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联,朱文娴 (徐州空军后勤学院七系,徐州 221000)
摘 要:本文以婴幼儿为重点论述了锌对婴幼儿智能的影响,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婴幼儿缺锌。 关键词:婴幼儿;锌缺乏;智能
锌是人体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它参与200余种酶或激素的合成,目前已发现的含锌酶有80余种,在人体已证实的有50余种。锌参与生长激素、味觉素,DNA、RNA聚合酶和AKP等酶的合成,与胸腺嘧啶核苷酸激酶的活性密切相关,有促进氨基酸、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因此,锌担负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缺锌会造成食欲不振、味觉减退、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影响,而锌对生长发育时期的婴幼儿尤为重要。
1 胎儿期锌缺乏对儿童智能的影响
人的智能由2个方面决定,一是先天的因素,二是后天的学习。先天的智能除了受父母的遗传基因的影响,还取决于从受精卵开始到胎儿神经系统初步形成过程中的营养状况。 锌是多种酶的复合因子,它影响DNA的合成、染色质结构和细胞分裂。受精卵有丝分裂的先决条件是遗传物质的复制,DNA的复制需要DNA聚合酶,RNA的转录需要RNA聚合酶,这2种酶以及细胞内上百种重要的酶都与锌有关。因此,妇女怀孕期间,母体锌的营养状况对婴幼儿的智力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缺锌时,锌依赖酶活性降低,致使胎儿的细胞分裂、生长和再生受到影响,而妊娠头3个月的胎儿对各种理化因素非常敏感。当缺锌时,DNA的信息传递容易产生错误,导致儿童的智力衰退。智力低下与低锌密切相关,先天愚形患者都缺锌。 锌对神经智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干扰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而产生的。胎儿大脑的生长是所有器官中生长发育最早最快的一个器官,母亲怀孕18d,在胚胎里就可辨认出神经板。成熟的大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在怀孕后期,胎儿脑神经平均每分钟分化增殖2万个神经细胞,婴儿出生后神经细胞就不再分化增殖。孕妇的营养不良及其他营养素供给不足会影响神经细胞的分化增殖,从而使胎儿神经细胞数量减少,导致胎儿的脑发育不良,引起脑损伤,且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锌营养不良的,有30%为智力落后的儿童。 锌缺乏还会影响胎儿的生长模式,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同步,脑重量降低,大脑皮层发育停滞,引起神经和精神方面的异常,比如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症。母体锌缺乏,由于子代小脑和海马回中锌含量降低以及与神经系统有关联的酶活性下降,对幼儿的潜在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孕妇的锌摄入不足,还会增加胎儿对畸原的敏感性,使胎儿的细胞分裂和再生受到影响,导致神经管缺损或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缺陷,产生畸形儿。 锌缺乏使孕妇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子代的免疫力下降,会产生缺锌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严重时,新生儿有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畸形,出现无脑儿和软骨发育不全的缺锌性侏儒。
2 婴幼儿期锌缺乏对智能的影响
婴幼儿是3岁以下的少儿。婴幼儿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大脑发育的主要阶段,婴幼儿的营养水平直接影响着脑细胞的发育。 锌是人脑中含量最高的一种金属离子,每1g脑组织中含锌约10μg,以皮质及小脑含锌最高。锌是脑组织细胞膜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它通过抑制r-氨基丁酸合成酶的活性和活化该酶辅酶对脑功能起双向调节作用,因此,锌能保护脑内酶系统,参与维持膜结合酶活性。 锌还参与脑脊液的形成,缺锌会延滞脑组织的髓鞘形成,引起神经递质反应的全面降低,神经细胞的完整与否,依赖于细胞锌的水平。锌缺乏可能使婴幼儿存在神经传导及髓鞘形成障碍,并导致出现机体平衡性和协调性及语言能力障碍。 缺锌时,酶活性下降,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使婴幼儿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表现为小儿厌食症及异食癖。患儿无意识咬食手指,性格孤僻、固执、昏睡,对身边事物感到厌倦,注意力不集中及学习记忆力差。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癫痫患者几乎都是低血清锌者。 锌在脑中主要存在于杏仁核、脉络丛、海马回、松果体和血管中。其中海马回含锌量最高,主要贮存于突轴小泡苔状纤维的胞浆中。海马回是学习记忆活动的重要核团,当缺锌时海马回锌耗竭,神经元核DNA含量及突轴小泡减少,影响海马回椎体细胞的发育,NO生成减少,LTP效应差,突轴传递功能差,造成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同时,脑NO减少时,脑细胞内的CGMP减少,也影响脑细胞的分化增殖,进而影响脑功能。
3 缺锌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儿童缺锌的原因很多,大致有先天储备不足、摄入不足、吸收减少和排除过多等几个原因。小儿每日需锌量为:4个月以下3mg,5~12个月5mg,1~10岁10mg。人乳中的锌的活性(吸收率为59.2%)比牛乳(吸收率为42.0%~50.9%)易被吸收,牛乳中的锌常和大分子蛋白质结合而不易吸收,所以尽管牛乳含锌量(平均3ml/L)是人乳的1倍多,其锌营养价值却不及人乳,致使人工喂养的婴儿容易缺锌,因此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至少4~6个月。饮食中的无机铁、锌相互抑制,对儿童滥用铁的强化食品可能引起身体微量元素的失衡,长期出汗和反复出血,锌的排除量增加,导致锌的缺乏。食物中的纤维素、植酸、高铜及高钙均可抑制锌的吸收并加速锌的排泄,导致缺锌。维生素B6具有促进内源性甲基吡呤酸产生的作用。因此,服用适量的维生素B6可能对促进锌的吸收有益。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的锌营养不足也是导致下一代的锌营养缺乏的重要原因。由于孕期胎儿生长发育迅速,胎儿及母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急增,若孕妇锌摄入不足,将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对哺乳期妇女来说,缺锌会导致母乳中含锌量过低而使婴儿锌营养缺乏。我国妇女锌的摄入每天为15mg,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每天为20~25mg。一般认为,动物性食品是锌的良好来源,鱼类及海产品的含锌量比较高,如牡蛎、海虾等,含锌量均在15mg/kg以上。精加工的谷类制品含锌量不高,且谷物中所含植酸盐能与锌结合而使锌的利用率下降,蔬菜和水果一般含锌很少。因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的膳食要尽量做到多样化,平衡营养,多食用肉、蛋、乳,多吃粗粮、豆类,并合理搭配蔬菜和水果,以保证供给机体足够的锌。必要时,可以补充锌营养制剂,锌营养剂以有机态和生物态最易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