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明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顾问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顾问
在我们人民总体上已达到温饱的情况下,改善居民的营养健康能对社会有什么经济回报和特殊的意义呢?人们知道,如果营养缺乏,将会导致智能损失、劳动生产力损失以及多方面的经济损失。但是,如果改善了营养缺乏的状况,是不是一定有经济回报呢?
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用营养缺乏造成的劳动生产力的量化研究进行计算,生长迟缓会降低劳动生产率的价值,如果我们的出生婴儿因营养不足导致身高不足,成年后劳动生产率10年的损失将是3383亿元。如果我们的公民患缺铁性贫血,这个数字则更加惊人,妇女贫血率2000年是35.6%,男子是13%,由此造成劳动生产率10年的损失是7000多亿元。如果能够在10年内降低30%则可以减少损失一千多亿元。对于儿童来说营养不足导致的损失更大,如果贫血状况改善的话,成年以后10年的劳动生产率受益额是3483亿元,如果不改善的话要损失两万多亿。2001年这一损失大概是GDP的2.9%。从2001年的情况来看,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碘缺乏、儿童贫血加起来损失占GDP的4%。在我国西部,由于这样一些营养缺乏因素造成的损失是GDP的6%。而2002年统计数据显示,造成的GDP损失为2.46%,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值相比,我们已经低于他们,这说明营养改善是有巨大经济效益的。当然慢性病的相关损失还没有计算进去。但从经济损失上来看,营养改善是有可观的经济回报的。
为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国家应下大力气改善居民营养构成。提高公民营养意识。国家在营养改善方面应从三个层面上进行,从国家规划来说,要把营养改善放在经济发展的规划中,要立法、跟踪监测和研究。从行业来说,食品工业对产品结构的改革和营销机制的改革至关重要。食品工业要对人民营养健康作出贡献,第一要进行产品结构的改革,要让你的产品帮助中国人实现膳食平衡。比如说油的副产品,油炸了以后可以有很多有利于平衡膳食的成分,如果把这些产品认真进行研究,炸完油的东西怎么样增加价值,怎么能够生产出一些人们愿意吃、而且好吃的东西很值得研究开发。我看到澳大利亚利用做豆腐、豆浆剩余的豆渣生产一种薯片,不经过油炸,但是有很好的风味,这一产品不仅含有高纤维,还含有蛋白质,是很好的食物。我们的粮油生产企业要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找到一条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健康的新出路。第二是营销方式的改革,要重视农村、重视农民的营养需要,要建立鼓励到农村的营销机制。食品企业不能忘记农民,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大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