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专家视点» 从“山、水、田、畜、工”看江西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

从“山、水、田、畜、工”看江西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05-11-21 | 
【 字体:    

唐安来1,赵  强2
(1江西省发展绿色食品领导小组办公室,南昌  330077;2江西省农垦事业管理办公室综合处,南昌  330077)

摘  要:发展江西省的农业,“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无疑是做好“山、水、田、畜、工”5篇文章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江西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

为推动江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江西省领导提出了“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20字治农方针。纵观国际国内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形势和客观分析江西所具备的比较优势,我们不难发现,要把“希望”变现、把“潜力”凸显、把“重点”突破、把“后劲”增强、把“出路”拓宽,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无疑是做好“山、水、田、畜、工”5篇文章的重要举措。
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是保护和改善农村与农业生态环境,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保护城乡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规避“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农村生态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构筑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前进方向。走绿色(有机)致富之路,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做好“山水田畜工”5篇文章,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

1  从“希望在山”,看江西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

江西总面积60%以上是山地,全省2/3的县是重点林业县。丰富的山林资源是农村崛起、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希望所在。怎样将这种希望转化为巨大的现实生产力,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和开发山地资源,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办“绿色银行”。办好“绿色银行”,关键是要结合省情,搞好绿色(有机)食品的开发与生产,把重点放在绿色(有机)茶叶、茶油、笋竹、食用菌、水果、中药材等产品的开发上,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第一位的优势资源成为第一位的优势经济。
江西是江南重要茶区之一,全省有22个重点产茶县,茶叶精粗制工厂1200多家。据不完全统计,江西现有茶园面积约55000hm2,其中绿色(有机)茶园约7000hm2,仅占12.7%,仍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当务之急,是要依托现有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知名绿色(有机)茶叶的品牌效应,整合山林生产资源,严格按照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和操作规程,巩固并扩大基地建设,使绿色(有机)茶叶成为山上“绿色银行”中最稳固、坚挺的“希望货币”。
江西是全国油茶中心产区之一,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期已达97.2万hm2,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二位,但平均产油量只有37.5~45kg/hm2,产值400~500元/hm2,经济效益十分低下。事实证明,积极开发生产绿色(有机)茶油,促进油茶林的精深加工,是提高油茶林附加值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江西应紧紧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油茶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尽快将产量和档次搞上去,采取“公司+专家+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的联营方式,保障山茶毛油的来源,提高产品质量与档次。
有资料显示,江西的毛竹面积占全国的20%左右,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二,拥有竹林面积1114.2万亩,毛竹立竹总量达13.7亿株,主要分布在赣东北、中部和西北地区。不过,另外一组数字却让我们心情沉重:2001年江西竹业年产值28亿元,这个数字仅仅相当于浙江省安吉县全年竹业总产值的63.6%,而安吉县的竹林面积还不足江西的10%,这是值得深思的一种“落后”。如何实现规模效益向经济效益的转变,安吉县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这就是,一要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适销对路、附加值高、安全营养的绿色(有机)竹笋。竹笋作为一种真正意义的纯天然绿色(有机)品,不但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二要充分利用竹子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和观赏价值,将笋竹林培育成为一种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有机)旅游产业。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被古人称为“山珍”的食用菌正成为中国人餐桌消费的新宠。资料显示,2002年江西食用菌总产量为31.3万t,总产值1780万美元,但出口只有4150t,仅占总产量的1.3%。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江西的食用菌在出口时遭遇了TBT即《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和SPS即《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设置的技术壁垒。打破技术壁垒,加速江西食用菌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增强出口创汇能力、提高出口创汇水平,最佳的选择就是严格按照与国际法规、条例、惯例逐步接轨的绿色(有机)食品产地、生产、销售、包装、运输等一系列技术标准,积极将普通食用菌产品开发成绿色(有机)食用菌产品。
近年来,江西果业发展势头良好,“南桔北梨”工程成效显著,已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一个新的亮点。据农业部门统计,2004年江西水果生产面积548万亩,产量达100万t,产值26.84亿元。然而,江西水果普遍存在品质较差、优质果品率低的问题,专家预测江西优质果率仅占水果总量的30%~40%,大部分果品为价格低廉的统装货,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因此,提高果品内外在品质已迫在眉睫,发展绿色(有机)水果正好是解决了这一棘手难题的一剂良方。
2004年,作为江西6大支柱产业之一的中成药和生物制药业实现销售收入98.87亿元,利润6.33亿元;2004年公布的全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前100名企业中,江西汇仁集团、诚志股份、江中药业、济民集团榜上有名,草珊瑚含片、汇仁肾宝、金水宝胶囊、汇仁乌鸡白凤丸、六味地黄丸等单品种年销售额都超过亿元,健胃消食片、增智益脑虫草菌粉等产品成功打入美国等地市场。
然而,在与国内同行的竞争中,江西中药工业虽然排名靠前,但还不是“老大”;而且日本、韩国以及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在运用现代科技开发绿色健康中药。面对机遇与挑战,如何加速江西中药材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促进江西中药业再上一个台阶,关键在于遵循国际绿色健康中药材市场供需规律,按照绿色(有机)食品的技术标准组织中药材的生产、种植、加工和销售,打绿色牌,打健康牌,用绿色的品质去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用健康的理念去赢得广大消费者的心。要充分利用江西山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土壤适宜、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远离污染的山林丘陵地带建设一大批绿色(有机)中药材生产基地,使江西的重点中药材和大宗中药材品种良种率达到100%,从源头上确保中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研究、开发、生产、经营条件,发挥江西中药资源、科技、人才、企业优势,加快培育和壮大集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来带动和促进江西绿色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据测算,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茶叶、茶油、笋竹、食用菌、水果、中药材等产业,将使江西的“山林资源”产值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据有关方面专家预测,到2015年,上述绿色(有机)“山林资源”将实现总产值5000亿元,出口创汇60亿美元。
2  从“潜力在水”,看江西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
由于时空上的分布不均,江西要实现既蓄水贮能,调剂余缺,又充分挖掘和发挥水资源巨大潜力的目标任务,就要把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重点放在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水产品上。一是要大力发展以水为原材料的绿色有机矿泉水和纯净水产品。江西矿泉水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统计,江西已发现饮用天然矿泉水点213处,总流量达2220万t/d,分布于全省 67个县市。矿泉水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在国际市场上一直保持一个较高的市场价格,特别是通过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的矿泉水更是“滴水成金”。截止2004年底,江西仅有13个企业的13个产品通过了绿色(有机)矿泉水认证,处于开发初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要发挥江西水资源丰富和水质好的优势,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加强管理,加速开发绿色(有机)纯净水。二是要大力发展以水为载体的绿色(有机)水产品产业。江西有水面2500万亩,但近80%的面积还没有充分利用,开发绿色(有机)水产品潜力巨大。要实现水面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就要坚持科学养殖,加大绿色(有机)水产品的开发与认证力度,以鄱阳湖为核心,重点开发绿色(有机)鱼、鳗鱼、螃蟹、甲鱼、鲫鱼、鲤鱼、草鱼、乌龟等水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
据测算,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水产品,将使江西的“水资源”产值以每年20%的增长。到2015年,江西绿色(有机)水产品的总产值将达100亿元,出口创汇6亿美元。
3  从“重点在田”,看江西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
据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统计,江西现有实际耕地为4387万亩,其中水田3628万亩。由于政策好、粮价高、人努力、天帮忙,2004年江西粮食总产量360亿kg,比上年增长24%,超过历史最好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495元,增长了20.1%,创造了农民当年增收额的历史最高水平。然而,如果剔除政策、气候等因素带来的积极作用和影响,“田作物”依然是江西的弱势产业,难以抵御市场竞争的强大冲击力。
如何在确保粮食单产稳定提高来实现总产的增加,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如何增强“田作物”的抗击性和市场竞争力,除了继续落实好中央和省里的一号文件精神,适度提高复种指数,大力推广优质高产良种和先进栽培技术、健全为农服务体系、促进农业机械化之外,关键一条是要提高“田作物”的质量水平、安全层次、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田作物”。一是大力培育和建设绿色(有机)粮食生产基地,加大绿色(有机)大米开发力度,同时向加工转化要效益,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大米加工业,以加工流通带动专业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从而形成强势产业链,改变农业“弱质低效”地位。二是在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绿色(有机)大米的同时,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近年来,江西蔬菜产业发展极其迅猛,蔬菜种植面积平均每年以80多万亩的速度递增,栽种总面积已达1000多万亩,已占全省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1/4,成为江西种植业中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产业。
我们应看到,江西蔬菜业在产、供、销这条产业链上实行规范化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还存在一些问题,蔬菜产业还具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大力实行蔬菜生产、供应、经营的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行蔬菜生产绿色化,通过采用绿色食品标准,打破国际技术壁垒,实现蔬菜生产标准化,充分运用绿色食品的认证制度和国家信誉,打造赣产蔬菜品牌是江西蔬菜产业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
据测算,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田作物”,将使江西的“田作物”总产值每年以25%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江西绿色(有机)“田作物”将实现产值300亿元,出口创汇10亿美元。
4  从“后劲在畜”,看江西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
据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江西畜牧业摆脱多年徘徊局面,迎来了近7年来产量增长最快、畜产品价格最高、养殖效益最好的发展年份,畜牧业产值达33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 33%;畜产品出口创汇5400多万美元,同比实现翻番增长,为全省农民创造人均49元的增收空间,其吸纳和转移富余劳力的作用日益增强。在创造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江西畜牧业仍缺乏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品牌,绿色(有机)生猪目前还是空白,畜产品的附加值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进一步增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畜牧产业体系的整体实力,使畜牧业成为江西农业经济的重头戏,成为农民增收的长效源,真正实现“后劲在畜”,就要不断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全面实施区域布局化、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服务,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畜牧业,积极开发绿色(有机)畜产品。江西开发绿色(有机)畜产品的重点应放在3个方面:一是通过实现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养殖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生猪养殖。二是积极推广绿色(有机)生猪养殖技术、母猪繁殖防治、肉牛改良与育肥、奶牛高产养殖、蛋鸭高产养殖、牧草栽培等实用技术,从源头上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技术、种源、制度上保证绿色(有机)畜产品的顺利开发与生产。三是促进草食畜禽养殖业的绿色化、有机化。应重点发展绿色(有机)奶牛养殖业及乳制品加工业。在畜牧业正处于持续快速发展的时期,江西应根据区域分布,抓紧建立和建设以高安、丰城、渝水、安福等地为生产基地的赣中、以于都、信丰为生产基地的赣南,以及以波阳县为生产基地的赣北3个绿色(有机)肉牛带;以青云谱、昌北、新建、东乡等地为核心的绿色(有机)奶牛基地;以宁都、万载、广丰、泰和等地为中心的绿色(有机)肉鸡基地;以及以南昌、丰城、樟树、大余、兴国等地为中心的绿色(有机)水禽基地,使畜牧业真正成为加速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强大后劲。
据测算,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畜产品,将使江西的畜牧业产值每年递增15%,仅绿色猪肉为例,目前市场上的绿色猪肉的价格为60元/kg,按江西现有的2300万头出栏数(50%开发成绿色食品)和每头生猪100kg计算,仅此一项,每年就将增收500多亿元。
5  从“出路在工”,看江西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近年来,江西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全面发展,充分说明“出路在工”。说到底,“出路在工”,就是要通过推进农业的绿色化与有机化来实现“以工补农”和“以工建农”,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通过大打绿色(有机)牌,来扩大江西农业的对外开放、与“长珠闽”的对接和与全球经济的融合;就是要以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发展,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增值,形成产业化链条,做大做强做优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绿色(有机)食品的开发,从原料采购、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到产品包装、运输、销售,其实质就是一个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以“龙头企业+专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为发展模式的产业化过程。由于在绿色(有机)食品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实施科学的产地环境、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及销售技术标准,实行严格的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得到了极大提高,产品竞争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基地农户的人均纯收入得到了大幅度增长。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有利于推进工业化进程,丰富工业化内涵,延伸工业产业链,促进工业与农产品的有机结合,引导工业走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发展路子;有利于培育和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了龙头企业,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农民就能从中得到实惠,农村经济就能因此更加富裕;有利于衍生和培育出一大批诸如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运输、包装、销售等方面的非农产业,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再就业和增收开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