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专家视点» 饮食的逻辑 —— “会吃才有健康”系列之五

饮食的逻辑 —— “会吃才有健康”系列之五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20-03-08 | 
【 字体:    

  系列之五:饮食的误区--红肉吃的过多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它参与人体构成和机体的代谢,参与遗传信息的构成及代谢,同时又为机体提供热量。一个身高1.75米的人每天大约需要70至84克蛋白质。身体所需蛋白质主要靠动物肉类及豆科等植物提供。

  在营养学上,常常将动物肉类分为红肉和白肉。红肉指猪、牛、羊之类的哺乳动物的肉类,而白肉广义上是指肌肉纤维细腻,脂肪含量较低,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肉类,包括禽类(鸡、鸭、鹅、火鸡等)、鱼类、甲壳类动物(虾蟹等) 或双壳类动物(牡蛎、蛤蜊)等。

  由于传统饮食习惯,我国居民对猪肉情有独钟,虽然近些年猪肉消费部分被其它肉类所替代,猪肉消费仍占到我国居民肉类消费50%以上。总体看,我国居民肉类消费中,红肉消费比例仍超过70%,相当一部分人群红肉消费量超过了实际需要量。

  据《英国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红肉吃得过多,患癌症、心脏病、呼吸道疾病、中风、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肾病、肝病等9种疾病的死亡风险增高。而白肉则相反,日本进行了约5万人的调查,结果表明,吃鱼、贝类越多,患糖尿病的风险越低,最多可降低三成风险。其原因是,鱼中含有大量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D,他们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分泌。此外,水产品等白肉中富含优质蛋白,脂肪含量相对猪肉等红肉低,加上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促进大脑发育。大约20多年前,我看了一本书叫《吃鱼健脑》,把二战后日本人素质的提升部分归功于多吃鱼。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周吃鱼280-525g,畜禽肉280-525g,蛋类280-350g,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g。优先选择鱼和禽。”这里并没有对红白肉摄入比例做具体指导,但明确提出了要优先选择白肉食用。就我国国情看,应大力发展鸡肉和鸡蛋生产,既可增加白肉和蛋白的供给,又能提高粮食及其饲料的利用效率。

  当然,我们不能将红肉“妖魔化”,猪肉仍是我国居民饮食最“爱”,只要控制好摄入量也是健康的。尤其贫血的人或是在经期的女性,更加需要摄取红肉补充铁元素。营养专家认为,对于一个偏爱猪肉的成年人,每天红肉食用不超过75克也是合适的。

  在日常饮食过程中,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和支付能力,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肉类食物,适量地用各种水产品和禽类替代一部分猪牛羊肉,让餐桌的“颜色”丰富起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当前,在全力防控新冠疫病过程中,要适量增加瘦肉、鱼类、牛奶和鸡蛋等消费。因为,优质蛋白质有助于维持人体正常免疫力,增强组织细胞的修复能力。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 陈萌山   

                                                                                  2月21日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