强农药、化肥、植物激素等污染源的综合治理。从严格农药登记管理入手,调整农药产品结构,逐步淘汰高毒、高残留农药产品。当务之急是对蔬菜、瓜果等鲜食农产品集中产区,要严格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同时规范施药行为,尽快解决加大农药使用剂量和不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造成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等问题。加强对耕地质量和施肥肥效的调查与动态监测,重点规范施肥技术,大力推广普及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减轻化肥超量施用对水体、土壤和农产品的污染。

农业投入品管理要严格按照《农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各级农业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大整治力度,以整顿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为重点,依法查处无登记证、批准文号、生产许可证等违法经营活动,出重拳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等违法经营行为,净化和规范农资市场,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利,保证农业生产安全。

(二)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抓好宣传培训工作

根据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吉林省农业标准化十五期间发展规划》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搞好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的试点示范工作,按标准创建无公害农产品、优势产品生产基地。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需求,在生产过程中推行档案记录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要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运输,对生产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充分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企业带动基地、基地引导农户,从源头上把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体,展开多层面、立体化的宣传。随时把市场和产地的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检验情况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信息进行宣传发布,使无公害农产品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同时也便于监督促进生产者对生产环节的管理。制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包括种子种苗技术、施肥技术、植物保护技术、栽培管理技术等技术措施。组织农村科技大集、举办“科技之冬”、“科技之春”、印发技术小册子等多种培训、普及方式,着重解决滥用禁限农业投入品的问题,引导农民按标准组织生产,抓好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实施工作。

(三)探索市场准入制度,提高检验监测水平

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的有效途径,尽快出台和建立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标准,严格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和经营、登记条件,按照标准逐步淘汰高残毒农药投入品品种,推广高效、低毒、无害、安全投入品。加强对产地和上市农产品的全程质量监控,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不准进入市场流通销售;经检测合格的农产品进行挂牌销售。加快安全、优质、无公害农产品专销区建设,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健全产销合作机制,积极推行“场地挂钩”“场厂挂钩”,大力发展农产品的连锁经营和直销配送。一是建设一批专业批发市场,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的供给能力;二是建立营销网点,面对用户直接销售;三是在国内主要大城市建立农产品配送中心,把松原市无公害农产品打入外地市场;四是在城乡积极培植发育经纪人队伍,促进各种民间经营服务组织蓬勃发展;五是利用市、县农业信息平台和180个乡镇信息服务站组成的信息体系,形成立体、全方位的空中产品产销渠道。

正确引导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大型批发市场建立以自检为主的农药残留速测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常规性的监测制度,建立长效监督约束机制。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积极争取和筹措资金,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机构,完善检测手段,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承担本地以“菜篮子”产品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任务。目前,国家投资150万元,在松原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基础上建立了松原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购进了具有国内领先的各种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在我市率先完成了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工作所必须的软硬件建设工程。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完备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体系,设立化验室、分析室、检验室,配备常规检验和快速检测仪器设备,逐步实现市、县、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专营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等综合配套的监测网络,以最大程度地净化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强化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质量监测管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