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居民存在肉、油摄入偏高、粮谷类食物和深色蔬菜摄入不足的双重营养不良问题。”昨天,北京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副主任医师黄磊介绍说,由于维生素B1、维生素B2、锌、硒等部分微量营养素的缺乏,看起来吃得不错的北京人尚处于隐性饥饿状态。
北京人膳食结构三大特点
一、脂肪过高
黄磊说,根据2002年《北京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城乡居民的粮谷类摄入偏低,平均每人每天只有354.5克。黄磊说,粮谷类食物是我国居民膳食宝塔的基石,如果塔基不稳,宝塔不牢靠。即使是一个中等体力工作者每天进食的主食也应该接近500克。
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全市膳食脂肪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34.8%,城市、农村分别为36.4%、33.6%,均超过了WHO所提出的脂肪供能比应在25%-30%的警戒线。脂肪供能比若超过30%,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将随之上升。
二、主食过少
北京人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低于55-65%的合理水平。黄磊特别指出,一些白领为了减肥只吃蔬菜不吃主食是极大的弊端。因为粮谷类食物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是肌体最基本的能量来源。同时,人体的代谢系统相互制约,主食摄入的减少,会引起脂肪代谢的紊乱。而脂肪代谢紊乱又是糖代谢紊乱的诱因,它会诱发糖尿病。目前,我国已从20年前的糖尿病发病低水平国家跨入中等水平国家。
三、缺少深色蔬菜
与2002年全国各类食品的消费相比较,虽然蔬菜总体水平高于全国,但由于深色蔬菜在蔬菜中的比例过低,其消费水平低于全国。除鱼虾类食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各类动物性食品及植物油的消费均超过或大大超过2002年全国平均水平。黄磊认为,这些现象与北方人的饮食习惯有关,也与居民对营养知识的匮乏有关。
链接:
2002年《北京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有喜有忧,一方面营养状况较10年前有明显提高,但脂肪摄入过高,谷类食物下降过快,同时还存在部分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问题。我们面临营养过剩与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双重挑战。
调查结果还表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较高,并有继续增长的态势。膳食结构的变化是若干慢性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超重和肥胖、缺乏体育运动、吸烟、过度饮酒等慢性病危险因素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北京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