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食物生产» 承德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承德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05-06-20 | 
【 字体:    

赵书根  于景龙  吕国萍  李晓丽

承德市农业环保站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能够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是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由于多种因素,我市的农产品生产虽然有一定的规模,但还存在着诸多隐患,应尽快得以解决,保证我市农产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一是无公害概念不清。近期一份调查答卷显示,将近10%的生产者包括部分基层领导对无公害农产品概念模糊不清,他们认为无公害农产品就是不用农药、化肥。错误的概念,无法正常或正确引导农民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从一定程度来说要依靠各级领导的支持,因此在各种培训过程中,不能简单的培训技术推广人员,应加强领导阶层的无公害教育。二是无公害意识淡薄。通过“张北蔬菜事件”和“香河毒韭菜事件”的背景来看,由于市场准入制度尚未全面实施,有害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在市场上难以区分,使得无公害农产品优质不能优价。施用禁用农药,产品质量下降,但成本也下降,相对来说经济利益增加。因此,只重数量和效益而不重质量的矛盾十分突出,对加入WTO和市场准入没有紧迫感、压力感。 虽然大部分人认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有人认为“优质未必优价”,经济利益的驱使,是生产者不进行标准化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农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过去由于单纯追求数量,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化学物质不能合理使用,加上工业“三废”及城市生活废弃物和污水灌溉,致使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及亚硝酸盐超标,直接威胁着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因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四是消费观念和生活水平一定程度上引起农产品质量下降。因为部分消费者对购买的产品主要看产品的外观及其价格是否低廉,而产品质量眼观又无法辨别。为了占领消费市场,生产者必须想方设法使自己的产品外观漂亮,降低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赖化肥、农药、激素等调节,从而引起农产品质量的下降。五是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水平低。以蔬菜为例,目前我市已制定了黄瓜、蕃茄、芹菜、菜花等13种蔬菜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规程和产品分级标准,又在蔬菜集中产区建立了20个植保社区服务站,提供环保型农药和配方肥,但有些基层领导对标准化认识程度不高,大部分农民对标准化认识不到位,基本知识缺乏,标准化生产、品牌销售意识淡薄。标准化体系总体上数量少,覆盖面较窄,产后加工、包装等环节空白,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特别是在流通、加工领域的标准化几乎没有相应准确标准。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础条件方面,虽然完成蔬菜产地环评,但产品认证数量较少,没有形成规模。蔬菜总体质量水平不高,没有知名的品牌。其它农产品生产也存在类似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农产品质量就不能全面提升。特别是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是大势所趋,产品达不到无公害,就不会有销售市场。六是监督检测体系不完善、检测力度不够。农产品品种多,涉及面广,监测体系不完善,目前的检测能力还远远不能覆盖全市农产品质量的抽检。另外,农业法律和政策滞后,对农产品的监督、检测和对超标农产品处罚还没有法律依据。同时由于检测是公益性事业,经费不足,检测运转难度较大,使监督检测难以规范化。七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足。在龙头企业建设上虽然下了很大力量,但存在着投入不足、数量少、规模小,企业功能不完善,没有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产品不能精深加工,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达不到国际标准,机制落后,管理跟不上等问题,这样的龙头企业远远不能带动全市农产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一是全社会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包括领导、消费者和生产者。通过宣传教育,使他们懂得,我国已加入WTO,市场准入制度逐步实施,必须改变目前农产品档次低、质量差、安全优质性能缺乏的现状。特别是我市农产品主要用于外销,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对环保的要求和京津等大城市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我市的农产品如达不到无公害化,不仅难以开拓新的市场,原有市场也有失掉危险。通过宣传教育,让人们懂得没有质量就进不了市场,谁掌握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二是搞好标准化制定工作,推行标准化生产。在原有标准化基础上加快标准制定步伐,按照市场需求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要求,尽快建立起农产品生产技术、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使农产品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都有统一的标准和操作规范。特别是要优先制定出本地主导品种和特色品种的地方标准。通过制定产品标准,达到同国际接轨要求,培育具有自己特色的品牌和拳头产品,扩大知名度。三是健全监督检测体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充分发挥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与各县检测站的检测能力。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加强检测的基础设施建设,让检测部门放下包袱,集中精力搞好检测工作,通过覆盖全市的监督检测体系,对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实行有效监控,保证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无公害化。四是壮大培育农产品质量信得过的龙头企业。要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提升农产品质量的重中之重工作来抓,要通过扩大开放引进一批龙头,嫁接改造培育一批龙头,政策扶持壮大一批龙头,发挥龙头组织的带动作用,把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公司+标准+基地+农户”的模式,让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要通过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基础组织、行业协会,重点培育个体私营大户等措施,提高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五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的源头控制。对以种子、农药、化肥等为主的农用物资市场加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农用物资的违法行为,确保源头净化。严格执行市政府下发关于禁止使用35种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文件要求。大力宣传推广新型、高效、无毒、无污染、绿色生产资料,为农民建立正常的供货渠道。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要把推进标准化生产与发展产业化经营、建设农产品基地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标准控制。各级领导要集中各方面可利用资金,向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倾斜。

总之,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由于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是近几年来新兴产业,所以在其生产、流通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受传统耕作习惯影响,农民尚需一段接受过程。二是市场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真伪难辩,生产者只知喷洒农药可治病虫,施肥增产,而不考虑用农药、化肥的种类,致使农产品的农药、化肥残留超标对消费者的毒害后果;三是消费认识问题,一部分消费者只图少花钱多购物,而不考虑食用有害的农产品对自身的严重毒害后果,四是无公害农产品成本较高,投资数额大,如果没有一定的资金扶助,推广此项技术有一定的难度;五是销售上有一定的难度,缺乏认可标志,优质难以优价。目前应该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要利用各种手段、多渠道地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知识讲座和培训。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行市场准入,不合格农产品一律不准进入市场交易。让广大生产者认识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是大势所趋,不断增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强化标准,严把质量标准关。进一步完善建立农产品主导品种的无公害生产地方标准,并通过认证,严把农业投入品管理关,加大执法力度,大力宣传推广新型、高效、无毒、无污染绿色生产资料。通过基地和市场检测,让符合标准的无公害产品进入市场。三是有针对性的搞好培训,加强指导。根据不同的农产品品种栽培技术要点,不同季节,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资料、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抓好常规实用技术、关键技术的培训。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