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友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1、导言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在加快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作用已日趋显现。为进一步推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本文从我国农业发展实际和标准化的原理出发,认真总结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践,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合理内核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必须坚持做到采标综合化、基地规模化、管理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产业化和应该抓好的几项工作。
2、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实践
2、1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农业标准化是指农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其包括一项标准的制定、组织实施和在实施中对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整个过程;狭义农业标准化是指农业标准的推广应用过程,具体地说,就是农业标准在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项活动中的大而化之和广而化之。后者就是本文中的农业标准化含义。
2、2 农业标准化原理 根据标准化原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农业标准化原理除了简化原理、统一原理、协调原理、最优原理之外,还有适应原理。
2、2、1简化原理 简化是标准化的最一般原理,标准化的本质就是简化。农业标准化就是要通过对特定生产经营环节必要、合理的标准推广应用过程把多余的、可替换的、低功能的生产经营活动简化掉,以达到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最佳效率的目的。
2、2、2统一原理 标准化与统一化是相辅相成的。农业标准化的统一原理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所规定的一致性,其间简化、统一和取得一致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与被简化、统一和取代前的生产经营活动功能上具有等效性和高效性。
2、2、3协调原理 所谓协调就是和协一致、配合有力。协调原理要求在农业标准制定和推广实施过程中根据主要农业生产经营环节坚持综合配套、协调一致,以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
2、2、4优化原理 农业标准化的最终目的是取得农业生产经营的最佳效益。因此,在农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实施过程中必须讲求最优化,精心制定,精心选择标准,精心组织推广实施。
2、2、5适用原理 农业标准化的核心是推广应用标准。适用原理就是针对同一类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存在的多样性、繁杂性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用的农业标准,以获取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3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实践 农业标准化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按照农业标准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范围的扩大来分,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业生产标准化,其主要特征是围绕农产品生产制定标准,推广标准;二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开始逐步重视并加强优质、安全方面的标准化,其主要特征是农业标准化工作向农产品产前、产后环节延伸,开始更加注重市场交易和消费者的需求;三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农业标准化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推动了我国农业标准化全面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基础较为薄弱,标准体系不够完善,农业标准的推广应用难度较大,标准化程度很低,目前农业标准化工作仍处在示范推动阶段,与农业现代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要求差距较大。
2、4我国农业标准化的主要限制因素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较低,农业标准化的发展面临着许多限制因素,从实践来看,农业标准化的主要限制因素有:农业地域广阔,自然资源分布和生产力水平很不平衡;农业生产经营分散,社会化服务水平比较落后;农民文化素质亟待提高,加之农业标准知识普及不够;农产品加工业很不发达,农业链条不完整,很不利于农业标准的推广应用。
2、4、1农业地域广阔,自然资源分布和生产力水平很不平衡,增加了农业标准的适用难度。我国横跨 经度,纵履 纬度,地形地貌多样交错,一个省区内都存在山、丘、平、圩、湖多样地形,动植物品种资源丰富,农牧渔产品繁多,加之农业生产力水平参差不齐,使农业标准的适用性降低,严重影响了农业标准的推广应用。
2、4、2农业生产经营分散,社会化服务水平落后,使农业标准的预期效果难以显现。目前我国广大的农村仍然以分户生产经营为主,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还很薄弱;同时随着农业市场化步伐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亟待提高,使农业标准在推广应用过程中所需的技术、物质、资金等配套服务难以实现,很不利于农业标准实施效益的发挥。
2、4、3农民文化素质亟待提高,农业标准知识普及不够,加大了农业标准的推广难度。从总体来看,我国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文化素质不高,尤其是近几年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力进城务工,加剧了农民文化素质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矛盾。同时,我国大多数地区农业标准知识的普及工作刚刚起步,因此,农业标准缺乏良好的推广应用基础,增加了农业标准化的难度。
2、4、4农产品加工业很不发达,农业链条不完整,使农业标准的价值难以实现。由于我国农业工业化程度较低,农产品加工业很不发达,我国水果采摘后的加工、储藏率只有20%多,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的产业链条很不完整,使农业标准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有效价值难以通过有效的加工、流通和消费来实现,即优质优价。
3、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践 从“九五”开始,为了加快农业标准化步伐,各级农业、质监部门逐步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力度,尤其是“十五”以来各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有效的促进了农业标准化,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初步统计,全国已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0多个,其中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00多个,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400多个。尤其是各级农业部门建立了一大批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有效地促进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建设中涌现出了许多成功模式和典型,积累了许多经验和做法。总结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建设实践,主要有以下值得注意的合理内核。
3、1采标综合化 农业生产经营是个多种自然、社会因素的综合化过程,选择采用适用的农业标准是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首要条件。综合全国已建的2000多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情况,各地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坚持按照农产品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围绕产品质量标准,充分考虑农业的地域性、生产力水平的适应性和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的特殊性,组装配套成综合完善的农业标准体系,力求使推广应用的农业标准有效满足农业生产经营各项活动的个性需要,确保示范区内的农产品生产、经营全过程各个环节有标可依,努力提高农业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3、2基地规模化 基地规模化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基础条件,即为农业标准的统一推广应用提供了生产经营和示范带动的基础。因此,各地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普遍要求集中联片,并且把规模化基地作为公司连基地带农户的关键环节来抓,使之按照农业标准的要求,统一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使之整个基地达到总体的规模效益。
3、3管理标准化 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核心要素,是规范、简化各个农业生产经营环节行为的关键。各地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根据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和主要环节,选择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实现农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管理标准化。以粮食生产为例,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必须围绕粮食质量标准而组织配套相关的生产经营规范,使粮食从选种、整地、播种、栽培以及病虫防治、收获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实行标准化,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粮食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必要、合理的简化,最终实现粮食质量标准的要求。
3、4服务社会化 做好产前、产后的社会化服务既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客观需要,也是农业标准化优化原理的内在要求。各地在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过程中,坚持开展统一品种、统一供应种苗、农药、化肥、饲料等生产投入品、统一开展疫病防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购销,努力使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最大程度的满足农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保证国家有关农业投入品使用的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使农业标准化的预期目标得到最好的实现,使示范区建设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3、5经营产业化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行经营产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各地在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过程中得到广泛认同的创新之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行以企业、流通组织和各种服务协会为龙头,连基地,带农户,创造了许多农业产业化模式,使农业生产与加工、流通环节之间相互协调,解除了生产后顾之忧,保证了加工、流通农产品的品质,使农业标准推广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价值得以实现,增加了农民收入,有效的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4、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步伐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标准化的意见》,国家农业部和标准委联合印发了《关于》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发展我国农业标准化的目标与任务、主要措施。为此,要切实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步伐。要按照农业标准化的原理和各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经验,有效指导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保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农业标准化原理得到有效利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得到有效推广,要注意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4、1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步伐 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步伐,必须坚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为核心,以农业现代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为导向,以国际、国家标准为基础,以满足农业生产、加工、流通、贸易和消费需求为目的,使之尽快形成结构合理,内容齐全,体系健全的农业标准体系。当前要特别加快优势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步伐,以满足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生产、加工、流通、对外贸易的需求。
4、2加快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农业部根据全国农产品区域布局,研究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计划。因此,要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抓好主要优势农产品的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快农业标准化步伐,扩大示范推广覆盖面,提高主要优势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4、3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实行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既是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因此,一是要把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建设示范区的重要条件;二是要加快发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产业化龙头企业步伐,围绕优势农产品发展的实际需要,精心培育相关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统一服务、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保证示范区建设的实际效果。
4、4加快农业标准化知识的培训与普及 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严重阻碍了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应用步伐,也是影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步伐的主要因素。面对我国大多数地方农民文化素质水平实际状况,要下大力气抓好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和普及工作,首先是抓好各级农业管理干部的标准化技术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其标准化管理水平,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标准化管理干部单位;二是要加大农业标准化知识普及力度,努力增强社会农业标准化意识,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要认真抓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标准化培训工作,努力做到干部懂的标准,农民会用标准,保证示范区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管理实现标准化。
5、结论 综合上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是加快农业标准化步伐的有效措施。根据各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实践,要切实加强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科学指导,应用农业标准化原理,认真总结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及其合理内核,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抓好配套保障工作,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春田编著 《标准化基础》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1年9月 2、张玉香 金发忠 魏启文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研究报告》2000年 3、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质量标准》(2004年第4期) CN 11―4863/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