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食物生产»
大力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全面提升辽宁农产品质量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05-07-04 |
【 字体:
大 中 小 】
----“与时俱进求发展,开拓创新建小康”
王建忠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由原来的数量型已转向质量型,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客观上要求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所以农产品质量问题是能否适应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基础,是能否解决目前“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能否实现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最重要前提。
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的优势正得到国内外市场与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肯定,因为通过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不仅能大大提高农产品质量,而且能有效防止环境的“二次污染”(通过绿色食品的栽培技术,绿色食品的施肥技术,绿色食品的病虫害防冶技术来实现);通过它还可以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改变过去大部分农产品相对过剩的局面,培植和树立农产品的品牌,自如应对WTO所带来的农产品方面的各种挑战,推进农业产业化,形成农村经济新增长点,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总之,通过发展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可以实现“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其在国内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现结合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就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重点环节简述如下:
一、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包括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产品检测,通过对产地的检测,可以预先了解产地的污染状况,减少决策失误;对农业投入品的检测,可以在满足农产品生长需要的基础上,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的富集,减小因投入品的使用给环境所带来的污染;对产品检测的重要性最直接,这个环节直接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农产品的竞争力。
辽宁地区的质检机构要明确各自所承担的责任,发挥“规范市场,扶优治劣、引导消费、服务社会”的职能作用,为辽宁地区农产品品牌树立和产业结构调整做贡献。
二、育种栽培
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采取积极的方式引进品种,加大新品种选育筛选的力度。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基本思路,研究弄清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适宜区域范围及栽培要点,最终制定出绿色食品品种质量标准(品质标准、营养标准)。研究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建立合理的健康栽培生产管理流程。
优良的品种和配套的生产栽培技术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了强有力保证。
三、植物保护
合理使用农药是生产绿色食品的重要环节。绿色食品生产应从作物的病、虫、草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维护农业生态的平衡和促进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带来的损失,采用农业措施----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非化学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轮作换茬等。尽量利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和人工除草等措施防治病虫草害
四、土壤肥料
肥料作为植物的“粮食”,合理的植物营养是生产绿色食品的基本保证。科学合理的确定肥料种类、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又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这不仅能给农产品提供平衡的营养元素,而且对减轻土壤污染,提高土壤肥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具体农产品为例(蔬菜选择番茄、茄子;水果选择葡萄、南果梨;玉米;水稻),就基地选择、产品生产、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具体过程,结合相对应的国家标准或技术规范,详细分述如下:
1、基地选择:
采用调查淘汰法和监测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只有经检测确认的产地土壤、水样、大气的各项污染物指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技术导则》中要求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才可以作为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具体执行标准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 GB3838-88Ⅳ类以上);渔业用水标准(GB11607-1989);畜禽饲养用水(GB5749-1985)。
2、产品生产:
从自身技术优势出发,因地制宜、结合国内外市场需求,选择优势农产品作为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产业项目
(1)品种选择:主要选择培育和栽种技术较为成熟的一系列品种。这些品种本身具有抗逆性强、抗病虫害、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等特点。
(2)绿色食品生产技术:
对农产品言而,要依不同种类、不同品种的具体生长特性,进行科学栽培、施肥、浇水、施药。
1 绿色食品番茄、茄子生产要按照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编《绿色食品产业与技术》中P263-269所要求的操纵规程执行,就秧苗准备(育苗设施与育苗床土准备、浸种催芽、播种、苗期管理)、大田准备、定植、植株调整、采收等方面的环节,依规程具体内容,因地制宜,保证在生产过程中得以实施。
2绿色食品葡萄、南国梨生产要按照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编的《绿色食品产业与技术》中P344-382所要求的执行,就栽植(整地、栽植方式与密度、授粉树配置、苗木的选择与处理、栽植时间、栽植技术)、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果实采收等方面按操纵规程实施。
3绿色食品水稻生产要按照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编的《绿色食品产业与技术》中P201-211所要求的执行,在育苗(种子处理、播种、灌水、壮秧)、适时移栽、水肥管理等方面要科学合理,确保生产出绿色食品水稻。
4绿色食品玉米的生产也要按照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编的《绿色食品产业与技术》中P227-243所要求的执行,按不同类型玉米(普通玉米和特用玉米)的不同栽种方式(地膜育苗移栽、直播覆膜栽培、两段覆膜栽培)在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破苗、查苗补缺、定距打孔、培土防倒、辅助授粉、根外喷肥)、采收等方面按规程执行。
另外,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肥料在种类选择、使用时间、使用量、使用频次上要严格按照NY/T394-2000标准规定执行,积极倡导使用生物有机肥,控制使用化学合成肥料,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在农药施用方面,也要严格按照NY/T393-2000标准执行,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尽量减少化学合成农药的使用,若须使用化学合成农药,要按NY/T393-2000标准规定,严格控制施用时间。
(3)检测技术应用:在生物有机肥使用前要对配制肥料各种原料和成品肥的各种重金属污染项目进行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汞、铅、铬、镉、砷、铜等,执行GB/T14538-1993国家标准,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在必须施用合成农药后,要及时进行土壤残留检测,检测项目要根据所用农药种类(有机磷、有机氯、菊酯类)选择合适国家标准,保证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化的同时,确保绿色食品生产的可持续性。
3、产品质量控制:
(1)对满足上述两个步骤(基地选择、产品生产)后所生产出的农产品仍然要进行质量监测,监测的项目要依不同产品,按绿色食品标准的具体项目进行检测,包括感官项目、理化指标(营养指标、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指标等,合格后方可投放市场或进行深加工。
(2)农产品经深加工后的产品在加工过程、预冷、分级、包装、贮存、运输等方面按照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编的《绿色食品产业与技术》中P54-55要求去执行(在实施方案中详细分述),并对深加工后农产品的加工品进行质量监测(所检测项目也包括感官项目、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得到推广的几项保证措施:
1、发挥政府职能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实施载体应积极主动争取财政、经贸、工商、技术监督、环保、卫生等部门的支持配合,力争在扶持资金到位、标准化技术推广、生产环境的监测、农药残留检测、市场管理、消毒指导等工作得到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对每个示范基地的基地认定、产品认证、新技术培训推广、试验项目开展、产品营销等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2、积极开展认定认证工作
积极申报绿色食品标志。逐步扩大示范基地认定面积,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产品认证类型。申请产品注册商标,加强产品品牌宣传,做大做强绿色农产品品牌,提高绿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建立完善“五大体系”
大力推行“产地与销区”、“市场与基地”、“基地与超市”的对接和互认,积极推进绿色食品产品专柜、专摊、专销区建设;逐步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基地产品都要有产地“身份证明”并接受农残检测,合格产品发给相应证明,准许市场销售;加强农业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和禁用的农业投入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大力推广绿色食品新良种、新肥料、新农药的使用,推广绿色食品生产的生态农业模式;设施栽培、有机基质栽培、品种轮作、水旱轮作等耕作模式,引导农民自觉搞好农田投入品的使用;建立生产管理台账制度,对农业投入品购进和使用、环境监测、生产检测情况进行详细登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