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食物生产» 浅谈我省“场地挂钩”蔬菜基地现状与参与北京市场竞争的对策

浅谈我省“场地挂钩”蔬菜基地现状与参与北京市场竞争的对策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05-06-24 | 
【 字体:    

吴鸿斌

河北省农业厅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及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城市,为确保市场上农产品的质量,率先开展了以“食品放心工程”为主,采取新兴流通业态为辅的市场准入机制。我省作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大省,在占领北京市场方面发挥了比较优势,蔬菜占有相当市场份额,作为参与北京市场竞争主力军和载体的“场地挂钩”蔬菜基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看到,与管理逐步规范、门槛日益提高、竞争益发激烈的北京市场要求相比,基地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应对,适应新的变化要求,在竞争处于有利地位,成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省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关键。为此,就我省“场地挂钩”蔬菜基地的现状,北京市场的特点,如何提高基地的市场竞争力谈一些建议:

一、 “场地挂钩”基地的现状

1、基本形成了以北京市场为中心的分布格局

场地挂钩基地是去年北京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后,北京市农业局按照《北京市实施“场地挂钩”外埠蔬菜生产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的要求,予以认定的外埠蔬菜基地。其基本条件是具有法人资格、基地通过环评认定、商品具有品牌、种植有一定规模。目前,我省共有125家企业被北京市确认为“场地挂钩”基地,总面积达到467万亩,占全省蔬菜种植面积(2002年的统计数)的30.3%。从分布看,唐山、廊坊、保定认定的基地数量较多,分别占到总数的20.8%、16.8%、14.4%,加上张家口市(4%)、承德市(8%)两市,北京周边各市确认的“场地挂钩”基地数量占总数的64%,其余邯郸、沧州、邢台、石家庄、衡水、秦皇岛六市占36%,分别为9.6%、9.6%、5.6%、4.8%、4%、2.4%。从基地所属的类型看,主要为公司、批发市场、农技服务中心三类性质,分别占70%、9%、21%。这些基地中少部分为民营企业外,大部分的上级主管部门为市、县农业(或蔬菜)局。

2、生产、管理趋于规范

除批发市场类型的基地外,其他两类基本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管理模式。依托农业部门在技术指导、农资供应、检测手段、政策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为广大农民生产无公害蔬菜提供支撑。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对农民生产过程提出了要求,以确保蔬菜质量、客户需求和公司的需要,为顺利进入市场提供条件。各基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生产管理方式,如高邑县果蔬购销有限公司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对符合条件的颁发生产许可证,具备生产许可证的农民可与公司签订无公害蔬菜种植协议,作为公司的基地,对这些基地的地块和棚室统一编号,实行“五户联保”。生产过程中对基地生产情况及时监控,同时在公司内建立了蔬菜监测站,对农户的蔬菜进行抽测。凡生产操作或蔬菜质量出现问题,终止协议,取消基地资格。强化管理的同时,聘请3名高级农艺师为基地生产提供包括农药化肥科学使用、蔬菜管理等内容在内的技术指导。永年县永绿果蔬公司以河北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县农业局、蔬菜局、科委、林业局等单位的专家为技术依托,并在公司投资兴建的高科技果蔬示范园内,试验示范国内外名优特果蔬新品种,然后向基地推广。在管理上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编码、统一指导、统一检测、统一标签”的五统一模式。三河市绿色蔬菜开发中心利用本农业部门的优势,设立了生产技术站、农资供应站、种子检疫站、环境及产品质量检测站、贮加销服务站,各站明确了各自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任务,为农民生产提供全程服务。批发市场类的挂钩基地主要依托的是品种全、物流广的优势,其管理主要体现在进场的产品检测上和制约农户的手段上,此类基地都建立了初步的检测手段。青县清州镇蔬菜批发中心,在市场内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监测站,并逐步在中心所属的基地内建立村级检测站,进行质量把关。在中心所属的基地内,设立了总社和八个分社,进行了编码。总社每个月对分社进行随机抽查检验。

由于各公司企业注重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加大了生产与管理的力度,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品牌知名度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产品被评为国内、省内名优产品,今年的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上在种植业所有36个果蔬(不含食用菌)名优品牌中,场地挂钩基地的产品占了24个,达到67%。

3、产品在京的流向和销售相对稳定

据对部分基地调查了解,有部分地处中南部的基地产品没有进京销售,主要原因是离北京相对较远,运输成本高,产销差价小,没有利润,有些基地把菜发往东北或南方而不进京。进京基地主要集中在北京周边的市、县或者是批发市场类的基地,其具备了地理优势、品种优势、规模优势,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如廊坊市的大部分基地,张家口、承德、保定、唐山的部分基地,其中有些基地利用与北京有关方面的良好关系,建立起了较为稳定的销售渠道,据5月份我们对基地进京蔬菜量的统计,每天约在2800吨左右,约占整个北京市场蔬菜日需求量的1/5。从6月下旬到9月中旬,由于张家口、承德错季菜的大量上市,北京市场上的大白菜、甘兰、芹菜等蔬菜绝大部分来自张承两地,据对批发市场的初步统计,此季节张承两地蔬菜量占到市场的60%左右。到了深冬季节,我省基地蔬菜量大的品种比较集中,主要是胡萝卜、黄瓜、西红柿、土豆、芹菜等,精特菜以南方和山东的居多。从销售的渠道看,基地产品基本上从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流到了普通消费者手中,极少部分基地的产品以包装菜的形式进入消费集团。如廊坊的绿龙将包装菜送到了公安部,文安京文蔬菜配送站每天将上万斤的蔬菜销到京育公司,为中小学生配餐,效益明显高于批发市场的销售。

二、北京市农产品市场的现状与趋势

1、市场容量大,对进京蔬菜的要求逐步严格

北京市是一个拥有人口1600万的现代化大都市,人均GDP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单独衡量可排到世界第46位),其农产品的消费市场巨大,消费优质优价农产品的群体数量也十分庞大。全市日消费蔬菜1300多万公斤。由于北京的经济结构主要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的比重越来越小,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产品相当部分来自外地。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广大消费者对安全、卫生的农产品需求日益迫切,北京市政府于去年7月实施了“肉菜放心工程”,对外埠进京蔬菜施行“场地挂钩”制度。

2、农产品市场流通架构趋于简化,环节功能增强。

目前,外埠蔬菜进京的主要销售渠道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直接配送、超市。据统计,北京市经营农产品的市场410家,其中以批发经营为主的52家,零售为主的358家,年交易量762万吨。外埠蔬菜主要通过批发市场进入北京,再经各类早市、集贸市场、社区菜市场进入消费者手中,据调查,蔬菜的批发市场经由率达到90%,新发地、大洋路、八里桥、锦绣大地、岳各庄为北京的主要批发市场,其蔬菜的批发量占到市场总量的90%以上,我省基地的蔬菜也主要是通过这几个市场进行批发(流通模式见下图)。

从对超市的调查看,由于“人缘、地缘”优势,超市的生鲜蔬菜基本为本地企业占领,如京客隆、华普、超市发超市分别由天地生、华利丰、小汤山蔬菜公司或基地占据,并有长期的供销协议。

文本框=农产品供应者文本框=农产品批发市场文本框=社区菜市场文本框=个体商贩文本框=消 费 者
                            

文本框=产品经销大户文本框=超市
              传统流通模式示意图

但由于上述的流通模式存在着流通规模小、渠道杂乱;批发、零售功能在空间上混为一体,导致人流、物流混杂和环境污染;管理上缺乏对农产品卫生、防疫和安全的有效监控。因此北京市将大力发展新兴农产品流通方式,即“生产者或代理商――农产品经销公司――生鲜超市(前期为社区菜市场)――消费者”。提出的目标是到2005年,农产品经销公司的经由率达到20-30%,批发市场经由率70-80%,农产品的零售业中,连锁超市、社区菜市场的销售比重达到70-80%,早市、集贸市场的销售比重将为20-30%。到2008年,在现有基础上分别提高或降低10个百分点。为实现上述目标,措施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和扶持农产品经销公司,发挥其集约、关卡、标准化、引导等四大功能,使其成为今后农产品进入北京市场的主渠道。零售环节重点发展生鲜超市、无店铺销售公司和社区菜市场,后者随着发展向生鲜超市过渡。新兴流通模式示意图如下:

文本框=农产品供应者文本框=农产品经销公司文本框=生鲜超市(社区菜市场)文本框=消费者

 

 

 


三、“场地挂钩”基地在应对市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场地挂钩”基地的现状和产品在北京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及在应对北京市场的发展变化等方面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规模小、加工能力低、盈利能力不强。由于各基地企业绝大部分是由市县农业局投资组建的经济实体,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了生产、运输环节的基础建设,配套的加工、贮藏等手段不完善,只能从事初级产品的收购和运输,并且受到了季节和品种的限制,使得部分企业不能常年开展业务。企业的低利润,又导致了再投入的下降,形成一种不良循环。

2、大陆品种较多,销售渠道单一,形成自己相互竞争的局面。由于我省基地的蔬菜基本上为初级产品,主要是通过批发市场进入北京市场,单一的销售渠道造成在蔬菜的收获旺季,市场上某一种或某几种都来自我省,直接造成了产品的“卖难”和价格的走低。

3、品牌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大,优质优价体现不明显。一部分企业还处于农产品传统的的经营方式,散装、混装,粗放运输,当申报场地挂钩基地必须有品牌时,才想起给自己的产品“穿衣亮相” ,只用于追溯。还有部分企业基地虽具备了品牌意识,但缺乏树品牌、创品牌的手段,出现了“墙内开花,墙外不闻”的局面。

4、基地企业把握、了解市场的能力不强,缺乏创新性。由于企业对市场特点研究不够,趋势变化缺乏预测,生产的产品往往滞后于前沿需求,特别是对于北京这种消费层次较高的市场表现得比较明显,北京市场上新特蔬菜产品来自我省的较少,也影响到了我省蔬菜生产的“名气”。

四、应对措施

1、加快龙头企业的培育,成为新兴流通方式的竞争主体。市场竞争的主体不是农民,也不是政府,而是上联国内外市场,下连生产者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 “场地挂钩”基地正是我省参与北京市场竞争的主力军,是农民走向北京市场的载体。但从我省的现状看,必须加强对这些基地的培育,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为其机制创新、招商引资、市场融资创造条件,促其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壮大,使其成为具有辐射带动面宽、研发创新能力高、监管手段完备、自主投入多、品牌意识强的龙头企业。从这方面我们要向山东看齐,山东蔬菜加工龙头企业2000多家,资产过亿元的近20家。

2、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企业的最初阶段就要强化企业的品牌意识,把品牌的树立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手段,企业的知名度不等于品牌的知名度,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在这点上可借鉴外地经验和做法,如北京的平谷、大兴每年都举办大桃节、西瓜节,寿光举办蔬菜节,起到了很好的广告效应,促进了企业的形象和产品的销售。目前,省内单靠个别企业组织这样的活动,难以达到一定的效果,政府应出面有组织的举办一些活动,发挥政府的宣传推介作用。目前我省部分县果品有类似的活动,但品牌蔬菜宣传的较少。

3、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产、研和推广部门的有机结合,加大新品种试验示范力度,为基地的品种改良和更新换代提供有力地支撑;鼓励基地和农民种植新品种、使用新技术,做好农民的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

4、积极发挥政府的公共职能,为基地与市场的对接提供服务。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要适应新形势,改变工作的方式、方法,从过去的就生产抓生产,大包大揽的工作套路中解放出来,树立产、销、加的大农业观念。利用政府的公共职能,引导、协调、扶持、服务农产品流通企业,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条件,既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又符合WTO的“绿箱”政策。

5、进一步优化蔬菜产业布局,发展优势蔬菜产业。从我省的蔬菜生产现状看,已经形成了六大蔬菜生产区域,并且张承地区错季菜生产基地已经列为我国五大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但通过对北京市场和挂钩基地的调查,发现我省深冬菜的生产能力较低,市场销售品种缺乏特色,部分地方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向最适宜的蔬菜品种生产集中。因此,建议各地根据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形成区域明显、优势突出的蔬菜生产格局,为专业化生产、当地的深加工发展、规模化经营和产品宣传创造条件。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