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东1 李晓莉1 王新宇2 张东2
1淄博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淄博市农业局
摘 要: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产品无论从产量还是数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农产品质量还不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需要。本文就实施农业标准化,可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效益,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阐述了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必要性;并就当前农业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二是搞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三是完善农业标准化投入政策,四是加强农业生产管理的企业化。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 绿色壁垒 农产品质量
随着市场经济的充分发育,对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对传统农产品的需求呈现为相对饱和的情况,而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量相对增大。我国加入WTO后,展开了新一轮的国际贸易竞争,绿色壁垒成为发展国际贸易的新型壁垒。这就要求农业必须要由追求数量型的传统生产模式向强调质量型的现代生产模式转变,必须要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则,对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运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促进先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质量,以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应对国际贸易竞争。
1、农业标准化生产势在必行
1.1国内市场需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质农产品需求量增大。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产品无论从产量还是数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市场对传统农产品的需求呈现为相对饱和的状况,而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量相对增大。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对外来蔬菜实行了市场准入管理制度,对没有无公害等产品质量认证的蔬菜严加控制,直至拒绝进入市场。二是农民增产增收缺少切入点。在国内,农产品买方市场已形成,由于传统农业的产业链短,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农产品附加值低,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农产品卖难、价格下跌、农民增收困难。
1.2国际贸易的需要
随着加入WTO,我国农产品在进入国际市场的过场中,虽然没有了关税壁垒,但却面临着新型的国际贸易壁垒――绿色壁垒。一些西方国家借保护环境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制定了一系列歧视性环保政策,形成了绿色壁垒。这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严格的卫生检疫制度。1996年我国冻鸡因不符合欧盟卫生检疫标准,被禁止进入欧盟市场。1998年欧盟兽医专家考察团来华考察,认为我国的防疫检疫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不符合欧盟要求,继续禁止我国向欧盟出口禽肉。日本1999年1月出台的《家畜传染病预防实施细则》中规定,中国等9个国家的猪、牛、羊肉及其制品要经过指定设备加热消毒处理后才可进口,这无疑会增加我国猪、牛、羊肉的出口成本。另外,日本的《植物检疫法实施细则》使我国的大部分蔬菜和瓜果类产品出口遭到严格限制。二是严格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标准。由于许多发达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了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使我国牛肉无法进入欧盟市场,猪肉和牛肉几乎不能出口到美国,龙眼、柑橘、苹果、香梨等均不能出口到美国。三是农药及有毒物质残留量。一些国家通过制定近乎苛刻的产品质量标准,来达到限制商品进口的目的,如日本对进口大米的检测项目从42项增加到102项,对克球粉药量残留超过0.01ppm的冻鸡拒绝进口,从而使我国一些商品因未达到要求而遭退货。四是包装。1998年我国输美木质包装由于含有天牛而受到限制,随后,加拿大、英国也迅速对我国木质包装进行限制。五是保护动植物物种。1995年,美国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宣布对中国的虾类制品实行“自动扣留”,其原因为我国的渔船上没有海龟逃生装置,危害了海龟的生息。
为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要求,突破贸易壁垒,推动我国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我们必须要充分运用好WTO的农业规则,调整农业相关政策,实施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2、实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2.1对农业标准化建设认识不够
有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部分基层干部对农业标准化建设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思路不清,自身优势发挥不出来,错失发展良机,影响了工作的进展,导致面上工作开展不开。同时标准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千家万户的积极参与。但由于大多数生产者的文化水平不高,受传统农业分户经营、分散生产的小农经济影响较深,对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的标准化生产模式的接受还需要时间。
2.2经营分散,规模化程度低
我国农业生产基本上还属于农户分散经营形式,缺乏农业经济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等)对农业生产进行统一规划、指导和规范运作的体系,造成农产品生产销售无序竞争,产品品种杂乱,产品质量存在着差别(如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不同),但农产品在市场上同样都能销售,这就使生产者只追求产品的数量和外观,忽视了产品的内在品质。有效地进行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是保证农产品标准化的最佳条件,在现行制度和现实条件下,就迫切需要龙头企业或农村经济组织对农产品基地实行协调和规范。
2.3标准化体系不健全
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广,内容丰富,这需要统一协调,统一规划。涉及农业标准化的部门各自按照自己的计划组织实施,造成政策不畅,组织混乱的局面。尤其是市级以下的各级行政单位,存在权力分散,难于协调,造成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健全或重复建设,工作进展速度慢等现象。
2.4农业标准化建设资金不足
实施农业标准化是一项基础性建设,对农业设施、生产技术要求高,前期资金投入多,既需要多方筹集资金,又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单凭一家一户的投入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从现实运行情况看,政府投资相对较少,扶持的力度还不够,导致农业标准化建设速度不快,质量不高。
3、实施标准化的对策
3.1加强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实践证明,农业标准化工作能否开展起来,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关键是要加强领导。对农业标准化的认识更应超前一步。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都要总揽全局,加强统一领导,制定农业标准化的规划或计划。对农户采取示范引导的方式,使其逐步接受这种生产模式。
3.2努力搞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农业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作,要明确职责,切实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必须把涉及农业标准化的有关部门有机地组织起来,建立一个体系,形成一个合力,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和农业标准化服务体系。工作中各有关部门各尽其能、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发挥各自优势。
3.3要不断完善农业标准化投入政策
解决好农业标准化经费的积累机制,按照分层次建立、多渠道筹集的原则,建立起各级农业标准化发展基金。各级政府积极参与,逐步加大投资力度,并鼓励和引导企业和个体私营者在建设区域内投资,解决财政紧张的局面,同时使投资者获得很好的效益,实现双赢的良好效果。
3.4加强农业生产管理的企业化
管理企业化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联合方式,构成一体化联合体,实行合同契约制度,全面经济核算制度,对全系统实行企业化管理,这是从组织形式上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标准化就是建立起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生产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化系统。这就是说,不仅要管好生产技术标准,同时要抓好管理标准制订与贯彻,建立起完善的企业标准化系统。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按照农业标准化的要求,抓好基地的管理,抓好农户的管理。并通过此措施使分散的农户有统一的生产技术标准,解决一家一户各自为政的分散经营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