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铁朝 边艳辉 河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张进文 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摘要:本文在全面分析我省蔬菜产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占领北京市场,借助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有利时机,全面提升我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和质量安全水平的主要措施和工作重点,对指导当前无公害蔬菜生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主题词:蔬菜;无公害;北京;奥运会
一、正确分析和认识我省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近十几年,特别是“九五”以来,我省蔬菜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蔬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转折。一是产品规模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全省蔬菜播种面积由1995年的613万亩增加到2003年的1602万亩,增长了1.6倍,平均年递增率23%;总产由1995年的2148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5903万吨,增长了1.8倍;蔬菜商品率达82%,省外销售率达50%以上,鲜菜及加工产品年出口量达30万吨以上。二是产品科技含量稳步提高。近年来,我省引进蔬菜品种360个,主栽品种达130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到86%以上;2003年设施瓜菜达到652万亩,实现了设施栽培、地膜覆盖和露地种植等多种生产形式并存,传统季节性生产向周年生产的转变。三是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全省已无公害蔬菜生产为突破口,大力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强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控制,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全省蔬菜环评面积达910万亩,383个、580万亩基地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44个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地产品合格率近年来始终保持在90%以上。四是产业效益不断提高。2003年蔬菜总产值378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41.7%,稳居种植业之首。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336元来自蔬菜产业,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7%。五是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目前,我省蔬菜中心批发市场138个,产地蔬菜批发市场443个,国家级定点批发市场16家,各类蔬菜加工企业520多家,蔬菜业农民专业组织1400多个,带动农户120多万户,促进了蔬菜产销和加工水平的提高。全省农业系统建设蔬菜加工配送中心26个,培育认定邯郸长青、定州天冠、永清翠仙等蔬菜名牌191个,蔬菜绿色食品18个,以石家庄冀农、廊坊绿龙、衡水邓庄、秦皇岛集发等为代表的经销、配送龙头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
尽管我省蔬菜产业保持了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蔬菜生产已开始由数量规模型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但由于数量规模型发展模式的惯性,导致了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速度较慢,大多数地方的蔬菜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日益巨变的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突出表现为五个不适应:一是产业规模与市场容量不适应。目前,我省蔬菜总产量居全国第二位,但仅占全国总产的10%。近年来与先进强省相比差距有拉大趋势,而与有的邻省差距有缩小趋势。二是蔬菜产品质量与讲营养、重安全的消费需求不适应。国内市场由过去的数量需求转向讲安全、讲卫生、讲营养,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尽管为我们提供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有利条件,但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国际市场竞争。目前,我省蔬菜产品内在的营养成分与消费者的需求上尚有差距,无公害、绿色蔬菜产品面积小、产量少、比重很低,安全性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产品结构与市场多样化需求不适应。目前种植的蔬菜品种产量较高、品质较差、存期较短;在产品结构上,大路菜多、精特菜少,普通菜多、特色菜少,单一品种多、花色品种少,与市场不同消费群体需求极不适应。四是产后处理及加工能力与市场精细化要求不适应。目前,我省蔬菜销售多为初级产品,因产后处理、包装、运输及贮藏设施不完善,产品深加工技术落后,还没有建立起严格的分等定级标准等原因,产后加工的水平和能力与市场精细化要求不相适应。五是产业化水平与大流通的要求不适应。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结合度比较低,储藏、运销、加工、保鲜能力不足,营销队伍很不健全,批发市场功能低、不完备,配送连锁等现代大流通方式刚起步,市场对生产的引导作用难以充分发挥。40%以上的蔬菜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难以进行统一技术培训和销售管理,市场风险正逐步加大。
二、对策措施
(一)瞄准市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蔬菜供给充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蔬菜市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注重数量,保障供给,向注重质量,保证安全和卫生转变,由萝卜、青菜的单一品种需求向注重花色品种多样转变,由自身需要向满足国际市场需求转变。只有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掌握了市场需求,才能提高市场占有率。瞄准市场,就是要使我们自身的优势,充分适应市场的变化。要发挥我省地理、区域和技术优势,以日光温室为重点,扩大设施蔬菜规模;加强对现有温室的改造和发展优型日光温室,提高深冬蔬菜生产能力;加快发展错季蔬菜,在提高本省秋淡季市场占有率的同时,重点开拓南方市场。瞄准市场,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品种结构,丰富产品结构,适应不同订单的需要。瞄准市场,就是要按照客户不同要求,严格按客户标准组织生产。瞄准北京市场,就应该按照北京的标准组织生产。瞄准奥运经济,就应该按照奥运经济市场的标准和要求安排生产。如果只顾按照自己的传统进行生产,而忽视了市场需求,我省的蔬菜将出现 “卖难”。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紧紧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在巩固现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下大力量优化产业结构,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高市场占有率。
(二)加强全程质量控制,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是增强产业竞争能力的关键一环。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加大全省无公害蔬菜质量管理工作力度,突出抓好以下六个重点环节:一是全面开展以韭菜、露地菜为主的集中专项整治活动。要按照《露地菜和韭菜专项整治实施意见》的要求,在前一阶段集中整治的基础上,查找问题和不足,抽调专门力量,采取切实措施,全面开专项整治活动,突出解决重点品种有害物质超标问题。二是加强农业投入品专项治理。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对违规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行为的整治力度,对重点品种、重点领域进行专项治理,力争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三是加大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推广培训工作。在蔬菜生产上重点推广抗逆栽培、无土栽培、微喷滴灌、生物防治等综合生产技术,普及蔬菜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实行标准化生产。同时,加强新技术引进与交流,组织知名蔬菜专家和一线生产、管理、技术推广人员对全省蔬菜生产进展和市场行情进行调研论证,举办各种类型的蔬菜培训班,组织现场观摩与技术交流。四是加大基地建设和管理力度。北京目前虽然还在实行双轨制,允许基地菜和非基地菜同步进市,但随着全国各地进京菜基地数量和面积的增加,以及蔬菜质量的提高,北京市将启动单轨制的市场准入,非基地菜在不远的将来会失去进入市场的资格,因此,必须要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同时还要加强基地管理力度,针对基地建设中存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通过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等措施,全面提高基地建设水平。一方面加大警示退出制度实施力度,环境条件不符合要求,管理体系、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产品质量有问题的基地,坚决取消其基地资格。另一方面积极推行产地编码,为质量追溯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四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各地要按照省农业厅下达的蔬菜质量例行检测方案,切实履行职责,按照方案要求,认真完成好本地区蔬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任务。各市也要充分发挥当地检测机构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制度,加强对基地、企业自检监督的同时,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定期检测和抽测,加大执法力度,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五是建立“产地准出”制度。为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解决蔬菜“三无”问题,各地要认真落实《2004年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编码工作方案》,在主要生产基地积极推行产品编码,强化生产责任意识,确保质量安全从生产到销售环节有据可查。同时,要积极建立“产地准出”制度,加强产地自检和监督,对不合格的基地产品严禁进入市场。
(三)加强合作,提高产业科技含量。要围绕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增强产业竞争能力,全面加强与国内外、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育种机构的合作,加大先进技术、设施及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力度,加强加工、储藏、保鲜、包装技术的合作研究与开发,全面提高蔬菜产业的科技含量。同时要加大六大蔬菜特色主产区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力度,聘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家与省、市、县农业部门一起组成专家顾问组,共同建立集科研、试验、示范为一体的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加快优良品种、高效设施、安全控害、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集成配套和示范、推广步伐,为做大做强我省蔬菜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特别是要根据奥运会需求特点,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瑞士先正达、荷兰瑞克斯旺、以色列海泽拉等国际知名种子公司合作,积极引进蔬菜新品种,每年引进优良品种100个,筛选出30个适宜我省种植的优种,示范推广面积50万亩。
(四)加大工作力度,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发展产业化经营是解决当前分散生产情况下有标不依、质量卫生安全难以控制问题,规避风险,延长产业链条的关键。各地要以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建设和订单农业为切入点,推动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一是要按照积极引导,群众自愿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引导标准化生产、新技术传播、农民自律、质量责任联保、扩大销售、共同发展等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实现其与产销龙头企业的对接。二是积极发展订单生产。要发挥我们的区位、产业优势积极开拓市场,推动产销衔接。要依托奥运经济,积极引导和帮助基地与客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三是完善产业链条。要针对我省蔬菜产后加工能力弱的问题,下大力气把分选、保鲜、储藏、加工、运输等环节抓上去,大力扶持发展速冻、腌制、罐装等深加工龙头企业,适当培育分级筛选、储藏保鲜等初加工龙头企业。大力提高蔬菜产业的延伸效益。四是创新流通机制。以京津及省内大城市的宾馆、超市、社区为重点,积极发展连锁配送、基地直销等新型流通形式,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建立“绿色通道”,实现“一条龙”服务。
三、当前的几项重点工作
为利用好我省内环京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省委、省政府将我省定位为“首都的‘护城河’”、“京津绿色食品生产和供应基地”、“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多年来,京冀农业部门优势互补,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对我省农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特别是最近北京市又决定与我省部分蔬菜生产基地进行共建活动,这对我省蔬菜产业的发展必将起到推动作用。北京是我省蔬菜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这一市场将得到迅速的扩张,对我省蔬菜产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省蔬菜一旦在北京市场受挫,将直接影响“菜篮子”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因此,我省各级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采取切实措施,在发挥好首都保障基地的作用,确保优质产品足额、及时供应的同时,积极促进我省蔬菜在北京市场销售份额的稳定和扩大。当前,笔者认为要认真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及早做好基地筛选和建设工作。针对北京市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政府和市场对蔬菜花色品种、内在质量、安全卫生和加工、包装等方面的门槛会进一步提高,我们要主动适应这些要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基地筛选和建设工作。要筛选一批环境条件符合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健全、技术力量雄厚的基地作为供应北京市场的特供基地,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并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确保基地产品质量符合相关要求,发挥好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和供应基地的作用。同时,要帮助基地和企业积极开展产品分等定级,按市场要求进行产品包装、加工和运输。二是加强对进京蔬菜产品检验检测。各地对进京的蔬菜基地的产品,要实行产地、生产过程和流通环节的全程监管,积极推行“产地准出”制度,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严禁进入北京市场,切实维护我省蔬菜在北京市场的信誉。三是加强与北京有关方面的沟通与合作。各地要与北京有关部门建立定期沟通制度,以便及时掌握情况,调整工作方案,指导工作的开展。同时,要加强与驻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协作,把更多的先进技术、设施、品种引进到河北,使我省成为北京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促进我省蔬菜产业提档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