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首页
委员会简介
组织结构
组成人员
组织机构
办公室
食育基地管理中心
《中国食物与营养》编辑部
专家介绍
顾问
主任
委员
秘书长
工作动态
食育基地
食育基地目录
食育基地信息
食育基地风采
期刊出版
中国食物与营养
专家视点
行业要闻
政策法规
食物政策
基本法规
相关标准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视点
» 如何求解农民增收问题
如何求解农民增收问题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05-07-04 |
【 字体:
大
中
小
】
赵 欣 牛新峰
江苏扬州市邗江区农林局
今年以来,随着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省、市各级都制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为“三农”的解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扬州市邗江区认真贯彻落实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年农业发展各项工作目标,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突出“一降三补”等工作重点,不仅农业生产取得了突破性成效,农民收入有了较大辐度增加。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农业产值8.07亿元,农业增加值4.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7.4%,农民人人均纯收入2796元,同比16.9%。下一步如何乘势而上,加大农民增收步伐,日前,扬州市邗江区政府派出五个调查组围绕农民增收问题,对部分镇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调查使我们看到我区农民增收既有潜力,但要实现确保三年实现农民人均增收千元和2009年前超过1000美元的奋斗目标尚需作出较大的努力。
一、我区农民收入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区各地按照扬州市“两个率先”先行区的总体要求和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采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减轻农民负担等各项措施的有机结合,使全区农民收入有了稳定增长。2003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750元,比2002年净增377元,增长8.6%。分析我区农民收入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从收入构成上看:二三产业是目前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产在农民收入中有所下降。根据在沙头镇调查显示,2002年,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430元,其中从二产获得收入2044元,占46.2%,三产及建筑业收入1124元,占25.4%,农副业占1262元,占28.4%。2003年人均纯收入4885元,其中从二产获纯收入2267元,占46.4%,三产及建筑业收入1344元,占27.5%,农副业1274元,占26.1%,一产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比2002年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而根据全区情况来看,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375元,其中农民从一产中获得的收入为1340元,占30.72% ,2003年则分别为4750元,占29 .8%,情况基本相似。从协调性看:农民收入增长滞后于城镇职工收入增长,也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客观上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也得到稳步提高,但与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城镇职工收入增长的幅度相比较,农民收入的增长并不相适应,而且与城镇居民相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如2003年我区GDP为96亿元,同比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636元,同比增长12.1%,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750元,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与GDP增幅差距5.1个百分点,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比差距为3.5个百分点。从不同群体看:平均数难以代表大多数,纯农户增收形势较为严峻。根据调查显示,2003年,我区60%以上的农户人均收入达不到平均水平,全区尚有人均收入低于1200元的低保户1995户,这些农户人均收入仅为全区农民平均水平的1/4。
二、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目前,农民增收已经成为各级关注的热点问题,各级各地在实践中也采取很多有效措施,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前情况下,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仍然较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因素
主要是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思想还比较普遍,存在着守土念家的现象。满足于“日有三餐”,缺乏吃大苦、创大业的精神或对自主创业缺乏信心。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我区的一些农业园区建设中,目前承包主体主要为外地的一些种养大户,本地农户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当地农户一缺技术,二怕风险,更主要的是缺乏创业激情。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麻将室、沐浴休闲中心却处处皆是。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区农村的沐浴休闲中心就有300余家,是喜是忧不得而知。
2、素质因素
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劳动力收入水平和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素质虽有所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我区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仍较低下。2003年我区农村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达28%;大专以上的仅占2%,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多数缺少就业必需的技能、技术。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一方面难以接受农业新科技知识,制约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致使广大农村大多仍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模式上。另一方面,适应不了当前非农产业的发展要求,基本上只能从事简易的加工业和低层次的服务行业,而难以进入较高的管理层和技术层面,这也必将制约收入的增加。
3、环境因素
主要是受政策环境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就政策环境来说:首先是受土地政策的制约。主要是用地自求平衡,农民进入小城镇不得自建房,以及“五个不准”的一刀切政策。按照现行土地政策已对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规模经营、农村小城镇建设以及二三产业的发展产生制约。其次是受信贷政策的制约。主要是信贷政策门槛过高,手续过繁,尤其已经成为对初创业者以及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制约因素,各地反映比较强烈。第三是社会保障政策的制约。目前如何建立一套失地农民的保障机制,以及对转移的农民再出现失业等能否得到有效的救助,这是目前部分群众所担心,这也是导致很多群众离家不离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环境因素来说,目前的环境污染对农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加之近年来类似“非典”、“禽流感”及洪涝、病虫草害的流行濒发,对农村经济尤其是农业生产已经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三、关于农民增收的几点思考
1、转变思想观念,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向二、三产业要增收
随着扬州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快速推进,邗江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重大转折时期。当前,区委、区政府已提出“领先苏中,紧跟苏南,争做扬州‘两个率先’的先行区”的奋斗目标,到2009年邗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美元。面对新目标,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现实问题。
首先要提升思想认识,更加深入、准确、全面地认识农业的地位、作用和功能。我们要跳出农业、跳出农村、跳出邗江来看待邗江的农业、规划邗江的农业、发展邗江的农业。跳出农业并不是脱离农业,而是用工业的、现代的理念经营农业;跳出农村并不是忽视农业,而是按城市化的要求重新定位农业;跳出邗江并不是邗江要淡化农业,而是在要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发展农业。总之,要从过去单纯从温饱的角度看农业、抓农业,转变为更多的强调“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从小康的角度重点发展生态、休闲、高效农业。
第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根据调查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只有不足30%来自一产,二三产占绝大多数,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来自一产的比例将缩少。因此,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增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紧迫性和自觉性。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激活民间生产力的力度,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发展二三产业。另一方面,从各级干部到广大群众都要增强创业意识、机遇意识,克服小富即安的消极思想,大力倡导敢为人先的精神,真正形成全民创业、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让投资者有信心,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
2、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在土地挖潜上要增收
土地既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保障,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资源。对于大部分农民来说,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仍然将依靠农业结构调整来增加收入。
第一,根据我区农业自然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业长期发展所形成的产业基础等因素,今后几年内将突出培植优质稻米、弱筋专用小麦、林业、花卉苗木、禽业、特色渔业、蔬菜、生态休闲八大优势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是适应市场需求,以蒋王、沙头、杭集等镇积极发展以花卉业、特色林果、无公害蔬菜为主的城郊农业。以瓜洲、泰安、沙头、甘泉等镇为重点,建设好扬州滨江森林公园、夹江生态园、凤凰岛生态旅游等项目,积极发展以兰花组培、长江特色水产品养殖、景观林带、观赏鱼为主的沿江、沿湖生态休闲农业,树立城郊农业发展的新形象。二是调整种养结构,突出发展特色农业。按照品种多样化、品质优质化、结构多元化、加工专业化的思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专业化生产。以沿湖公道、方巷、槐泗、甘泉等镇为重点,发展以螃蟹、甲鱼为主的特色水产品养殖区,以沿江头桥、李典、沙头、区四大家鱼原种场为重点,发展以“长江四鲜”为代表的长江特色水产品。同时,以杭集等镇为重点,全区围绕发展优质弱筋专用小麦,以沿江北洲地区发展优质粳稻,丘陵地区发展一定面积的优质中籼稻。三是调整产品结构,突出发展品牌农业。要大力发展市场知名度高的名牌产品、附加值高的特色产品、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品和安全性好的绿色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的要求。以公道、方巷等沿湖镇为重点,大力发展以良种鹅为主的水禽业,积极推广种草养鹅技术,培植、壮大佳珏、伟荣等禽肉加工企业,以及万达、万宏等羽绒加工企业,做大做强鹅业产业化大文章,镇年加工盐水鹅、风鹅300万只以上,实现鹅业产值3亿元。
第二,创新土地分配机制和流转机制。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只有进入市场流动才能实现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达到最佳效果。一方面,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通过土地产权制度的流转,使土地向少数种田能手、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实现适度的规模经营,让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增加收入。邗江区甘泉镇华实特种林食品加工厂是一家专门生产樱叶渍、樱花等特种林食品的农产品出口创江企业,种植面积760亩,2003年实现总产值390万元,利润60万元。该企业土地租金150-200元/亩,并与当地农民签订收购协议,实行专人管理,专人采摘,农民每亩纯收入可达1200元以上。当地农民从土地流转、生产实践中得到实惠。另一方面,改革农村土地征用制度,调整土地收益分配政策,加快建设土地换“社保”的补偿机制,长久地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要对农用地分等定级,完善农民土地财产管理机制。土地征用补偿要体现市场经济规律,合理确定补偿费用标准,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增加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数额,把更多的实惠让给农民。
3、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在农业产业化上要增收
要树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选择一些机制好、产品优、带动能力强、出口创汇多的农业龙头企业,在政策、资金、服务上予以重点扶持,提升规模档次,逐步形成农产品加工、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区域经济,让农民在农业产业化中得到增收。一是依托现有资源,发挥传统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和运输业,延长产业链条,不断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经过多年的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副产品,我区的经济型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已初步形成鹅业、木业、银杏、特水等传统产业与樱叶、蔬菜、花卉等新兴产业并驾齐驱的局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将围绕鹅业、渔业、木业等农业产业化优势项目,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学进步,努力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逐步实现由初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高新技术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新利用型转变。鼓励龙头企业采取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入股分红等形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使龙头企业与农民实现双赢。二是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和其它协会组织,带动、服务农民发展生产,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重点抓好鹅业、银杏、渔业、蔬菜、木业等5个协会的建设和完善,逐步形成行业协会与农民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联结机制。注重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一批年销售额50万元以上的农民经纪人队伍,设法为他提供发展的便利条件,鼓励和支持他们闯市场,做大买卖,以农副产品的营销带动产业的不断壮大。通过广辟农产品销售渠道,完善农产品销售网络,组建农民为主体的农产品销售队伍,为扩大农产品销售创造条件,为农民增收创造机会。
4、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在增加就业上要增收
随着劳动产业率的提高和农业规模经营力度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方面。在新时期条件下,必须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依靠增加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一方面要坚持“内转外输”并举,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邗江作为扬州城区的一部分,要在服务城市、融入城市中加快小城镇建设,加速农村工业化进程,提高产业和人员的聚集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同时,按照比较优势原理,着力发展高效畜牧、园艺、水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扩大农业领域就业,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要瞄准苏南及沿海发达城市,在技能培训、中介服务、打造品牌等方面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异地转移。不仅要对广大农民进行文化科学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生产技能等普及性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就业技能,胜任本职工作,而且要选择一批农村优秀青年,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农业现代化知识的专业型培训,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逐步成为农村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科技人才。
分享:
站内搜索