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食物生产» 关于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探讨

关于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探讨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05-07-04 | 
【 字体:    

武学峰

咸阳市畜牧兽医学会


摘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1号文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解决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农民增收乏力的问题,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转化,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关键词:农业科技;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总体上得到迅速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产品供求基本实现了总量平衡。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从国家统计资料分析,1978一2001年,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3元增加到2352元,年均增长13%。与收入增长相对应,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的贫困状况得到明显的减缓,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下降到2000年的3000万,年均递减9%。在总体上,我国农村已经摆脱贫困,进人温饱有余的状态,部分地区已经达到小康水平,正如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

但由于农产品的需求受到制约,农产品总量的扩张已不能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农业增产不增收或增产与增收严重不同步的矛盾比较突出。农业发展由过去的资源约束变为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增速减缓等问题,对农业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业科技工作正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解决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农民增收乏力的问题,解决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归根到底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进步,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农业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求实创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大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不断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1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1.1加大农业科技与推广的政府支持力度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农业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农业经济保持动态增长的必要条件。据国内外有关研究,科技储备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粮食产量可增加0.4―0.5个百分点,经济作物产量增长24%。目前,我国农业科研投入在来源和规模上始终处于一种饥渴和不足的状态,特别是对农业科技,教育的投入上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加强。据资料报道,80年代以来,我国科研投入的总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5%―0.7%,而农业科研投入经费仅占农业总产值的0.2%左右。

因此,从政府的角度看,一是国家财政要调整农业支出结构,逐步减少对流通环节的补贴,增加对农民的直接支持与补贴。加大政府对农业的社会服务支出。如市场信息服务与预警、农村教育与培训、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农业保险等。当前特别应当对重点优良品种的推广、重大疫病防治、大型农机具购置等给予补贴。二是对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实行轻税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费税改革工作,取缔各种不合理收费,降低生产成本外支出,三要用足用好“绿箱政策”,在WTO的规则中,对农业教育和科技的补贴属于允许实施的“绿箱政策”,但我国此方面的平均支持水平(996-1998年)仅占整个“绿箱政策”总支持水平的0.1%,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因此,建立符合国际经贸惯例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实施“绿箱政策”,加大对农业科研与推广的投入力度,具有很大的政策实施空间。

1.2建立和完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体系

一是要根据TRIPS协定,把加强对我国的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防止发达国家以技术合作为幌子,盗取我国的优质野生物资源,二是规范农业科技产业化过程中的市场行为,维护科技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宣传、普及和培训工作,引导农业企业、农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三是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以技术要素入股和参加收益分配。

1.3构建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机制

鼓励私人部门(农业企业或农户)投资于农业科研与推广服务,建立技术的成本补偿制度,通过企业内部技术创新与技术交易市场化等途径,形成创新激励机制。由于农业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此应从制度上考虑设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融资担保资金,通过资本运作,构建农业风险投资机制,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拨款、金融保险系统、社会捐赠和定向募集,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风险担保。

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目前,根据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国内农业结构调整,优势农产品基地的建设以及科研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顺应世界性的农业科技革命新趋势,应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与重点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2.1农业技术创新重点与方向的调整

以培育高产、优质、专用性强的新品种为重点,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从主要追求增产技术转向追求优质高效技术,从以粮、棉、糖、油、畜禽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技术为主转到大宗农产品生产技术与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并重,从生产技术领域拓展到农业产后加工、保鲜、贮运等领域,为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在关键性技术方面求得新突破。重点要强化节源降本技术、提质增效技术和农业转型应急贮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节源降本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重点要强化节水旱作农业技术、化肥农药高效利用技术、低本高效设施农业技术、营养体饲料替代籽粒饲料技术等的研究与开发,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成本。提质增效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重点要强化病虫草害生物防治与无毒农药防治技术、高效工厂化脱毒育苗技术、环保型高效规模化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强化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简便高效农产品质量监测与动植物检疫技术、高效低成本农产品加工与贮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2按照优势农产品生产布局,进行不同区域科技开发

为优质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提供技术支撑。在优势农产品集中的产区,开发区域规模化的配套栽培技术、规模化养殖技术、大宗农产品播种、田间管理以及机械化收获技术、节水农业技术、标准农业技术、低成本高效型设施农业技术、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技术等关键技术,结合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进行技术的组装与集成,以加快优势农产品科技创新步伐,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竞争力。

为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引进与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制定与完善优势农产品生产过程、投入要素使用、贮运过程等环节的技术标准;近年内要提供灌溉、施肥、用药、制种、采贮、加工等方面的标准化技术。

2.3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

入世后,我国农业融入国际大市场,迫切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建立包括农业资源评价、农作物长势、面积、灾情等定量的动态信息与评估,农业生产经营决策、农业产品进出口预警机制与调控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有限目标共享网络系统。特别是要建立农产品信息发布机制与农产品进出口预警机制与外贸应急体系。这就要求加强对包括农业生产经营、国内外市场供求状况在内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2.4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研发工作

缓解并最终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双重压力,确保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一要特别重视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技术应用,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利用好现有的国土资源;二要开发环境治理技术,控制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三要大力加强水土保持、荒漠治理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四要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

3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另一个关键是要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打通科技成果走向市场,进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及农民的渠道,使科技成果尽快产业化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1加快科技型龙头企业发展步伐

科技企业既可依靠自身的科技力量,大规模生产科技产品,依靠自己有效的销售体系进行销售和提供农业推广服务,实现科研、开发、推广、生产、销售的一体化经营,也可以有两个或三个运行主体,如企业与农业科研单位合作,在两个运行主体之问实现科研、开发、生产、销售的一体化经营。但是,在多个运行主体的合作经营中,企业仍是最关键的角色。因此,科技企业是农业科技创新中重要的主体。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农业技术创新、开发与推广应用都在企业内部进行,技术创新及农业推广服务供给成为企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这种企业制度,内在化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过程中的技术外溢可能带来的外部性,使企业真正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面向市场的研究开发,形成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和机制,增加农业技术创新的有效供给。

科技企业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类形式:现有企业通过购买科技成果,以科技产品为龙头,成为科技企业;农业科教单位自己办科技企业;农业科技单位全部或部分进人企业,使企业变成科技企业;农业科技单位转制为科技企业;以大型工商企业为依托,集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农业科技企业等。

3.2加快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用农业高科技支撑的、以设施农业工程为主体、具有多项功能并能够产生综合效益的集约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的农业产业组织形式。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方法,克服了现有科技体制与农民分散经营两个方面的制约,促进了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的结合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科技进入农业生产过程提供了有效的切人点,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生长点和农业微观经济制度又一个创新方式。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挥园区的示范推广、培训教育、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等功能,对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3建立与完善多元化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

在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过程中,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的形势下,一方面,政府仍然是农业推广服务最优供给的主体,必须加强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根据农村经济组织形态的变迁和农业推广服务的产权性质,进行农业推广服务供给体系的制度创新,以此来选择不同的农业推广服务制度安排模式,这是推动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力,这就需要建立一种能够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农业推广制度变迁实际的多元化农业推广服务供给制度安排模式。构建以政府投资为农业推广服务供给的主体,农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推广服务供给的中介组织体系、各种形式的农民协会、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的农业推广服务供给体系以及教育与研究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共同发展,农科教有机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多元化农业推广服务供给体系。

 

参考文献
1、牛若峰《农业与发展》,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2、李云飞等《中国农产品市场开发与入世新战略》,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年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