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绍了金坛市全面实施生态渔业的成效与经验;依靠注重行政推动、渔业标准化、科技创新、中介组织、依法监管等措施,促进了金坛市生态渔业的全面发展;并找出了生态渔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理念和措施保障。
我市地处太湖流域,境内河沟纵横,池塘密布,湖荡众多,全市水域面积达40万余亩,渔业资源相当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近年来,我们运用生态学原理,按照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立足于优化生态渔业环境,通过行政引导、科学规划、服务推动、典型示范等措施,使全市生态渔业得以快速发展。生态渔业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全市25.5万亩养殖水面,目前初步构筑了五大生态渔业经济板块。即以沿湖地区为主的13万亩河蟹及蟹池套养鳜鱼、青虾生态养殖区、以朱延线为主的3万亩鱼虾混养生态养殖区、以镇广线西侧为主的0.5万亩鱼鳖混养生态养殖区、以城郊为主的3万亩鱼蚌混养及以集体鱼场为主的5万亩常规鱼80:20模式化生态养殖区。生态渔业技术应用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市坚持走产学研之路,广泛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对河蟹健康养殖、蟹池套养鳜鱼及青虾养殖、鱼虾混养、生物生态防病技术、长荡湖水草资源改良与保护、蟹草轮作、水域环境调控等一系列生态渔业技术进行试验研究与推广应用,均取得较好成效,有力促进了一大批生态渔业养殖类型和基地的建立,充分发挥了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共生优势和生态位的整体效应,从而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据测算,我市生态渔业发展的科技贡献率近65%。如河蟹养殖实施生态养殖后,养殖亩效益从1000元上升到2000元左右,并且质量和规格都有明显提高,因此创立的“亩放500只自育蟹种、亩产60公斤商品蟹、平均规格150克/只、亩效益在2000元以上”的“小群体、大个体、生态型”河蟹健康生态养殖模式被省有关专家和领导称为“金坛模式”,对省内外河蟹养殖产生了巨大的辐射效应。因此,我市被农业部列为长江中下游优势出口河蟹养殖区。水产品与环境质量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生态渔业不断发展也促进了我市水产品与环境质量的建设,经部、省、市多次对我市水产品质量和水域环境进行监测,检测结果均符合无公害行业标准,作为全市养殖水源地长荡湖水域富营养化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擦亮了长荡湖这张生态渔业“名片”,从而表明,我市水产品与环境质量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3年,我市盛产的长荡湖牌河蟹、鳜鱼被农业部确认为全国首批无公害农产品,建昌镇的鲢鱼、鳙鱼、异育银鲫、牛蛙、直溪镇的青虾、儒林镇的甲鱼、青虾、指前镇的河蟹也获得了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由此我市获得了江苏省无公害水产品基地认定整体推进先进县(市)的称号,长荡湖中华绒螯蟹无公害养殖基地也被列为江苏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生态渔业品牌不断做大做响。2003年在上海举办的《江苏省优质大闸蟹名牌推介会》上,长荡湖牌河蟹获得了金奖和金奖蟹星形态最佳设计奖,在香港推介会和义卖活动中又获得了“蟹后”称号,深受沪港市场与消费者的青睐,并吸引了香港五丰行有限公司领导前来我市长荡湖进行实地考察,长荡湖优美的生态环境和长荡湖牌河蟹绿色的品牌形象,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达成共同建设专供香港河蟹出口无公害生产基地的意向性协议。同时,我市有5只水产品获常州市名优农产品称号。
一、实施生态渔业的主要经验
1、行政推动是生态渔业发展的保证。
近年来,我市的渔业经济总量一直占大农业比重38%以上,每年为全市38.4万农民人均增收达100元左右,渔业经济已成为我市农业经济中左右农民增收大局的支柱产业。为实现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发展生态渔业作为我市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农业副市长任组长,农林、环保、水利、质监、财政、科技等部门领导为组员的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生态渔业办公室,具体负责生态渔业建设工作。各镇(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生态渔业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为加大镇、村对以生态渔业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建设的推进力度,市政府还出台了《金坛市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并每年拿出200万元资金,对在示范园区建设、标准化制定、无公害生产基地及产品认定等方面的成绩突出的有关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与奖励。因此,行政推动不但有效保护了全市生态环境,也相应加速了我市生态渔业发展进程。
2、渔业标准化是生态渔业发展的关键。
根据生态渔业发展的实际,我们对国家、行业或地方有关渔业标准进行广泛宣传,并层层组织培训,开展分类指导,达到家喻户晓,使广大养殖户严格按“标”生产并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近年来,全市每年举办以生态养殖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培训班30多期,受训3000余人次,印发先进适用技术资料5万余份,不断提高了广大渔农民的生态养殖技术水平。同时,我们认真总结地方先进生产经验,结合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按照HACCP原理的要求,制(修)定了一批符合生态渔业要求的无公害水产养殖企业标准。目前为止,我市先后制定了无公害中华绒螯蟹、鳜鱼等产品标准及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无公害鲢鱼、鳙鱼、异育银鲫、牛蛙、青虾、中华鳖、珍珠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等13个企业标准,并通过专家审定,获质监部门登记备案。其中无公害长荡湖中华绒螯蟹、青虾、异育银鲫、牛蛙养殖技术规程已上升为常州市农业地方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有力推进了我市生态渔业建设尽快步入了规范化轨道。
3、科技创新是生态渔业发展的源动力。
我们在生态渔业典型试验示范及推广辐射过程中,着重抓了四个方面的关键技术措施:一是按照生态位原理,优化了养殖模式。在常规水产品方面,全面推广80:20模式化养殖,根据生态学的原理,突出主养品种,适当搭配其他如青虾、乌鱼、甲鱼、黄颡鱼等名特优水产品种,达到优势互补、质量改善、效益增加的目的;在以河蟹为主的特种水产方面,研究和大面积推广应用了“小群体、大个体、生态型”河蟹生态养殖模式和轮养、套养、混养鳜鱼、青虾、翘嘴红?等名特优水产品的生态养殖模式。二是按照食物链和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突出了水域生态环境的调控。采取生物、物理措施调控水质,使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如河蟹生态养殖通过水草种植、螺蛳移殖、适当混套养花白鲢、鳜鱼、青虾等技术措施,结合机械增氧、注水的办法,不但营造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而且有效提高渔业资源利用率。据调查统计,全市仅河蟹养殖一项年投放螺蛳就达5万余吨、种植水草1万多吨,营造了“水下草原”景观,为河蟹养殖提供了优良的生活和生长环境,确保了河蟹养殖的产量、质量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提高。三是按照生物技术工程原理,注重了生态生物防病技术的应用。在水产病害防治方面,坚持“预防为主、生物生态、综合防治”工作方针,从源头抓起,一着不让。即在抓好池塘彻底清淤生石灰消毒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生态、生物防治技术。近年来,EM原露、光合细菌、西菲利等生物制剂在我市水产养殖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每年应用150余吨,应用10万亩次以上。生物制剂的应用不但修复了水域环境质量,大大降低了水产病害发生率和死亡率,而且使水产品产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四是按照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确立了长荡湖生态渔业模式。长荡湖是一个多功能的湖泊。近年来,在设立繁保区和湿地生态保护区的前提下,通过网围合理蟹草轮作、注重物质再生利用等生态技术措施,达到了提高长荡湖资源利用率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协调统一,也促进了长荡湖集生产、观光、餐饮、游购于一体的观光休闲生态渔业基地的建设。据调查统计,在河蟹销售高峰期(双休日)每天接待市内外旅游人数4000人次左右到长荡湖观湖景、品湖鲜、购湖蟹,全年长荡湖接待10万人次以上,仅餐饮、游购一项营销额就达2500万元以上。
4、中介组织是生态渔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近年来,为了适应新形势,我市充分发挥了行业协会行业自律、行业协调、行业代表、行业服务的功能,成立了各类水产专业协会、合作社达18家。这些中介组织根据国内外市场对水产质量的要求,按照产前抓质量引导、产中抓质量管理、产后抓质量监管的原则,内联养殖户、外联市场,不但要为广大养殖户提供生态渔业发展所需的技术、种苗、渔药、饲料、信息等方面统一的技物服务,而且还进行市场调查,积极组织生态渔业产品营销,为做强做优我市生态渔业经济作出了贡献。如我市长荡湖蟹业协会,今年已与香港老三阳南货食品公司签订了第一批100吨河蟹出口订单,与此同时,建昌特种蛙协会的首批10吨牛蛙也出口到了美国旧金山。因此,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养殖户发展生态渔业的积极性,从而有力地推进了生态渔业的发展。目前,一个“协会+基地+农户”的生态渔业产业化格局已基本形成,并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5、依法监管是生态渔业发展的保障。
为确保生态渔业的顺利开展,真正做到堵“源头”、控“龙头”(市场),就必须加强依法监管力度。为此,除加大城市生活和工业污染的监管力度外,我市还着重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渔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我市规定凡是渔药经营单位(个人)都必须持证上岗,并实行“五个统一”管理,即统一渔药品种和质量、统一进货渠道、统一渔药价格、统一渔药处方、统一跟踪指导。同时由市农林局、质监、工商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市范围内的渔药经营单位,开展定期与不定期性的执法检查,凡发现违规销售渔需物资的单位或个人一律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查处,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通过以上监管大大改变了原先渔业投入品市场混乱的局面。二是加大水产品市场监管力度。近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水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生态渔业发展水平,我们在城区中各大农贸市场内采取设立无公害水产品销售摊位,挂牌公示产地和饲养管理等管理措施,确保了水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让广大消费者吃上了“放心鱼”,而且供不应求,充分展示了生态渔业的发展前景。此外,为进一步加大水产品质量科学监管力度,2003年经市政府批准投资100余万元,筹建了我市农畜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因此,上述举措为我市生态渔业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几年来,我市在全面实施生态渔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仍有少数单位和养殖户传统因循守旧式的养殖观念尚未彻底更新,存在着渔业资源利用不合理、养殖模式不科学等问题,影响了全市对生态渔业的全面实施;二是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环境污染对生态渔业发展的制约作用不容忽视;三是食品安全程度还不够高,渔业生产中还存在少数无标生产、无标上市、无标流通的状况等。为此,今后,我市生态渔业的发展要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学原则,重点围绕“五个转变”(即从资源开发利用转变为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从数量速度型转变为质量效益型、从无标生产转变为按标运作,从渔业生产安全转变为渔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并重,从传统渔业转变为生态渔业。)全面规划,科学调整,在生产总量稳中有升的基础上,加快结构调整,加快科技创新,加快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着力提高我市生态渔业中品牌渔业、创汇渔业、观光休闲渔业的比重,努力构筑我市生态渔业发展新高地。主要措施为:
1、提高认识,完善提高生态渔业规划布局。
渔业是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也是加入WTO后我市农产品中最具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分析国内外形势,应该充分认识到发展生态渔业,是今后渔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步骤,是渔业增长方式的重大变革,它有利于持续高效创造我市渔业生产的规模优势,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水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因此,针对我市生态渔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和不利因素,必须要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重要指导思想定位发展思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我市渔业向“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方向发展,做大、做强、做优我市生态渔业经济,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据应有的地位。而搞好规划是生态渔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我们根据新形势要求,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宗旨,根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全市生态渔业发展近期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进行修订和完善,规划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积极争取计划、规划、土地、财政、交通、旅游、环保、水利等部门的支持,将规划与调整结合起来,通过规划实施,对不符合区域布局规划的生产场所进行调整,做到既能体现产业发展区域特点,又要考虑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现状及前景,切实使规划功能明确、产业布局科学合理,以加快提升生态渔业发展的水平。
2、加快质量体系建设,实行按标准生产。
一是制修订由渔业生产标准、质量标准、收贮标准、加工标准组织的标准体系,与生态渔业品牌创造相结合,突出金坛市的地方品牌特色;二是配套金坛市水生动物防疫站建设,添置必备的水产质量检测设备,配备相应的专业检测技术人员,建成金坛市水产品质量检测、种苗、水环境、病害检测为一体的生物实验室,重点检测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农药、抗生素、激素和重金属残留,并经计量认证和资格认可,确保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和权威性。三是进行广泛宣传和技术培训,不断增强养殖户标准化生产意识,引导渔业生产走上按标准运行的规范化轨道。
3、创新工作机制,加大生态渔业推进力度。
为使我市发展生态渔业由政府行为转变为养殖户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必须着力创新工作机制。首先是创新运行机制。政府强化宣传引导,牵线搭桥,让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民经纪人等成为生态渔业推进的主体,建立示范基地,产生滚动式效应;其次是创新投入机制。形成“政府投入为导向、项目投入为补充、个人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生态渔业建设顺利进行。
4、加强环境保护,实行全程监控。
我市在推进生态渔业工作中,以全市上下共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这一契机,以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将重点开展“三大渔业环保工程”建设:一是水污染治理达标工程。全市除建成两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外,还将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禁止新批污染企业,同时加大“三废”治理力度,确保达标排放,这样就有效地控制了城市用水和工业污水的污染,为我市生态渔业提供有力保障。二是河道清淤工程。结合全市开展的农村“三清”工作,市镇两级将多方筹资筹劳。对乡镇主要内河道进行彻底清淤去污,通过几年的努力,必将大幅度提高我市渔业水域的环境质量。三是长荡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整治工业污染为突破口,以压缩网围面积、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即将启动长荡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其中设立3万亩水源及渔业资源保护区和1.2万亩湿地生态保护区,并逐步推行网围养殖规范化设置、科学化饲养、小区化管理,维护长荡湖生态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为长荡湖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将维护全市良好的渔业生态环境。同时,积极向养殖户推广使用绿色环保渔药和不含激素类药物的饲料,实行处方制,并选择优质健康水产种苗进行投放饲养,实行生产日记制,以切实加强监管,严格投入品管理,实行产中质量抽检、产后质量跟踪管理的可追朔制度,确保全市水产品生产符合国家无公害食品标准。
5、增加生态渔业科技投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围绕生态渔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整合人力资源,走产学研协作之路,并加大科技投入,一方面对养殖大户进行生态养殖技术、营销技能培训,培植生态科技示范户;另一方面开展生态渔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形成一批创新成果,提高生态渔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为全面实施生态渔业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