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食物生产» 县域农业标准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县域农业标准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05-07-04 | 
【 字体:    

―以泰兴市农业标准化工作为例

葛鑫 陈细忠 黄龙泉 周海源 许宏寿

江苏泰兴市农业局

摘要:本文阐述了泰兴市农业标准化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标准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及农业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加快标准的制定和贯彻实施、尽快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培育农产品龙头企业、政府扶持引导五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县域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现状;对策


农业标准化是事关我国农业经济和农业国内外贸易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之一,是组织现代农业生产、加工的有效手段,对促进农产品更多地走向世界,推进国际、国内市场的逐步融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就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总结,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成效

1.1  以地方优势农产品为基础,广泛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

为了切实搞好农业标准化工作,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中的作用,我市先后建立了《全国银杏标准化示范区》、《江苏省沿江地区优质弱筋小麦宁麦9号标准化示范区》和《江苏省无公害斑点叉尾?养殖与加工标准化示范区》,并与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相结合,每个示范区均地域连片,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商品优势和市场覆盖面。在标准化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下,几年来我们已制定了省、市农业地方标准(含技术规程)16项、有机农业标准7项、企业标准42项,推广实施标准78项。形成了银杏系列标准、无公害水产品斑点叉尾?系列标准,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弱筋小麦、梅岱山药、花生、食荚豌豆等标准体系,并依托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银杏产业、弱筋小麦产业、斑点叉尾?产业等,在全省和全国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为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1.2  农业标准化显著地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使农业生产有标准可依,按标准操作,并从过去的事后检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改进为主,依靠科学理论、程序、方法,使农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显著地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泰兴弱筋小麦种植面积占小麦总面积的33.6%,实施标准化生产后,小麦产量增加13%~17%,成本降低8%~10%,收购价比普通小麦高5%~10%,亩增效益40~55元,全市农民增收400万元以上,种植的优质弱筋小麦全部以订单的形式被收购一空。泰兴的金太阳奶业有限公司从牧草的生产、奶牛的饲养管理到牛奶的生产加工、包装、贮运,均严格按有关标准执行,认定了巴氏杀菌乳、生鲜牛乳、酸牛乳等无公害奶制品,获得了学生奶的定点生产和经营权,销售数量成倍增长。近年来泰兴市农科所每年在分界、横垛、溪桥等乡镇组织农民按标准生产的荷兰豆、甜豌豆、日本大阪蚕豆,经加工也已成功出口东南亚各国。市农科所的订单农业带动了一方产业,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三豆”种植基地,致富了一方农民,搞活了一方经济。

1.3  农业标准化有助于打破贸易技术壁垒,带动地方农业结构调

农业标准是农业对外贸易的“技术外交”手段,是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共同语言。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以技术标准、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健康标准、食品标准、环境标识等为主要内容的新“规则”筑起新的“绿色壁垒”成为农产品跨进国际市场的一道门槛。我市溪桥镇与泰兴日光公司联合开辟了500亩示范基地,种植元藏大葱,在生产过程中要求工人在每个生产环节上严格按标准操作,第一批试种的元藏大葱就通过了日本的农产品质量检测,获得了日本的订单,今年该镇又扩种了1000亩。我市水产良种场在1997年就引进了特种水产品斑点叉尾?,养殖几年来成本高、效益低、销路不畅一直困扰着这条鱼的产业化发展,建立标准化示范区后,按标准化进行养殖,产品质量有了显著提高,2003年与美籍华人共同投资2000万元成立了“泰兴江泰食品有限公司”,兴办鱼产品加工企业,产品直接销往美国,受益养殖户达2000多户,并带动了泰兴其它特种水产养殖的发展。泰兴是闻名遐迩的银杏之乡,银杏年产量达350万公斤,占全国银杏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建立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后,以示范区为核心,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银杏标准化栽培技术,使银杏的产量和品质均有了显著提高,“泰兴白果”已被注册为证明商标,获全国著名品牌称号,受国家原产地保护。现每年有80%以上的“泰兴白果”销往东南亚、欧美等国际市场。在标准化示范区的带动下,今年新发展银杏成片林9.6万亩。只有以标准化的形式组织生产,才能使具有独特地方优势的高品质的农产品脱颖而出,精心组织推向市场,创出农产品品牌,带动一方产业,地方农业结构调整才能呈现出新亮点、新特色,也才能为高效利用地方资源,发挥区域综合优势,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振兴农村经济带来新的机遇。

2  标准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由于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水平较低,务农人员的农业标准化意识差,加之农业生产又是以农户小规模生产为主,使得农业标准的贯彻实施和推广难度相当大。目前我市农业生产中采标率超过50%的有银杏和水果,采标率在20%~50%的有小麦、蔬菜和奶牛,其它大宗粮油作物、小杂粮作物以及畜禽产品和水产品采标率均在20%以下(表一)。总体看来,我市农业生产采标率较低,不同类别的农产品采标率差异较大,有的甚至处于空白状态。这对我市农业生产向优质安全迈进是一个严重的挑战,也是从事农业标准化工作人员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表一、泰兴市农畜水生产采标情况统计一览表

品种

标准化

示范区面积

或生产规模

标准化示范区

推广辐射面积

或生产规模

无公害农产品

基地面积

或生产规模

全市常年种植

(养殖)面积

或生产规模

采标率

(%)

水稻

0

0

1.50万亩

50.0万亩

3.00

小麦

5.0万亩

13.5万亩

6.72万亩

49.4万亩

27.12

玉米

0

0

0.60万亩

6.5万亩

9.23

山芋

0

0

0.50万亩

4.5万亩

11.10

花生

0

0

0.60万亩

10.3万亩

5.83

油菜

0

0

3.82万亩

20.3万亩

18.81

大豆

0

0

0

9.6万亩

0

蔬菜

0

0

4.49万亩

11.1万亩

40.45

果树

0

0

0.51万亩

0.55万亩

92.73

银杏

2万株

58万株

6万株

100万株

58.00

生猪

0

0

2.4万头

94.8万头

2.53

山羊

0

0

0.1万只

37.8万只

0.26

家禽

0

0

20万羽

1095.2万羽

1.83

奶牛

0

0

276头

1020头

27.06

水产品

0.05万亩

0.36万亩

0.25万亩

6.10万亩

5.90

注:采标率=应用标准的面积或规模/常年种植面积或生产规模*100

与周边县市相比,我市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在数量和规模上优于姜堰和兴化,但在示范区的硬件设施上却不容乐观,主要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使标准化示范区的辐射推广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当然,在看到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存在不足的同时,更应看到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正在健康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已步入正轨。绝大部分的农畜水产品采标工作均已起步,宣传发动和培训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已引起了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将逐步成为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内容。从表1可以看出已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农产品,生产中采标率普遍较高,银杏的采标率为58%、小麦的采标率为27.12%。因此,在建设好现有标准化示范区的基础上,积极组织申报建立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促进农业生产采标率的迅速提高,带动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农产品系列标准的制定和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3  目前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制约因素

3.1  标准意识差,宣传普及率不高

农业标准化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每年都要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和知识讲座,但是由于经费来源不足和标准化专业技术人员较少,我们的培训工作只能针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这一小范围进行,而专业大户和普通农户宣传培训工作尚未展开,至使人们对农业标准化的概念普遍认识不清,对农业标准化的作用理解不透,思相认识上还存在许多误区,农业标准化工作出现了上级推广部门热,基层农技部门冷;生产企业热,专业大户和零散农户冷的现象。

3.2  标准不全,标准的贯彻实施力度不够

由于我市的农业标准化工作起步时间不长,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标准的制定工作还未落实,农畜水产品标准制定参差不齐,如制定了斑点叉尾?养殖与加工系列标准,而其它水产品的系列标准尚未出台;制定了银杏育种栽培系列标准,而银杏产品深加工系列标准尚未出台;畜禽养殖与加工系列标准制定较少;种植业标准制定地方特色不强。此外,对已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尚未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标准的实际可操作性不强。标准的贯彻实施力度不够,一些部门制定标准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下达的项目任务,标准审批公示后往往束之高阁,没有发动宣传和采取贯标措施。

3.3  检测体系不健全

根据农业部2003年8号文件精神,我市成立了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综合站,但投入经费严重不足,常规检测仪器设备无力到位,无法正常投入运转,不能对全市农产品农药残留和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状况实施正常的监测和检验,对产地准出和产地环境污染控制缺乏技术支撑,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市场准入检测工作的开展和无公害农产品全程质量监控措施的实施。

3.4  经营农产品的龙头企业少,品牌意识不强

我市经营农产品的企业较少,规模不大,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大多以小规模的订单形式与外地大型农产品进出口公司联营。至使一些农产品找不到市场,生产形不成规模,经济效益不显著。此外,由于农产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创名牌的难度相对加大,并且人们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观念的影响,没有认识到名牌的效益,对农业生产只重产量,忽视了质量提高,没有树立起标准、质量决定品牌,品牌决定市场和效益的观念,因而忽视了对名牌农产品的培育和发展。

3.5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政府部门对农业标准化的作用意义认识不够,至今尚未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尤其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虽然政府部门响应上级号召,承担建设了一个国家级、两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但政府部门对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情况关注较少,资金投入不足,至使整个农业标准化工作进展缓慢。

4  加快推进县域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4.1  广泛开展农业标准化宣传与培训工作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大力宣传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增强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一是强化农民的质量意识,抛弃传统落后的小农经济观念和种养习惯,引导农民形成市场、科技、质量、标准等新观念,使农业标准化意识转化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二是重视向消费者进行宣传,提高消费者的标准、质量意识,引导消费者选择优质、标准化的农产品;三是利用质量技术监督和农业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组织标准化培训,培养一支具备专业技术和标准化知识的农业标准推广队伍,建立农业标准化信息服务体系,面向各层农技人员和普通生产者宣传贯彻标准,提高企业、农户的标准化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技能,并督促各有关部门成立农业标准化咨询服务机构,扩大服务咨询覆盖面。

4.2  加快标准的制定和贯彻实施

根据现已制定的标准和采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统筹规划,组织申报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标准,尽快解决目前生产中标准不全的问题。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要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及国外有关国家、区域组织已有的农业标准,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也要注意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农业技术,逐步完善农业技术和农副产品加工、包装、贮运等符合国际贸易需要的标准,使地方制定实施的标准与国际接轨,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示范作用和辐射功能,并把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与发展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加快标准的贯彻实施。

4.4  尽快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基础工作,是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手段。要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首先要尽快添置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设备,加紧对检测人员进行技能、岗位责任培训,确保检测职能迅速履行到位。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县域检验检测站及各农贸市场监测点的经费投入,便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农业部门要把农产品检验检测项目与其它重大农业工程项目相结合,多渠道上争资金,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其次,要尽快办理县域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资格认证,建议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尽快取得资格认证手续,以便对地方农产品质量进行监控和对农业标准化工作实施技术监督。

4.4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创名牌农产品

龙头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两大优势:一是占有市场的优势,能全面、快速、准确地掌握国内外市场信息;二是有技术的优势,能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组织研究生产所需技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达到要求。我们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要紧紧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尤其要注重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农业龙头企业的培植,通过质量标准这一链条使公司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关系,并通过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有成效的标准化示范,带动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其次要注重培植发展名牌农产品。市场需要精品,消费者需要名牌,归根到底就是一个质量问题。农产品的竞争,其核心就是质量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培植发展名牌农产品。

4.5  农业标准化需要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支持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石,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必然选择,它是一项外部性极强的工作,而非某个人和某单位能独立承担的,需要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支持。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和建立有效的利益趋动机制,支持农业标准化发展,尤其是对经营农产品的龙头企业,要给予优惠政策,对真正实施农业标准化或标准化水平较高的企业,要鼓励支持刺激其发展。政府部门除了在政策上扶持,资金上加大投入力度外,还要在组织领导上加以重视。只有借助于政府的力量才能将县域农业标准化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