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食物生产» 对唐河县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的调查与思考

对唐河县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的调查与思考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05-06-09 | 
【 字体:    

刘冰宏
河南省畜牧局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 

 

  唐河县是河南的畜牧业大县,笔者通过对唐河县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的调研,谈谈畜牧业标准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唐河县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的现状及特点

唐河县位于豫西南南阳盆地东部,全县辖7乡13镇,人口128万,其中农业人口116万;耕地200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唐河县立足资源优势,把畜牧业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采取政府引导,项目支撑,加大投入,科技长入等有效措施,使其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2002年,全县牧业产值14.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4.6%。为适应加入WTO畜牧业发展新形势,推动畜牧业走科技型、外向型路子,增强市场竞争力,唐河县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的要求,不断推动标准化生产,以此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其特点是:一是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强力推进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唐河县畜牧局紧紧抓住唐河县作为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建设的机遇,制订并实施了《唐河县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方案》,形成了优质肉牛、肉羊、生猪、肉兔、桐蛋加工等五个基地。二是建设标准化规模饲养场。在规模饲养的发展上,唐河县坚持发展标准化规模饲养场,使新建场规划布局合理、建场规范、标准较高。2002年,全县新建标准化规模饲养场21个。三是加强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积极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提高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唐河县依托中国农科院、省、市、县畜牧部门的技术力量,经常对饲养场户进行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不断推广先进饲养管理技术,借助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帮助饲养场完善管理制度和各项记录,对饲草、饲料、兽药、添加剂的投入到品种质量进行全方位控制,使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和档次不断提高。先后已有5家畜牧企业通过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3家企业获上海、北京等城市市场准入。四是产业化的发展为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地。唐河县先后建起了县肉牛产业集团、湖阳黄牛合作社等龙头企业,牵拉辐射带动了全县畜牧业发展。肉牛集团以南阳黄牛为原料开发生产的“群发牌”生熟系列产品,获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

2.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唐河县虽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重视标准化生产,意识超前,行动较快,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整体上讲,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方面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2.1宣传、培训不够,思想认识有差距。一部分饲养业主由于缺少对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标准的学习和培训,对标准化生产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不愿积极参与,尤其是养牛、养羊和养鸡的业主,由于产品大部分销在当地,认为标准化生产反而增加成本,降低了竞争力。

2.2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和管理法规不健全,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不具有强制性,产地认定与企业实现效益不同步,饲养业主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积极性不高。

2.3专业场建设标准不高。由于目前发展畜牧业的大部分业主仍为农民,资金短缺,一大部分场舍简陋,存栏量低,离标准化饲养场建设标准相差甚远,甚至一部分专业场类同于养殖大户,管理落后,效益不高。

2.4产业化基础薄弱。全县龙头企业少且规模小,带动作用不强,不能形成“基地+公司”的产业化格局,也就不能组织基地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

2.5专业协会组织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由于受经济制约,加上农民小富即安思想,全县较大的协会除古城养兔协会能提供多种服务外,其他民间经济组织基本不能指导、服务群众,更谈不上取代政府从事生产指导、信息服务和产品销售服务。

2.6外部环境仍不够宽松。一是国家产业政策仍未从“以粮为纲”上调整到“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上来。因此表现在用地上,建场仅能建棚舍式,否则视为永久性建筑而征收各种建设费用。二是资金上,基本没有专项资金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场。三是技术服务上,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国家不投入,地方财政无力解决,收费服务又受限制,而目前政府片面强调指导生产无偿服务,技术人员吃饭与服务成为矛盾,因此,对畜牧企业标准化生产中的产、加、销系列化服务乃纸上谈兵。

3.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的思路和措施

标准化生产是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条件,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世贸规则,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因此,今后一个时期,畜牧业的发展必须走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的路子。

3.1以规模饲养场建设为重点,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

一是加大标准化规模饲养场建设力度。对新建规模饲养场,从规划布局,场舍设施都要按照规模大、起点高、标准化程度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要求进行建设,使其基础条件符合标准化生产要求。

二是兴建一批饲养小区。要因地制宜建设专业饲养小区,吸引专业大户到小区来发展畜牧业。小区建设要按照“政府引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模适度、相对集中、人畜分开、统一建设”的方针,保证小区建设规范;要引导饲养小区成立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不断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在生产中积极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用料、统一用药、统一防疫、统一管理和统一销售”,从源头上确保畜产品质量。

3.2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靠产业化提升畜牧业水平

畜牧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畜牧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是培育龙头。对已具有一定规模和加工销售能力的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要重点培育,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扩大生产规模,拓宽销售渠道,使其成为龙头。

二是大力推广“龙头+基地”的经营模式。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基地建设要按照《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建设,从而保证龙头企业的原料全部为优质无公害畜产品。

3.3以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基地示范带动作用,在标准化生产上力求新突破。各级政府和畜牧部门要加大投入,创建国家、省、市、县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充分发挥基地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畜产品产地环境、畜牧业投入品、生产过程、防疫等环节的管理,提高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3.4进一步加快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的有效措施,各级政府和各有关单位要加大工作力度,出台政策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支持畜牧企业积极申报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畜牧企业要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和《河南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细则》等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规范生产管理,积极开展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申报工作。通过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推动畜牧业标准化生产。                           

3.5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措施。要强化检测手段,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同时,加大对“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和饲料添加剂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净化兽药和饲料市场,确保畜牧业投入品的质量。

3.6大力发展种草养畜。种草养畜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组织标准化生产的基础。要结合退耕还林工作,通过宣传发动,典型示范,不断探索新的种植模式,大力推行林草套种、果草套种,实现林草牧一体化开发。要搞好种养结合。强调种草必养畜,养畜必种草,以养畜带种草,以种草促养畜。逐步使草食动物饲养场通过种草养畜来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3.7要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继续推广黄牛冻精配种和以德国黄牛、皮埃蒙特与黄牛的三元轮回杂交改良技术,生猪人工授精和肉羊冻精改良技术,提高畜禽品质。

3.8要加大动物防疫力度,依法开展动物防疫和检疫工作,实施行政、技术双轨目标责任制,着力解决好疫病的控制问题。

3.9加强宣传、培训和监管,不断完善畜牧业标准体系和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

一是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加强畜牧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增强饲养场业主的标准化生产意识。

二是各地在宣传贯彻畜牧业国标、行标的同时,要不断制定、完善饲养操作规程等地方标准,形成较完善的畜牧业标准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对畜牧业相关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真正使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落到实处。

三是乡镇畜牧兽医站要利用自己的特长,采取多种形式,向群众提供技术、信息以及防病治病服务,在服务中发展壮大。

3.10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畜牧业作为我省农村今后相当一个时期的重要支柱产业,要使其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必须把标准化生产抓紧抓好。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必须提高认识,加大对畜牧业标准化工作的投入,制定有利于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政策,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推进此项工作。要转变观念,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为科学的管理方式,变抓数量的增长为抓质量的提高。同时,要把标准化生产水平纳入畜牧业目标考评内容,进行经常性的督查考核。畜牧部门要把服务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为今后服务畜牧业发展的重点,不断完善检疫监测手段,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以此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畜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