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营养健康» 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促进农民增收和扶贫开发

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促进农民增收和扶贫开发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06-01-06 | 
【 字体:    

王建平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北京  100081)

摘  要: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全国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进入持续加快发展的时期,并成为我国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民增收和扶贫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民增收;扶贫开发

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也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已成为我国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扶贫开发,都显示出日益重要的作用,推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全国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进入持续加快发展的时期。据统计,1998年至2002年,全国绿色食品产品年均增长29.0%;2002年至2004年,年均增幅进一步上升为56.6%。截至2004年底,全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达到2836家,产品总数6496个,实物总量4600万t,年销售额860亿元,出口额12.5亿美元;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水域面积8940万亩。从产品结构看,种植业产品占61.4%,畜牧业产品占17.2%,渔业产品占4.1%,其它产品占17.3%。目前,绿色食品已不仅是一个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农产品精品品牌,而且成为农业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一个新兴产业。另据不完全统计,到2004年底,全国共认证有机食品企业930家,产品产量109万t,销售额56.6亿元,出口额3.5亿美元。其中,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所属的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企业228家,约占全国的22.8%;认证产品588个;认证面积146万hm2;实物总量37.2万t,年销售额35亿元,约占全国的61.8%;出口额2.3亿美元,约占全国的65.7%。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实现了农产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但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民人均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生产呈现下降趋势。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在宏观调控中注重加强农业,实行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使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亟待提高,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十分艰巨。今后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此,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和“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政策,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新阶段农业的发展应从追求数量为主,进一步转到在保障数量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质量特别是质量安全上来,调整优化结构,转变生产方式,打造优质品牌,增强农产品竞争力,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这也正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所在。

2  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是农民增收和扶贫开
发的新途径

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和加快扶贫开发,最终将有赖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增强和农业综合效益的增长。实践表明,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为农业发展投入了最具竞争力和带动力的产业要素,对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起到了积极作用,开辟了促进农民增收和扶贫开发的新途径。
2.1  适应市场需求,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的需求结构和市场环境发生着日益深刻的变化。从国内看,居民收入水平较快提高,健康安全意识不断增强,食物质量安全需求迅速增长,优质优价机制逐步形成。从国际看,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开放,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也不断有所加强。在新的形势下,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从3个方面增强了农产品的竞争力:一是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增强了产品质量竞争力。企业以执行质量认证管理制度为契机,调整改善生产组织结构,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分级、包装、储藏、保鲜及加工水平,使产品的质量水平得以显著提高。二是提升了企业和产品形象。绿色食品证明商标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企业和产品质量的信誉度,为企业开拓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强了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2001年至2004年,全国绿色食品出口额年均增长50%以上,出口率超过12%;全国有机食品出口率约为51.3%,其中农业系统认证的有机食品出口率达到54.5%。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
2.2  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农业增效的基础
建设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必由之路,也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保证。建设现代农业,要求必须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实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以建立新型质量安全管理方式为手段,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为建设现代农业发挥了先导和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促进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是调整农业结构的战略措施。目前,在农业部所规划的10种食用农产品区域布局中,已发展绿色食品企业535家,产品1008个;建立种植业基地1861.9万亩,产品产量734.4万t;养殖业基地182.8万亩,产品产量250.2万t。绿色食品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农产品的质量竞争力和区域的比较优势。
二是贯彻全程质量管理的技术路线,带动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根据全程质量控制的原则,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是绿色食品技术路线的基本特性。现行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产品包装贮藏运输标准,涵盖了生产的全过程。其中生产技术标准包括8项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110项生产技术规程,产品标准包括种植业、畜禽业、渔业和加工产品,共计118类。绿色食品生产全程标准化的实施,对整个农业的标准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建立公司设基地带农户的生产组织结构,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绿色食品在认证管理制度和优质优价原则基础上,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标志商标为纽带、龙头企业为主体、基地建设为依托、农户参与为基础”的生产组织结构,培育了龙头企业,强化了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了产业一体化发展。目前,在全国582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有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企业173家,约占30%;在全国2000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有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企业近400家,约占20%。
四是坚持生态环境的利用与保护相结合,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与生态环境有高度相关性,既要求产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受环境污染,也要求实行清洁生产,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与环境的关系,不仅体现在合理的利用,而且表现为有效的保护,由此建立起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使农业生产、保护环境和增进健康三者得以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3  发挥贫困地区比较优势,加快扶贫开发
贫困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资源一般比较匮乏,而农业的外部投入和工业污染相对较小,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环境条件较为优越,质量控制的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有利于发挥贫困地区环境资源的比较优势,促进农业和扶贫开发。近几年,贫困地区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不断加快。到2004年底,在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已有193个县发展了绿色食品或产品,通过农业系统的有机食品认证,约占1/3,共有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企业296家,产品582个,其中大多数企业已是当地带动农产脱贫致富的龙头企业,有的产品成为畅销国内外的知名品牌。还有一些贫困地区积极与发达地区的加工企业发展产加销合作,建立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原料基地,形成跨区域的产业一体化经营,促进了当地资源的开发。
3  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战略措施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同时面临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国际环境,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水平,是适应消费趋势和国际竞争形势,实现农业稳定增长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业已初具规模,但与市场需求相比,发展仍然相对滞后,不断扩大总量规模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为此,应实施以下战略措施:
3.1  确立符合国情的发展方针
我国农业的资源约束条件十分严峻。目前农产品供求总量的基本平衡,是在较低水平下实现的,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必须保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生产持续增长,粮食安全将始终是农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绿色食品主要满足较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其生产注重质量和产量双重目标,因而是符合国情的。为此,应当以提高农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的机制,积极促进绿色食品的发展。有机食品主要面向国际有机市场,由于有机生产方式一般将导致产量下降,在中国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耕地资源和消费市场的双重制约,因此,应根据各地资源条件和国际有机市场的需求,本着因地制宜和比较效益的原则,有选择地发展有较强比较优势的产品。
3.2  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加快发展
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战略措施。作为农业产业体系的组成部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要与结构调整的重大措施紧密结合,在促进结构调整中发挥积极作用,并由此创造加快自身发展的条件。为此,一要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建设相结合。积极发展大型原料基地,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促进项目建设向工业化、产业化和优质化发展。二要与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结合。依据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要求,改进企业的生产工艺条件,建设配套的原料基地,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完善生产组织结构和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三要与实施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相结合。结合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示范县和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的建立,选择农产品加工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重视以绿色食品带动主产区粮食精深加工的发展,提高粮食转化增值能力。
3.3  加快在贫困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发展
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落后状况和加快西部大开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目前,全国贫困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还相对滞后,潜力很大,应以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发展。要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把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与生态环境建设和发展特色优势农业结合起来,发挥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质量和品牌优势,促进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的发展,同时发挥绿色食品的制度优势,提高农业产业一体化程度,增强企业对农产脱贫致富的带动力。积极发展跨区域的经济技术合作,与有实力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共同建设原料基地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促进当地种养业的发展。结合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开展科技扶贫活动,加强技术培训和科技推广,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
3.4  积极发展专业化营销,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市场需求是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发展专业化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市场营销体系,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充分实现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价值,从而增强市场对发展的拉动力。要积极培育绿色食品营销主体,加快发展专业化的配送中心、批发市场、零售专店或专柜等经营业态,逐步形成配送、批发、零售配套的专业化商业流通体系。国际市场是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的重要领域,要大力推进以扩大出口为主要目标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继续定期举办绿色食品国际博览会,同时积极支持和组织企业出国参展,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3.5  推进品牌战略,打造整体品牌形象
绿色食品证明商标是代表中国食品精品形象的国家品牌,体现了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的公信力和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打造整体品牌形象,将是贯穿于绿色食品事业发展进程中的战略任务。为此,要加快扩大总量规模,不断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更加注重认证管理的有效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严格规范标志商标使用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快标准体系建设,紧跟国际先进水平;切实加强社会宣传,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国际化发展进程;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继续保持事业发展的活力。◇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