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食品法规 促进食品质量安全刻不容缓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卢良恕院士出席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日前由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中国农学会等单位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食品与农业科学技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汇聚京城,大会的主题是食品质量与安全。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卢良恕院士出席大会并作了题为《中国农业新发展与食物安全新动态》的重要讲话。卢良恕院士根据我国国情的特点谈了我国农业的新发展,又结合顾秀莲副委员长的讲话,谈到农业新发展的成绩和现存的矛盾,并将建设现代农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重任规集五化,即现代农业核心科学化、现代农业特征商品化、现代农业方向集约化、现代农业目标产业化。卢良恕院士还谈到建设现代农业战略对策,即树立现代新农业观念、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新型体系、农业发展区域特征与三个重点区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树立资源价值观和循环经济的新观念。通过卢院士的报告说明了,要确保我国食品安全,首先要建立适合我国食品安全的法规和标准体系。
近年来,虽然颁布实施一些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及法规,但由于许多新的食物种类、新的农药、兽药和化学品不断投入使用,给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及与国际接轨带来很大困难,为了确保我国食品安全,首先应该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该项体系可以包括《食品卫生法》、“食品行业GMP及HACCP”和相关实施条例和标准,其中覆盖从原料生产到销售全过程各个环节,并由相应的政府部门进行对口把关,各负其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从“原料到餐桌”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对于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以及发展食品国际贸易至关重要。这就是HACCP管理体系。
专家们在讨论中解释了HACCP的定义:是对可能发生在食品加工环节中的危害进行评估,进而采取控制的一种预防性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有别于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它是对原料各生产工序中影响产品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并完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将危害预防,消除或降低到消费者可接受的水平,以确保食品加工者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的食品。
标准化是衡量食品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以其技术优势率先制定了若干个食品标准,逐步成为国际标准,这些标准一方面有益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另一方面也成为发达国家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市场的手段。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新形势,以及当前的食品进出口贸易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食品法规,促进食品质量安全。食品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快标准化进程,缩短差距,针对主要目标市场(发达国家)的标准,制定相应措施,消除国际贸易壁垒。
大会各位专家的研讨表明:建立和完善食品法规、促进食品质量与安全是当前刻不容缓的大事,建立中国自己的食品加工安全体系,才能更好的保护、推动和促进中国食品工业健康、有序、快速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