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食物生产» 加速食用菌标准化实施,促进食用菌产业化发展

加速食用菌标准化实施,促进食用菌产业化发展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05-07-04 | 
【 字体:    

袁留照   张洪海   杨国顺  杨建康

金坛市农林局农业与园艺科

金坛市食用菌第一发展期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主要依赖国际市场发展起来的,1985年为鼎盛年,双孢蘑菇栽培面积为96万平方米(965万平方尺),占全省七分之一,盐水菇出口占全省三分之一,九十年代初由于国际际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导致我市食用菌生产急剧下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在国内市场对食用菌需求量不断增加和“餐桌经济”强劲拉动下,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关心和支持下,在主管部门农林局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食用菌已经发展成为我市现代(生态)农业的一大特色产业和农村经济中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金坛食用菌再次进入超历史的第二发展期。2003年我市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食用菌之乡”,2004年又被列为“国家级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这为我市加强食用菌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食用菌标准化生产,促进食用菌产业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和升级,确保我市食用菌优势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无疑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1. 金坛食用菌发展概况与存在问题

1.1  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近几年来,金坛食用菌产业一直处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状态,呈现出“三菇三式三台阶”的高速发展态势,形成了“四区五地六龙头”的区域发展格局。

[生产规模持续增长]   我市食用菌产业自1997年起步,快速步入第二轮新发展期,2001年食用菌生产面积达90万平方米,产量5000吨,产值2600万元;2002年达160万平方米,规模超历史最高水平(1985年的96万平方米),产量9880吨,产值4500万元;2003年达220万平方米,产量为1.28万吨,农民种植产值为6000万元左右,平均发展速度年递增56%。尤其是近三年的持续健康高速发展,以大棚(双孢)蘑菇集约化生产模式为发展特色,突现出2002年的我市双孢蘑菇高速发展年;以草菇周年化生产模式为发展特色,突现出2003年的草菇高速发展年;以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模式为发展特色,突现出2004年的金针菇高速发展年。金坛食用菌产业呈现出“三菇三式三台阶”的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已经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城乡菜篮子的亮点产业。

[区域发展各有特色]  全市食用菌生产区域分布特色发展,金坛南部区域(洮西、社头、西岗等),以“金坛市银湖食用菌有限公司”和“金坛市三星食用菌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形成了双孢蘑菇主产区,生产规模达160万平方米;金坛中部(金城郊区等),以“金坛市华蕈食用菌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形成了草菇主产区,周年生产菇房为360间,全年栽培面积50多万平方米;金坛东西部,即东部(河头镇)和西部(茅麓镇),分别以“金坛市日升食用菌有限公司”、“金坛市金凌菇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形成了金针菇主产区,年生产栽培规模可达1000万袋以上;金坛北部(直溪等),以“金坛市蕈园食用菌厂”为龙头企业,形成了珍稀食用菌主产区,年生产规模可达100万袋。全市东西南北中,基本形成了“四区五地六龙头”的区域发展格局。金坛食用菌产品结构正在逐步优化,基本形成“三菇鼎盛、珍蕈争艳”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以双孢蘑菇为单一品种的生产格局已经被打破,现有蘑菇、草菇、金针菇三大主产品种,珍稀食用菌品种经过近些年来的研究和开发,秀珍菇、姬菇、高温蘑菇、茶薪菇、鸡腿菇、杏鲍菇、香口蘑等品种,已进入产业化开发阶段。

[初步实现产业化]  由于各级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通过科技先导,模式引导,市场向导,民资投入食用菌生产十分活跃。食用菌标准化建设已有了起步,现已制定了四项技术规程。通过狠抓无公害生产基地的建设,建立和壮大食用菌龙头企业,已涌现出一批食用菌企业。金坛市锒湖食用菌有限公司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内,已发展成为具有百万瓶菌种、3000吨盐水菇和100吨脱水菇的生产加工能力,并建立了广泛的市场营销网络,创出了“锒湖”牌蘑菇品牌。金坛市食用菌协会在重新组合后,下设六个分会(洮西、社头、西岗、金城、茅麓、直溪)和四个专业组(双孢蘑菇、草菇、金针菇、珍稀食用菌),其组织网络和服务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全市基本形成了“协会+公司+基地+农民”的食用菌产业化运作模式。

1.2  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尽管金坛食用菌产业规模较大,发展趋势较好。但是在发展中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中食用菌产品质量和安全性问题尤为突出。食用菌标准化建设滞后,与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极不相应。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方式较粗放]  生产方式较粗放,技术管理不规范,栽培设施较简陋,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病虫害综合防治不力,仍存在药害潜在问题,等等。因而导致产量较低,质量较差,品位不高,市场竞争力逐年下降,生产效益逐年下滑。

[标准体系不健全]  尽管近些年来,在食用菌标准化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制定3个企业标准,1个常州地方标准,对照标准化生产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与本地食用菌发展形势极不相称。区域规模扩大,但无公害产地环境没有全部论证到位;栽培品种增多,却无生产技术规程可依;产品加工无规范,包装、运输、销售各环节仍为传统习俗,食用菌营销仍是传统交易形式,产品品位不高,与现代营销方式差距甚远;新组建的食用菌龙头企业,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尚未通过ISO 9000认证;食用菌标准体系很不健全,对标准实施中的监督管理制度更不完善。

[标准意识较淡薄]  由于食用菌生产经营者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束缚,只重视“产量”和“卖得出”,不谈质量和安全性。对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要求,不能很好地自觉履行,按自己的老经验老办法去做,尤其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对“药品选择、使用剂量、防治时间”不够严格遵守无公害防治要求。采收、包装、贮运十分粗放,好产品也卖不到好价钱。

2.  实施“标准化”的意义和内容

2.1  食用菌发展的战略举措

由于食用菌生产较分散,栽培设施较简陋,科技含量较低,在加工流通过程中,包装运输等设施较落后,市场交易和运输方式处于初级状态,往往造成污染,这种生产方式很难保证质量和安全,食用菌产品仍然存在着药物残留及有害物质超标的潜在问题,无论内在品质还是安全卫生标准,都与国际市场的需求存有较大的差距。自我国参加WTO后,有些国家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对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国际贸易争端时有发生,贸易价格年年下跌。同时,我国与世界经济接轨,在国内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食用菌质量,保证安全卫生。因此,我们要有“实施标准化”的紧迫感,应该深刻认识到实施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是食用菌产业发展必由之路。必须摆脱“小农生产”的观念,加快食用菌标准化建设,使我市食用菌生产走上以提高质量和安全水平为主的轨道,实现食用菌生产由粗放型向效益型和食用菌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两个根本性转变,迎接参加WTO的新挑战,提高我市食用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实施标准化生产是确保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战略举措。

2.2  充分认识标准化的作用

食用菌标准化的作用可简单概括为三点:一是食用菌标准化是生产加工规范化,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为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及国际公平贸易提供保障;二是食用菌标准化是推广食用菌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的重要手段,促使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三是食用菌标准化是生产经营者的行为规范化,提高第一行为人的自律性,为提高产品质量奠定群众基础。

2.3  充分了解标准化的内含

食用菌标准化,要从菌种―生产―收购―加工―包装―运输―储藏―销售即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规范化。其中包括:①食用菌产地环境的标准化;②投入品的标准化;③生产和加工过程的标准化;④食用菌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标准化;⑤食用菌产品的包装、储藏、运输、营销的标准化。在实施过程中,要以全面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为中心,通过健全标准体系,完善制度,强化自律,对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督管理。

3. 食用菌标准化的实施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

金坛实施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是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的。一是加大了领导力度。市政府成立了“食用菌标准化生产领导小组”,由市农林局、质监局负责实施,下设办公室,并成立了技术工作组。各级政府和领导将“食用菌标准化建设”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抓,切实加强实施标准化生产的领导工作。二是加大了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报刊等舆论工具,大力宣传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意义。加大对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氛围。三是加强了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心教育。由于食用菌的生产经营者是实施标准化的第一责任人,没有他们履行标准的高度自觉性和积极主动参与,那么标准化生产只能是一句空谈或流于形式。由技术工作组编写了培训材料,分批分期地进行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3.2  加强体系建设

实施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必须建立健全两大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健全食用菌标准体系。在前几年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对食用菌生产的每个品种,依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要求,按照技术先进、符合市场需求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要求,参照国家、行业、地方各级相关标准,建立和健全包括食用菌生产技术、加工、包装、储藏(保鲜)、运输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着重制定了双孢蘑菇、金针菇、草菇、秀珍菇等主要生产品种的生产技术规程,目前5个企业标准正在备案之中,为申报常州市、江苏省地方标准已经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对生产经营者逐步推行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和产品标识制度,逐步做到使食用菌生产、加工、流通的各环节都有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二是建立健全监管体系,要使标准的顺利实施,必须要有配套的监督手段和管理制度作保证。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在政府领导和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由农林局、质监局密切配合组织实施,形成标准化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建立起长效监督管理机制。与其配套的“农产品检测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同时加强了对食用菌生产的投入品(化肥农药等)的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

3.3  加强监督管理

一是强化源头管理,净化产地环境。金坛市农林局市场信息科,结合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整体推进”行动,加快食用菌产地及环境的评估和认证工作,确保产地环境符合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目前已经完成洮西、指前、社头、西岗、金城、直溪、茅麓、河头8个食用菌生产基地的产地环境认定的申报工作。同时与环保部门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食用菌产地环境的动态监测管理,及时有效地防止生产环境污染,严格禁止使用未经处理的污水、废水,加强生产用水的水质管理。二是严格投入品的管理。加强了对限用、禁用农药等投入品的管理,严格执行农药等投入品禁用和限用目录及范围。严肃查处生产、经营、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资投入品行为。市食用菌协会大力推广应用环保型农资投入品,全面采用臭氧灭菌机、紫外线、热蒸汽等项消毒灭菌新技术,加快推广先进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搞好技术培训,使生产者掌握并遵循安全生产的技术规程,减少或杜绝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三是加强菌种管理。市农林局及其职能部门农业与园艺科,依据国家种子法、农业部〈食用菌菌种管理条例〉,进一步继续做好菌种管理工作。在前两年菌种管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菌种厂条件进行资格审查和办理生产经营许可证,对菌种厂的技术人员加强了培训和考核;试管母种统一引进和备案,对菌种的种源实行监控,严格履行菌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加强菌种培养管理,确保菌种质量;菌种厂应做好菌种供应和服务工作,对菌种供应流向须登记备案,严禁不合格菌种流入市场,外地未经检验许可不得进入市区内;经技术鉴定确认为因菌种原因造成栽培经济损失的,按法规追究菌种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四是加强产品质量全程监督。生产基地和收购加工企业及菇农,严格执行食用菌卫生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添加剂等投入品。为实现食用菌无公害生产,对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实行严格的全过程管理。生产经营企业和菇农必须进行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检测结果记录备案,对产品经营销售和流向记好台帐备查,提高生产、经营者的质量意识。

3.4  发挥协会作用

金坛市食用菌协会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金坛食用菌产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金坛市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农林局,十分重视发挥金坛市食用菌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食用菌协会作为推进食用菌标准化建设的主力军,标准化示范区的实施方案、工作计划、标准制定、典型示范、全面实施等具体工作,完全由食用菌协会制定和组织实施,这是市政府转变政府职能的一大举措,成为全省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中组织实施的一大特色。市协会在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一是做好基础工作,根据金坛食用菌生产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按阶段目标分步实施。并大量查阅了国家、行业、地方现行相关标准,认真采标,按品种分类逐步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广泛开展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工作,提高食用菌生产经营者执行标准的自觉性.二是推广最新技术,协会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大力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重点进行双孢蘑菇集约化栽培技术工艺改革,推广生物有机肥,改进培养料发酵技术,利用蘑菇棚闲季栽培高温蘑菇,提高了菇房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大力推广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在南京纯涯机电技术研究所冯纯一教授技术支持下,大力推广臭氧消毒灭菌技术。引进金针菇工厂化反季节生产项目,为我市食用菌产业向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协助行政管理,协会积极主动协助主管部门农林局,做好食用菌行业管理工作。结合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推进行动,配合主管部门做好无公害食用菌产地认证的申报工作。协助主管部门做好食用菌菌种管理工作,确保菌种质量,维护菇农和菌种厂的利益。协助主管部门做了许多相关协调工作,真正发挥了协会在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桥梁作用。

加强食用菌标准化建设,实施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调动各相关部门和社会上一切资源,投入标准化生产实施之中,制定各项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能确保食用菌标准化生产。金坛市紧紧抓住“国家级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的机遇,加速推进食用菌标准化生产,促使金坛食用菌产业在进一步做大的基础上,量质并举,向做强、做优方向发展。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