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营养健康» 食物营养与皮肤油份

食物营养与皮肤油份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05-11-22 | 
【 字体:    

冯艳丽
(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重庆  400716)

摘  要:影响皮肤油份的因素有激素、胃肠障碍、精神因素和外界因素等。如果能改善皮肤油份功能因子,做到食物营养均衡,就能告别皮肤油份带来的烦恼。
关键词:食物营养;皮肤油份

1  皮肤油份的产生机理
皮肤油份是由皮脂腺产生的,皮脂腺是皮肤附属器的一种。皮脂腺通常聚集在皮肤的某些地方,手掌和脚掌就没有皮脂腺;但在额头、外耳、背部、肛门和生殖器四周却满布皮脂腺。皮脂腺的分泌管并不一定在毛干里,许多生殖器官及乳头皮肤的皮脂腺,就拥有直接通到皮肤表面的分泌管。
皮脂腺的分布密度在各部位是不同的,以头皮、面部,特别是眉间、鼻翼和前额部最多,平均有400~900个/cm2腺体,而躯干部中央部位及腋窝也较多,平均为100~150个/cm2腺体,故把头皮、颜面、胸、背及腋窝等处又称皮脂溢出部位。四肢特别是小腿外侧皮脂腺分布最少,所以洗澡后往往小腿外侧干燥起白屑。
皮脂腺分泌和排泄的产物称为皮脂,它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包含多种脂类物质,主要有饱和的及不饱和的游离脂肪酸、甘油酯类、蜡类、固醇类、角鲨烯及液体石蜡等皮脂排泄到皮肤表面,一部分附着在毛发上,起润泽毛发的作用;另外大部分则与汗腺及角质层排出的水分及多种物质共同形成一种覆盖于体表的孔化脂质膜,又称皮表脂质膜,其作用是润滑皮肤、保持水分,防止皮肤干燥、皱裂。
皮肤油份分泌过多或过少都会给人们带来烦恼和不适。皮肤油份过多,就会容易与外来的灰尘和细菌一起堵塞毛孔,形成粉刺,也叫痤疮。皮肤油份分泌过少,就会使皮肤干燥,暗淡无光。
2  影响皮肤油份的因素
皮脂的分泌和排泄一般认为受神经内分泌的支配,并与人种、年龄、性别及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2.1  激素因素
性激素(雄性激素、雌性激素、黄体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脑下垂体激素等都和皮脂分泌密切相关。性激素中,与痤疮关系最密切的就是雄性激素,因为雄性激素可促使皮脂分泌,尤其是青春期的皮脂分泌机能总是特别亢进,皮脂量因而大增。正常男性的皮脂量均较女性多,因此男性痤疮患者大多数比女性顽固。而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雄激素特别是睾丸酮水平日益下降,皮脂腺逐渐萎缩,皮脂分泌量逐渐减少,所以老年人皮肤会越来越干燥,尤其是停经后妇女表现更为明显,而男子则在70岁后才较为明显。女性激素具有抑制皮脂分泌的功能。黄体激素是女性特有的,像雄性激素一样,能促皮脂的分泌,这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一般在月经前几天,黄体激素分泌量增加,此时座疮特别易复发或加剧。肾上腺皮质激素也会促进皮脂分泌,因此连续使用强的松等一些药会导致痤疮萌发或复发。脑下垂体激素由于控制性腺而间接影响皮脂分泌。当情绪紧张不稳定、精神苦恼、睡眠不足、月经不调、月经前后、更年期等均会造成以上多种激素的分泌异常。
2.2  胃肠障碍
当胃肠机能减退时,易出现消化不良、便秘等。消化不良可引起维生素B2、B6、A、VPP缺乏,从而导致皮脂分泌过剩。便秘造成体内毒素吸收,在肝脏解毒不全时,毒素就会通过血液循环对皮肤产生作用,毒素可致激素分泌失调,使皮脂分泌亢进。
2.3  其他诱因
头发遮盖脸庞,引起面部污染,喜食辛辣、油腻、甜食等均可诱发油脂分泌增加。
2.4  精神因素
紧张、压力、忧郁、经常疲劳和生活条件差都会诱发和加剧皮脂分泌。
2.5  外界因素
过热过湿的气候和一些药物会加剧皮脂的分泌。如:雄性激素和一些抗菌素。皮脂腺的分泌与环境温度关系也很密切,皮温上升时皮脂量增加,皮温上升1℃,皮脂分泌量上升10%,所以在冬天皮脂分泌量也随气温较低而分泌减少,老年人冬季皮肤干燥更为明显。由此我们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注意我们自己身体的变化,以便做合适的调整。
3  改善皮肤油份的功能因子
改善皮肤油份的功能因子可以通过皮肤的颜色、光泽、质地、弹性等方面反映出来。当人体缺乏维生素B2时,眼睛不可能清澈水灵,面部容易发生脂溢性皮炎;缺乏维生素A时,往往皮肤干燥、脱屑;缺乏维生素E时皮肤容易起褐斑、缺乏弹性;缺乏维生素C时皮肤黯淡衰老;缺乏铁的人皮肤苍白无光泽;缺乏锌的人皮肤容易破损起皮等。而若人体全面营养不良,就会皱纹增加、眼圈发黑、脸颊颜色灰暗等,那就需要通过全面的营养补充,以恢复正常的光彩。另外,由影响油脂分泌的原因我们可以得出,VB6、VPP也是改善皮肤油份的辅助功能因子。
3.1  维生素C
维生素C,即抗坏血酸,存在于一切生活组织中,在水果中含量较多的有柑桔、草莓、猕猴桃、山楂、刺梨,在蔬菜中则以小青菜、菠菜、苦瓜、柿子椒、辣椒为高,在动物的肝、肾器官中也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
维生素C不仅有治坏血病的功能,而且能帮助造血、促进创伤愈合、增强机体免疫、解毒等功效,从而可以避免体内毒素的积聚,避免激素的分泌失调,从而减少油脂分泌的失调。
3.2  维生素E
生育酚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绿色部分及禾木科种子胚芽里,它是人们熟知的和普遍存在的一类抗氧化剂,也称油溶性维生素E。在动物性食品中含量很少,植物性食物(豆类)特别是植物的种子(各种胚芽)及植物油、玉米、莴苣(lettuce)、蔬菜水果中含量较多。维生素E的存在可以防止维生素A、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氧化。维生素E能促进纤维素溶解,对血管的渗透性和内分泌系统都有很好的作用。由此可知,维生素E或许与雄性激素的分泌有一定的关系,从而得出它对皮肤油脂的分泌也有一定的辅助调节作用。
3.3  维生素B2
佛手瓜富含VC、VB2和叶酸,动物的肝、肾、心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肉类和蛋类中也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2,蔬菜中维生素B2的含量差异较大,如菠菜和扁豆中较多,而其他大多数蔬菜中维生素B2的含量则甚少。另外,维生素B2是啤酒中唯一一种含量较多的维生素,若每天饮用1L啤酒,则几乎可以满足机体对维生素B2的需要量了。VB2是一种辅酶,还可以激活吡咯醇(维生素B6),而维生素B6又是色氨酸转化为具有生理活性的烟酸所必需的,并与肾上腺功能有关,它参与了在肾上腺皮质中产生皮质类固醇。皮肤缺乏维生素B2表现为脂溢性皮炎,常发于皮质腺分泌旺盛之处。
3.4  VPP
蓝靛果中含有VB1、VB2、VC以及大量的VPP。其中VPP的含量比其他水果中高近百倍。故可考虑将其作为研制平衡皮肤油份保健食品的原料。VPP在糖酵解、脂肪合成和呼吸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5  VB6
在螺旋藻和一些谷物中含有大量的VB6。维生素B6包括吡咯醇、吡咯醛和吡咯胺3种,植物中以吡咯醇为主,另2种主要存在于动物组织中。VB6在人体内起着辅酶的作用。当结晶态维生素B6第一次被分离出来时,由于它具有抗皮炎的功效,因此又称为抗皮炎素。成人缺乏VB6会引起眼及鼻两侧脂溢性皮炎。在酵母和动物组织中,维生素B6主要是以吡咯胺和吡咯醛的形式存在,比较容易被人体吸收,而在植物组织中则以吡咯醇为主,人体较难吸收。瘦肉、动物脏脏、全谷粒、豆类和鱼类等含有较丰富的VB6。另外,肠道微生物也会合成维生素B6。它还广泛的存在一些食品如牛乳、肉、肝、蔬菜、鸡蛋黄中。
3.6  烟酸
VB5(烟酸)具有维护神经系统皮肤和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人体缺乏烟酸易引起癞皮病,患此病时,人体皮肤、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都会受到影响,其典型症状是皮炎、腹泻和痴呆,又称“三D”症状。动物肝脏、瘦肉、豆类及花生中含有丰富的烟酸,含动物蛋白多的食物也含有丰富的色氨酸(动物蛋白含色氨酸的量约1.4%),因而其相对烟酸值较高。植物性食物中蛋白质含量差异很大,其蛋白质中所含的色氨酸也相对低于动物蛋白(大约为1%),而豆类中含有较多的烟酸和色氨酸,是烟酸的良好来源。咖啡和酵母中也含有较多的烟酸。
3.7  生物素
生物素(VB7)缺乏会引发干燥的鳞状皮炎、皮肤苍白干燥等症状。生物素广泛存在于动、植物食物中,且肠道细菌也可合成生物素,所以一般很少发生缺乏。而长期食用生蛋清(含抗生物素蛋白)的人,以及摄取磺胺类抗菌消炎药(可抑制肠道细菌合成生物素)同时食物中又摄入不足的人,均可能发生生物素缺乏症。有证据表明:婴儿缺乏生物素会引发脂溢性皮炎。生物素几乎存在于一切食物中,在水果、蔬菜、乳类和米糠中的生物素为游离形式,而在肉类、蛋黄、植物种子和酵母中部分生物素是以与蛋白质结合的形式存在的。动物肝、肾和大豆、酵母中生物素含量也很高(约为200μg/100g);大多数肉类、乳制品、谷类、果类和蔬菜中生物素的含量则较低(≤10μg/100g);其他如沙丁鱼、花椰菜及硬果类中生物素的含量居中。母乳中含有少量的生物素,平均约为10μg/4184kJ,大约为牛乳中的1/10,美国推荐在配制乳中应至少可提供15μg/4184kJ的生物素。
3.8  低聚原花青素
低聚原花青素简称OPC′S,它主要存在于葡萄籽和松树皮中,具有调节微循环抗炎和皮肤保健作用。最近在北美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9  大豆异黄酮
大豆异黄酮具有雌激素活性,因此食用大豆食品可弥补因绝经减少的雌激素。虽然大豆异黄酮的雌激素活性只有内源性雌激素的1/1000~1/100000,但血液中大豆异黄酮的浓度可以比内源性雌激素高1000倍。H.J.HOU等人报道了大豆异黄酮的摄入与荷尔蒙类疾病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乳腺癌和前列腺癌。
3.10  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Collagen)存在于真皮组织、软骨、骨、韧带等组织中,构成大量胶原纤维的白色纤维蛋白质,胶原纤维直径为20μm,很多根原纤维聚集成束状。每束呈波浪形,排列无定向,纵横交错。构成胶原纤维的胶原蛋白,其分子量约为60000,等电点pH值为7~8,但若用酸或碱处理可使其pH值接近5。胶原蛋白中含有大量的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等,其中羟脯氨酸只存在于胶原蛋白中,约占14%,羟脯酸约占14%,甘氨酸约占27%,丙氨酸约占11%。虽然胶原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很低,属不完全蛋白质,但据报道,胶原蛋白饲喂小白鼠的试验证明是完全被消化的,其热值是酪素的86%。且胶原蛋白具有良好的保水和吸油性能。我国中医素有“以血补血,以皮养颜”的说法,常食用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能增加皮肤细胞的储水能力,增强和维护肌肤的良好弹性,能起到护肤美容、延缓表皮老化和保持青春活力的良好作用。
3.11  锌和铁
锌是某些酶(如碳酸酐酶)的辅助因素,并参与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此外,胰岛素也存在锌。一般动物性食品中锌含量较高。例如:贝壳类可含锌400mg/kg,肉类中的锌可达20~60mg/kg,而且肉中的锌与肌球蛋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可保持肉的持水性。缺锌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合成和分泌影响最显著。锌对雄性激素和精子的产生有一定辅助作用。Flynn等发现,对分离的肾上腺做体外试验,给培养液加入锌螯合剂后,ACTH不能刺激肾上腺皮质酮的合成,但如果加入过量的锌将螯合剂抵销,则ACTH的活性得以恢复。这些发现说明ACTH的功能有赖于锌。缺锌影响皮肤健康,出现皮肤干燥,粗糙等现象,可表现为食欲低下、偏食、生长发育滞后、味觉功能减低以及免疫功能下降,严重时可表现出智力低下。
铁是血红素和某些酶的成分,能催化β-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虽然有时食品中铁的含量很高,但是,很多人仍易患铁缺乏症,这与铁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有关系,两价的铁比三价的铁有效,元素铁也容易被吸收,但其颗粒大小影响其生物价。铁含量最高的是动物性食品,最低的是谷物食品。例如:动物性食品中具有含量较高的易被吸收的血红色素铁,其吸收率比亚铁离子还要高,而且不受植酸和磷酸的影响。肝中铁的含量每千克可达数千毫克,而在谷物蔬菜和鸡蛋中能够吸收的铁则很少,谷物蔬菜中的铁呈高铁离子型,必须还原成亚铁离子后才能被吸收,而且糠麸中存在的植酸和磷酸盐会与铁形成不溶性的铁盐而影响吸收。维生素C和半胱氨酸能促进铁的吸收。
4  小结
皮肤油份与人们平时的饮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能做到均衡营养,就能告别油份带来的烦恼,但是改善皮肤油份的功能食品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开发。◇
浅论名特蔬菜的无公害生产
封立忠
(杭州市农业局,杭州  310002)
摘  要:名特蔬菜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三大益处。名特蔬菜产业的发展应与国际全面接轨,必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建立和健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组织管理体系、市场营销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等4大体系。
关键词:名特蔬菜;无公害生产;全程管理名特蔬菜指历史形成具地方特色的或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喜闻乐见的、一个或几个性状(如外观、品质、熟性等)特别优良的蔬菜。当今时代,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明显提高,蔬菜产业在整个社会进步中已成为一个闪光的亮点。无论在菜地还是在市场,无论在宾馆宴席还是在百姓餐桌,耀眼的蔬菜新品种不断涌现,传统名菜再添光彩。然而,名特蔬菜的质量问题已列到我们的议事日程。
1  发展名特蔬菜的意义
1.1  名特蔬菜的开发给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浙江萧山南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种植田藕使农民收益增加一倍;钱江两岸围垦区种植日本萝卜,出口创汇,带动了一批蔬菜加工企业;山区半山区种植小尖椒,因其产量高、品质优、采收期长,深受农民欢迎;新品种推广尤其是丝瓜杂优利用,使杭州市郊老菜区生产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1.2  名特蔬菜的开发给市民带来了丰富的菜肴
高蛋白的黄秋葵,绿油油的西兰花,五彩缤纷的彩色甜椒,还有营养丰富的野生蔬菜,增添了餐桌上的色香味。并且许多名特蔬菜具清热解毒、健胃润肠、健身美容之功效,深受市民尤其是女性朋友的喜爱。
1.3  名特蔬菜的开发提高了整个城市的品位
蔬菜种质资源的丰富,稀有品种的出现,太空蔬菜的“登场”,花色品种的增加,尤其对它们实施无公害生产,进而上升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不仅提高了蔬菜本身的档次,而且优化了环境,吸引了国内外游客,也增加了农产品的出口量。名特蔬菜成为实施都市农业、融入长三角经济区、打造绿色省市的组成部分。
2  名特蔬菜与无公害生产的关系
2.1  名特蔬菜的类型
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生产原则,人们对历史上形成、国内外引进和最新育成并有发展前途的名特蔬菜进行开发利用,使蔬菜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农民种名特蔬菜的多了,市民吃名特蔬菜的多了。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内外贸易和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它在蔬菜产业中乃至于在整个农业中的重要地位将愈来愈明显。鉴于这些蔬菜成名原由和特色表现不同,人们对其称谓方式也不同。有的以商品命名,有的以用途命名,有的以资源来源命名,有的直呼其种或品种名,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其突出的优点和知名度。归纳起来有三大类:有的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高档保健蔬菜;有的是正在出口,打进国际市场的创汇蔬菜;有的是填补餐桌历史空白的花色蔬菜。笔者认为,从实际出发,按人们习惯称谓命名,这样有利于人们对各种名特蔬菜的接受,也有利于开发。按此归类,我们杭州市的名特蔬菜共有8类41“种”,年栽培面积约2万hm2,年产量52.5万t[1]。
2.2  蔬菜农药残留问题的由来
自古蔬菜生产并不用药。随着蔬菜品种的引进、连作的持续和其他植物的影响,病虫为害增加,蔬菜生产不得不用药防治。20世纪40~50年代,农民用的还只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药剂和少数几种化学农药。后因病虫发生发展猖獗,人们开办农药厂,大量生产化学农药。农药种类和数量的增加与病虫种类和数量的增加展开了“竞赛”,到八十年代达到高潮。并且,大量化学肥料的使用,周围工厂的兴起,加上一些人为的原因,使土壤、水质、空气的污染接踵而至,人们的身体素质受到严重威胁。
2.3  人们为提高蔬菜质量而作出的努力
2.3.1  国家出台法规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蔬菜质量,特别是加入WTO后,要求蔬菜的质量与国际接轨,陆续发布了无公害蔬菜的相关政策法规。2001年11月29日由国务院总理朱基签署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施行《农药管理条例》。2002年4月29日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施行《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同年6月28日农业部提出《农药限制使用管理规定》,强调农药使用的安全性。同年农业部还发出194号、199号2个公告,决定在2000年对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加强登记管理的基础上,停止对甲拌磷等11种高毒、剧毒农药的新证登记,从源头上解决蔬菜的农药残留问题。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通知》,蔬菜成为整治的重点。农业部正在组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2.3.2  地方政府采取措施
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规定。2001年5月30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农业厅、省工商局、省质量技监局、省经贸委联合提出的《关于禁止销售和使用部分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意见》。1999年6月7日杭州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强农药管理防止农药污染蔬菜的通告》,同年9月2日发出《杭州市蔬菜农药残留量监督管理办法》的政府令。2002年12月31日经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发布《杭州市蔬菜农药残留监督管理条例》,以法律的形式,管理菜用农药。这些强有力政策法规,使蔬菜农药残留得到有效控制。杭州蔬菜质量领先于全国。
在管理菜用农药的同时,各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蔬菜质量管理工作。浙江省政府发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工作的通知》,省农业厅下发《浙江省蔬菜生产质量安全工作实施意见》。杭州市政府在连续4年实施“放心菜”工程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成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蔬菜生产、加工、流通和标准化进行全程控制。省市农业、质监等部门相继制订并实施了“无公害蔬菜”的标准。
2.3.3  推行无公害蔬菜社会效益显著
一是有益于人身健康。如果我们每天吃的菜百分百无公害,那么首先由蔬菜农药残留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就会杜绝!其次,相应的慢性病或重金属积累也不会发生。可想而知,人的病情特别象癌症这样的恶病就可大大减少。特别是口味鲜美、营养丰富的名特蔬菜,多吃对人体大有益处,人们的身体素质就会明显提高,当然寿命也会得到延长。二是有益于环境优化。从菜地到市场再到餐桌,全面推行无公害蔬菜,应用名特蔬菜,那么,环境(土、水、气等)的污染会明显减少,并且艳丽多彩的蔬菜品种,与绿色环境相协调匹配,也是人生一大享受。三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实施无公害蔬菜生产,推行名特蔬菜,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3  推行名特蔬菜无公害生产的措施
为使我市名特蔬菜产业与国际全面接轨,必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质量措施,强化监管体系建设。
3.1  建立强有力的管理体系
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都市农业的主要目标是:到2006年,全市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从2001年59%提高到70%左右,形成优势产品强、初级产品优、加工产品精的农产品生产格局,基本实现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的转型。要实现上述目标,对名特蔬菜产业的发展要制订一个实施规划。并结合本单位的工作职能和责任目标,制订好相关项目的年度分解计划,落实一批配套的政策措施。与农业示范园区(基地)、专业村(场)、现代化示范村、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交易市场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统筹使用好财政扶持资金。组建一套工作班子,以确保工作落实。
目前,大部分蔬菜生产基地是一家一户独立经营的小规模生产模式,制约了蔬菜生产的科技创新,使生产管理、质量监控和创品牌受到影响。因此,要制定发展规划,按“五有”标准建设相应的无公害蔬菜商品生产基地,“五有”是:①有良好的生态环境。②有种植技术规程。③有产品质量标准。④有品牌和包装。⑤有营销运行载体。
3.2  建立全程质量监控体系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质量标准体系。除了制定《无公害蔬菜环境质量标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外,还必须制定名特蔬菜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对品种、播种时间、播种方式,施肥用药的种类、时间、方式及监管办法等作出详细的规定。其次要健全检测体系,确保产品安全,这是实施名特蔬菜无公害生产的重要手段。尽快启动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加大投入,加快行政管理部门及基地两级检验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监督检验体系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健全农产品检测中心,开展基地检测、市场检测、产品检测,对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环境、产品质量和有害物质残留量实行全程跟踪检测和监控,同时加强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和经营、加工、包装、保鲜、运输过程中的生产资料进行监督管理。切实禁止甲胺膦、呋喃丹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在全市的销售和使用。同时,加强执法检查,组织农业、技监、卫生、工商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净化农资市场,进一步规范农药、化肥经营秩序,杜绝高毒农药的蔓延。第三,加强农业源头污染的治理。全面推广有机复合肥,减少化肥用量。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生物农药和防虫网防病治虫,实行综合防治,减少农药用量。抓好畜禽粪便的综合治理,各规模猪场都必须建立三格式化粪池,切实解决农业源头污染问题,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使我市生产的名特蔬菜真正达到安全蔬菜标准。
3.3  健全市场营销体系
建设和培育无公害市场,是名特蔬菜生产产业提升的重要环节。加强市场培育力度,实行优质优价。在发展名特无公害蔬菜的无公害生产中,应加强市场培育力度,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提高广大消费者对无公害蔬菜的认识程度,提高市场对无公害蔬菜的需求,并通过一系列营销策划,如直销、直供、配送、连销等营销方式,使消费者坚信无公害蔬菜的质量,进而逐渐成为消费者公认的品牌,实现优质优价。同时也可增加菜农的收入,提高菜农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扩大名特蔬菜生产的覆盖面。
目前,由于蔬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大多由个体生产经营者来完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发展名特蔬菜必须进行产业化,并注重培育国际国内市场,要根据名特蔬菜生产的特点,逐步建立产加销、基地+农户+市场、公司+基地+农产等龙头企业型、专业市场带动型和主导产业带动型等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模式,将市场、农民、基地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名特蔬菜品质特性,逐步建立其经营销售网络,成立相应的运销流通等专业协会,建立专门的销售中心、配送中心、专卖店、连锁店等。培育名特蔬菜加工龙头企业,是提高无公害蔬菜附加值、完善无公害蔬菜产业链的核心。要通过他们带动广大农民对名特蔬菜无公害生产实现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从而达到质量标准化,在国际市场上体现产品特色优势,占据我市农产品出口创汇的较大份额。当前我市41“种”名特蔬菜的主要出口市场在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在那里有名特蔬菜的销售空间。
3.4  健全高效的农技服务体系
名特蔬菜生产关键技术是保障无公害蔬菜质量的核心。要加强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与浙大、省农业厅、省农科院等单位联手,加强对乡镇、村级农技人员和基地种植户的技术培训,争取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种菜农民培训计划,提高蔬菜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全面提高名特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普及率和应用率。
开展名特蔬菜优质生产关键技术攻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3.4.1  无公害栽培技术  运用农业生态学原理和综合效益原则,研究名特蔬菜的无公害栽培技术,主要包括:①设施栽培技术;②适期播种,地膜覆盖,定向栽培技术;③合理间套作,立体栽培技术;④滴灌、喷灌等节水栽培技术;⑤脱毒育苗技术等。
3.4.2  农药、重金属和硝酸盐等污染物复合控制技术主要包括:①筛选以生物农药、生物肥料为主的无公害蔬菜新农药、新肥料;②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方法及规程;③研究以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的名特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方案和防治指标;④不同种类名特蔬菜在主要土壤类型上平衡施肥配方及技术规程;⑤农药重金属和硝酸盐含量快速监测方法。
3.4.3  名特蔬菜生产模式与技术规范  应当根据区域分布、资源比较优势以及生态环境条件分别提出无公害蔬菜生产模式与技术规范。重点研究城郊设施栽培无公害蔬菜(以高档商品蔬菜为主)的生产模式与技术规范,并预以推广。
要建立蔬菜清洁生产的集成技术体系。综合运用生态环境控制技术和产业化技术,研究农药、重金属和硝酸盐等污染物的控制技术,并建立蔬菜清洁生产的集成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1] 封立忠.名特蔬菜.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5.
[2] 孙景淼.在全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  话.安全食用农产品工作资料汇编,2003:20-29.
〔3] 韩波,杨俊杰.确保农产品安全,让人们吃的放心.云南科  技管理,2003,1:36-39.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